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卖柑者言》就是出于愤世嫉邪,假借卖柑这样一个故事对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文臣武将们进行讽刺的!这就是这篇寓言的主题。文章寓意是很深刻的,它尖锐地揭露了元末社会的腐败,吏治的堕落。文章的构思新巧,譬喻生动,波澜起伏,层次  相似文献   

2.
导读《卖柑者言》,要抓关键、作比较,识词句、备材料。抓关键《卖柑者言》一课,“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引导学生读书,要抓这个关键。“善藏柑,涉塞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数句,是用“金玉其外”来概括;“视其中,则干若败絮”,数句是用“败絮其中”来概括。  相似文献   

3.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今浙江省青田县)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元至顺年间(1331)中进士,不久做了高安(今江西省高安县)县丞,有廉直的声誉,嗣后他转任江浙儒学副提举,大胆上疏弹劾御史,被御史所留难,愤而辞官。方国珍在海上起事,声势浩大,浙东行省又起用他为元帅府都事,但他建议遏制方国珍军,跟元朝对方实施招抚政策不合,于是弃官归隐于青田山中。朱元璋攻取了元朝的集庆(今江苏省南京市)作为根据地后,积极罗致人才,礼聘刘基为谋士。他辅佐朱元璋建成帝业。朱元璋做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刘基,字伯温,明初功臣,浙江青田人。基诗文兼擅,与宋濂并为一代文宗,由于他出仕两朝,思想复杂,作品深奥,“文昌而奇”。但在他前期作品中也不乏如《卖柑者言》之类较为浅显的杂文。  相似文献   

5.
刘基是元末明初的寓言散文大家,其寓言代表作当属《卖柑者言》,借卖柑者言犀利地抨击了当朝的腐败统治,揭露官僚集团“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本文试图运用现代批评理论,从反方向来解读之。  相似文献   

6.
《卖柑者言》是一篇寓言性散文。作者是元末明初有名的诗文作家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1310—1381年)。自幼聪慧,才识过人,通晓政治、军事、哲学、历史、法律、天文、历法。元末中进士,曾任县丞、儒学副提举等职,后协助朱元璋建立明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晚年遭朱元璋疑嫉而去职赋闲,忧愤而死。刘基文学造诣很高,诗歌以古朴雄放见长,散文富有形象性。一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客观上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1470年,御史戴用等人将他的著作编刻成书,共二十卷,名《诚意伯文集》。《卖柑者言》就选自这一文集。  相似文献   

7.
《卖柑者言》是元末明初散文家刘基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寓言。寓言是一种讽喻性的故事,它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之中。初二学生已经学过《智子疑邻》、《塞翁失马》、《黔之驴》、《愚公移山》等寓言故事,对寓言的讽喻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本文,备课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这篇寓言,作者借卖柑者的话,揭露、讽刺了元末动乱年代封建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欺世盗名的腐朽本质。这篇寓言以“欺”字立论,通过作者诘责,卖柑者辨难,揭示了主题。论辩的逻辑性极强,这是本文与一般侧重记叙的寓言故事不同的地方。严密的逻辑性增强了主题的深刻性。因此,教学本文,应把理解“金玉其外,败絮其  相似文献   

8.
一、讲读目的: 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在于揭露和讽刺封建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体会本文巧妙的构思、生动的比喻对表达深刻内容所起的作用;注意本文一些动词的运用。二、预习要求: 1、查字典,给下列字注音: 烨( )(?)( )笾( ) 街( )(?)( )饫( ) 2、思考问题: (1)作者是怎样写柑的外表和实质的?用什  相似文献   

9.
《卖柑者言》是元末明初政治家刘基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取謦新颖,文字犀利,深刻地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和可耻无能的士大夫阶层。文章之所以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一方面固然在于其立论的正确,另一方面文章采用类比推理的说理方法,产生令人慑服的逻辑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是由两个假言判断构成的。第一个判断是如果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市于人”“以实笾豆、奉祭祀、供  相似文献   

10.
这篇文章选自《诚意伯文集》.本文是篇寓言,写于元朝末年,借卖柑者的话,揭露、讽刺当时封建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的腐朽本质.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人.元末进士,做过官,后隐居著书.朱元璋起兵后,他被征聘为谋臣,协助朱元璋统一天下,并参预议定明初典章制度,官至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构的长官)封为诚意伯.退休后,由于遭人诬陷和朱元璋的疑忌,忧愤而死.刘基兼擅诗文,散文风格古朴.一些寓言性、讽刺性作品有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于初语四册教材《卖柑者言》的几条注释,我们觉得不尽妥贴,提出商榷为下:1、干城——守城。干,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这里作动词用。这样注释欠准确,理由如次:首先,“干”在古代既可作名词,解作“盾”(如《方言,第九》:“盾,自关而东或谓之干。”),也可以作动词,解作“捍卫”(如《尔雅·释言》:“干,扞也。”)。编者既然把“干城”作动宾式结构理解,为什么不径直地取用“干”的动词意义,而要拐个弯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结合课文的特点,教学《卖柑者言》一课,应该怎样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呢?我设想了如下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阶段,可先引导学生释题,“卖柑者言”不应理解为卖柑者的话,而应理解为“言卖柑者”,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同一结构,同一类型,“说”是文言文的一种体裁,这类体裁的文章,有叙有议,叙议结合,有以议开头,以叙殿后;有先起叙  相似文献   

13.
元末明初的刘基,诗文并擅,散文独具风格,其中有不少优秀的讽刺小品,尤以《卖柑者言》一文独具匠心,长期脍炙人口。初学文言文的初二学生学这篇文章有一些生字生词,内容又涉及封建官场情况,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之得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假如我教这篇文章,针对初二学生实际,根据大纲、教材要求,确定教学重点为:认识隐喻的  相似文献   

14.
一、疑难词句试析将衒外以惑愚瞽乎?愚瞽:一般选本均注释为傻子和瞎子,这正如于在春同志所说“卖果者‘惑’的并不只是愚瞽,如果把‘惑愚瞽’译成欺骗傻子和瞎子,就完全不合原意了。”(见《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但于氏把“惑愚瞽”译为“把人家当傻子瞎子蒙混”,把“愚瞽”理解为意动词,作为“惑”的状语后置,古汉语中似乎没有这种用法。愚意以为“愚瞽”乃偏义复词,词义偏在“愚”,“瞽”只是陪衬,作为“惑”的宾语。《说文》“愚,戆也,从心从  相似文献   

15.
舒婷是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女诗人。她1952年生于福建,1967年初中毕业后曾到福建山区插队,一边劳动,一边偷偷地创作诗歌。粉碎“四人帮”以后,她诗思泉涌,写下了《致橡树》等一大批优秀诗作,有的已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赢得了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和“文革”期间那种“假、大、空”的诗歌不同,舒婷的诗作隽永蕴藉,想象丰富,经得起细细咀嚼,这里她自选的《夜读》也不例外。万籁俱寂之时,人人都有“夜读”的经验,人人都尝过那种一卷在握、神驰天外的美妙滋味,却未必能形诸笔墨,化作可视可亲的生动情景,这就得感谢诗人的创造性劳动了。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诗人的书桌,设身处地体会一下诗人的创造性究竟表现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一首诗,要贴切地表现诗人的体验和情感,就必然需要寻找最适宜的外在形式——诗的意象。寻找是一个过程,苦苦寻觅,直至灵感爆发、妙手偶得。《悬岩边的树》正是曾卓在长期积累过程中的一次偶得。当时,曾卓在农村劳动。一天,他在去另一个小队的途中,在山路边,看到一棵生长在悬崖边的弯弯曲曲的小树。这棵小树像火一样点燃了他的心灵,使  相似文献   

17.
新选入十年制中学语文课本初中第四册的《卖柑者言》,是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刘基的名作之一。它立意深刻,文笔犀利,曾随《古文观止》的流行而脍炙人口,文中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成了讽刺欺世盗名,表里悬殊的绣花枕头式人物的常用成语。对这篇文章的写作,我拟献愚者之一得,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诗人柯岩同志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所作的诗作《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一首感人肺腑的优秀诗篇。这首诗之所以感人,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感情真挚,色彩强烈。第二,构思巧妙,脱俗创新。《周总理,你在哪里》的艺术构思与同类诗作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比喻是天才的标志。”鲁迅先生特别擅长比喻,堪称善用比喻的天才。他笔下的比喻想象奇特,类推巧妙,精彩纷呈。总括起来,先生笔下的比喻有四个特点——简练、贴切、深刻、含蓄。  相似文献   

20.
刘基《卖柑者言》本是一篇政论性讽刺小品文,全文借卖柑者之口,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社会官僚制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本质。然而反复琢磨其中的内涵,我心中似有醍醐灌顶之明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