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晚唐社会,藩镇割据,边防虚弱。杜牧继承了祖父杜佑作《通典》经世致用的家学传统,又结合唐代的政治形势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用兵建议。他的军事思想在其诗文中也有所体现。杜牧的论兵建议以及在其诗文中所体现的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证:一、杜牧论政言兵的缘起;二、杜牧诗文中的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  相似文献   

2.
金代前中期,杜牧的诗文较少引起文坛的关注。金代后期,文人逐渐重视杜牧的诗文,诗评家认为杜牧文笔宏放雄健,其诗有豪俊之气。元代前期,诗文评家认为杜牧的绝句雄伟,律诗极工而全美,杜牧之文四方落落。元代中期,诗评家认为杜牧的诗歌诗情豪迈、语率惊人、好奇,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元代后期,对杜牧的接受转入低潮。此外,金元人以杜牧诗歌入画。元曲中亦演述杜牧风流多情、放浪疏狂和诗酒魔汉形象,扩大了我们了解金元人对杜牧及其诗文接受的空间。杜牧及其诗文在金元的接受和传播与宗唐复古的诗学思潮、战乱不断的社会环境和尚俗的审美风潮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晚唐著名文人杜牧四十岁贬谪黄州,在黄州生活了三年多时间。这一期间杜牧创作了大量诗文,他的心态复杂、多变,他有济世救民的理想,也有理想无法实现的感慨,同时还夹杂着妄自菲薄、自我贬损之感。从杜牧黄州诗文的整体思想和他在黄州为官不错的政绩来看,妄自菲薄、自我贬损不过是他政治失意后一时的心理补偿,其主导心态是无罪贬谪后理想无法实现的抑郁不平和忧愤不安。  相似文献   

4.
以意为主不仅是杜牧对诗文创作的具体看法,更是一种文学观,是杜牧兵家思想与兵学观念对文论的浸润,内在潜藏着杜牧的兵家思想与兵学观念,即,不把意局限于某家、某派、某思想之中,而把它作为每一次具体创作活动的前提和目标。视意为诗文创作的核心,是杜牧的创造。与庄子、王弼相比,它属于创作论范畴。与陆机、范晔相比,它强调了气的作用。与韩愈、柳宗元相比,它把意而不是道摆在了首位。许、杨慎等不能从兵家角度理解杜牧,被后人诟病,苏轼、王夫之等能由此角度理解杜牧,可算知音。  相似文献   

5.
杜牧的一生与浙江湖州有着很深的渊源。湖州的山水形胜、风土人情、诗文唱和、动人恋情都深融在其晚年寄情山水、外放出守的经历中,丰富了杜牧的诗歌内涵。笔者把杜牧的湖州作品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对它们进行分类梳理和学术考辨,力求从新的视角把握杜牧的创作内涵与风格。  相似文献   

6.
作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杜牧的诗文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又以儒家思想为主。他常年精心研读儒家经典,深得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思想是他的基本思想,具体表现为尊儒忠君思想、忧患意识、经邦治国思想、"经世致用"的创作思想等。  相似文献   

7.
作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杜牧的诗文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又以儒家思想为主。他常年精心研读儒家经典,深得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思想是他的基本思想,具体表现为尊儒忠君思想、忧患意识、经邦治国思想、"经世致用"的创作思想等。  相似文献   

8.
缪钺先生《杜牧年谱》问世后,胡可先、曹中孚先后发表《杜牧诗文编年补正》、《杜牧诗文编年补遗》。近又有王西平《杜牧诗文系年考辨》,新考和修正诗文系年近三十首,今对其中所误者再考辨之。又,尚需说明者,王文数年计时率以周年,诗文中之年数若无佐证不应以周年计。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曾以周年计李商隐《献刘舍人启状》“羁屑三年”语,被岑仲勉特拈出批评,曰:“古人无此计数法。”不意《考辨》又躬蹈其辙,纯由此而错系者,如《投知己书》、《念昔游》、《上李中丞书》,本文即不再辨。  相似文献   

9.
杜牧在晚唐柳宗元的接受处于低谷的时候,唱出了"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的诗句。共鸣理论认为,当接受主体与接受对象的审美契合度越高时,共鸣效应越大,文学接受越易发生。由于杜牧在自身气质、政治热情、文学创作及情感经历上与柳宗元存在高度的契合,所以也对柳宗元诗文的共鸣要多于他人。这是杜牧欣赏接受柳宗元不可忽视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睦州时期,杜牧憧憬新的政治局势,流露出对李德裕的不满,轻松心境取代了原来的抑郁情思,但是,返回长安的心情越来越急切。湖州时期,杜牧对大中政治有了深刻的认识,政治热情冷却,产生了强烈的知天命意识,从诗文创作来看,浙西时期是杜牧思想最终定型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多篇诗文,如《阿房宫赋》、《山行》、《赤壁》、《泊秦淮》等,但学生对杜牧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了解甚少,下面结合具体的课文作些分析。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历任监察御  相似文献   

12.
王华骥 《现代语文》2007,(5):102-103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朦胧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元初诗文名家庐陵刘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陵刘诜是元初很有成就的诗文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他是元代一流的赋作家,也是中国赋史上有成就的作者之一。他的散文创作有大家气象,诗歌则有多种风格。他的诗文理论有很高价值,关于学古与创新的理论富有辨证思维,对元中期诗文弊病的批评切中要害。他有如此多方面的成就,不应被文学史所遗忘。  相似文献   

14.
继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之后,研究者进一步考订杜牧诗中人名,续有所得。但未得主名者有之,考订未当者亦有之,故作樊川诗人名补笺如次。李褒《樊川文集》卷二《李侍郎于阳羡里富有泉石牧亦于阳羡粗有薄产叙旧述怀因献长句四韵》。顷见《杜牧诗文人名新考》云:“李景让开成四年(839)至五年(840)在京。杜牧此时也在京任左补阙,与李景让以礼部侍郎知贡举的时间相合。‘李侍郎’当是李景让。诗云:‘白头郎吏尚留连’,考杜牧开成四年为左补阙……,五年转膳部员外郎,故诗当作于开成五年。”上述考证可商酌之处有二。第一,开成五年杜牧年仅三十八岁,初入尚书省为郎(据缪钺  相似文献   

15.
晚唐作家杜牧是一位胸怀大志,在政治上颇有理想的杰出文士.他在诗歌、散文以及赋作上均有卓杰的成就,得到历代评家广泛的赞誉.他留下的<樊川文集>有多种版本,各有优劣,值得重新做一全面的校勘.他的集子多混入他人之作,学界已多有辨证,现在仍然需要加以整理总结.他的诗文,也有必要进行注释,以便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杜牧集系年校注>一书即为此而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杜牧对元白诗的批评,探讨其在文学创作上的见解和主张。杜牧重视诗歌的教育感化作用,强调文学经世致用的功能,重视文学的思想内容,反对片面追求华丽辞藻。其文学思想对诗文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时时翻阅缪钺先生的《杜牧年谱》,深感它确是本考订严谨,功力精深,使人受益非浅的好年谱。近来再读《樊川文集》,我侧重于杜牧的行踪、交游、诗文系年以及文集中所提到的年代的考索。时有所得,觉得尚可补充《杜牧年谱》,并可引起杜牧研究者对《樊川文集》所存在的讹误年代的进一步研究。今将千虑之一得整理于后,以俟专家读者教正。  相似文献   

18.
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中国古典诗文中的经典作品,本文从几个不同角度详细分析论述了文本的语言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9.
复旦大学教授王水照认为,对中小学生来说,不必强求他们对每篇古诗文都能说出“意义”,古诗文阅读宜提倡“不求甚解”。上海师大教授曹旭则说,他在少年时得到一本失去封面的《古诗十九首》,正是这本书激发了他对古诗文的兴趣,影响了他一生的研究方向。专家们指出,古代诗文中凝聚着古人的情感和生活经验,许多都能与今天的我们发生联系和共鸣。读中国古典文学时,要学习其中富有美感的,能激励人、培养人们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的东西。怎样学习古诗文  相似文献   

20.
新近影印的文津阁《四库全书》本《樊川集》,在版本价值上固然有其独特的文献价值,如在杜牧诗文的文字上多有不同于它本之处,是进行杜牧集校勘的可贵资料,有时确可起到纠正它本错讹或补充异文的作用。但不可讳言,此本与《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刊本《樊川文集》相比勘,也存在诸多缺憾不足之处,如诗文文字的缺失与错讹、小注的缺失以及篇什的不全、外集诗篇混入正集等等。这一版本为何出现这一状况,实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