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生死线上挣扎的 农民报群体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国土面积大部分是农村,人口大多数是农民。基于国情,相应地存在着一个农民报群体。  相似文献   

2.
“农”字号专业报如何搞好经济信息报道?浙江农村信息报总结实践经验提出,要认真研究农民的需求,使报道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准确性、实用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即将来临,面对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县市报如何发展壮大自己?笔者以为,瞄准自身的读者市场———进村入户,是县市报振兴的途径之一。心系“三农”是前提当前,报纸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县市报的出路在哪里?农村家庭才是县市报的广阔市场。如何才能占领这个市场,使县市报进村入户,前提是心系“三农”。江泽民总书记说:“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既然农村工作如此重要,县市委的主要工作又是农村,那么,作为县市委机关报的县市报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农业,积极认真地为“三农”…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逐步确立,人民群众对报纸宣传的要求愈来愈高。作为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宣传为主的农民报,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读者的要求,有几个问题值得认真探讨。 农民是农民报的“上帝” 一张报纸必须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读者是报纸的“上帝”。这是因为,相对稳定的读者群,既是报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办好报纸的重要基础。 农民是农民报最大的读者群,这本来是确定无疑的,可近几年有些农民报却出现了一种“弃农”、“嫌农”的倾向:在报纸上,“农民写、写农民”的东西少了,真正让农民关心的报道也不多;有些农民报干脆更名为“经济报”、  相似文献   

5.
有一句名言:“当今世界一切都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作为全国最基层的党报,地市党报长期以来面向农村,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办成了农村报、农民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深化,地市党报究竞路在何方?今后的走向如何?[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09,(20):F0003-F0003
2009中华全国农民报年会于9月23日-24日在济南召开,全国农民报的负责人欢聚一堂,交流“三农”宣传的丰硕成果,探讨新形势下农民报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农民日报社副社长、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季林,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媒界,曾经不遗余力地抨击过社会生活中的赶时髦、“一窝蜂”现象,然而,其自身似乎也无法挣扎出这个道不清理还乱的怪圈。君不见,新年伊始,不仅文化类、生活类、晚报类的报纸上“书评热”持续升温版面膨胀,而相当的行业报、专业报、经济报、法制报都纷纷站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6日,湖北农民报将“月末版”改为“周末版”。农民报的周末版该如何办?应不应该更有“农”味儿。湖北农民报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湖北农民报从办“周末”开始,在策划、组版、编辑,乃至各版内容的选择、栏目的设置以及稿件的采编上,都注意体现“农”姓特色。一版主要刊登农村读者喜爱的,有助于两个文明建设的报道。它的骨干品种——“周末大特写”,围绕农村读者关注的人物、事件和热点问题下笔。二版的“五色土”,通过各种有见地、  相似文献   

9.
有一次到农村采访,问及农民朋友喜欢看什么样的报纸,一位农民朋友开玩笑地对我说:希望看报纸就像我们吸“地头烟”那样过瘾。这句话深深打动着我这个农民报的办报人。“地头烟”是农民朋友在田间地头劳作间歇时吸的烟,因它既能解乏又能提神,吸来十分过瘾。所以在农村,“地头烟”不亚于城里的“人头马”,农民朋友很看重它。农民朋友既然把农民报与“地头烟”联系到了一起,其意就是说,农民报要办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坑头.办到农民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2007,(10):F0002-F0002
9月7日上午,《农垦日报》创刊50周年庆典活动在哈尔滨隆重举行。 《农垦日报》在50年的发展中,曾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十佳报纸”、“全省十佳企业报”、“全国百优报”、“全国二十佳企业报”、“全国农民报先进单位”。一批新闻工作者先后获得全国农民报十佳新闻工作者,全国、全省企业报优秀新闻工作者,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省报业管理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自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中央国家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报刊结构的通知》下发以来,一向偏居一隅默默生存的部委行业报群忽然成了媒体关注的对象,且一下子被推上了“生存还是死亡”的审判台。那么,行业报群究竟是怎样的一类传媒群体?它是如何诞生的?如今又为何走到了存亡的十字路口?它还有没有生存的空间和必要?如何继续生存,行业报今后的路该怎么走?笔者在此试作一番抛砖引玉的思考。从改革产物到时代落伍者我国行业报群的异军突起,是和改革开放密不可分的。当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行各业呈现…  相似文献   

12.
记得三年前,有人邀请宜兴报加入农民报协会,我们至今没有同意加入。为什么?因为我们认为:“敝报不是‘农民报’”!按理说,全国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作为基层的一张县市报,编辑方针应该突出农村、农业、农民,把县市报办成“农民报”。那为什么宜兴报就要“例外”,公然宣称自己不是农民报呢?当时,我们是这样认识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城乡差别来看,城乡互相溶合、互相渗透,城乡一体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由于苏南地区乡镇企  相似文献   

13.
湖北农民报专刊部主任胡成,荣获首届全国农民报“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他把所得奖金1000元全部捐给了郧县的希望工程,并通过团县委书记黄太进转给了帮扶对象原种场西茶亭小学二年级8岁学生王永强。胡成此次所获奖项是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的最高奖。(据《郧县县委宣传部》)胡成荣获全国农民报“十佳” 奖金捐给希望工程  相似文献   

14.
地方农民报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最适宜?有人认为:地方农民报是给农民看的,在语言上“纯方言”化能给人以亲近感,而且可显得朴实,因而主张愈“土”愈好。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语言大众化才是地方农民报应当努力的方向,只有语言大众化,才能适应复  相似文献   

15.
地方农民报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最适宜?有人认为:地方农民报是给农民看的,在语言上“纯方言”化能给人以亲近感,而且可显得朴实,因而主张愈“土”愈好。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语言大众化才是地方农民报应当努力的方向,只有语言大众化,才能适应复杂庞大的读者群,而“纯方言”化恰恰只是迎合了占很小比例的一些读者。我觉得有的农民报在文章语言使用方面,过分追求“土”,从而使报纸显得有些粗俗了。  相似文献   

16.
省级农民报(农村版),是目前唯一面向“三农”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且非常受乡村干部和农民喜爱。在目前公费订阅越来越难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扩大农民报的发行量,是各省农民报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夏青 《新闻采编》2009,(6):41-42
新闻界普遍感到开展舆论监督难,而作为党的新闻事业一部分的企业报进行舆论监督则难上加难。为什么“莺歌燕舞”、“歌功颂德”一类的报道遍布企业报版面,而“暴露问题”“督促整改”方面的批评报道却凤毛麟角?为什么一些企业报报道的内容尽是浮在面上、泡在会上的东西,缺乏深度文章?这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8.
记得三年前,有人邀请宜兴报加人农民报协会,我们至今没有同意加入。为什么?因为我们认为:“敝报不是‘农民报”! 按理说,全国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作为基层的一张县市报,编辑方针应该突出农村、农业、农民,把县市报办成“农民报”。那为什么宜兴报就要“例外”,公然宣称自己不是农民报呢? 当时,我们是这样认识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城多差别来看,城乡互相溶合、互相渗透,城乡一体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由于苏南地区多镇企业异军突起(故有“苏南模式”之称),乡镇企业成为城市工业重要的补充,这不仅促进了人们观念的更新,也促进了小城镇的建设,大大加速了农村城多一体化的进程。城乡差别越来越小,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也逐步“城市化”。以1987年为例,宜兴市职工年平均收人为1490元,而农民每人年均为715元。虽  相似文献   

19.
许多农民在给陕农报写信中,由过去称呼“贵报”“你报”,改口为“咱报”,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20.
随着3G时代的到来,平面纸媒掀起的“报网融合”、“报网互动”,在全国可以用此起彼伏来形容。与大众媒体相比,专业报限于传播内容,读者群显得相对特殊单一。一向处于“钱少人少受众少”相对弱势的地方专业报,又该如何在这股“报网融合”大潮中不落伍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