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明清苏南望族通过调节与乡邻的关系,支持地方公益活动来提高家族的声誉和地位,既发展了望族,又带动了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山东博山是著名的鲁中古镇、琉璃之乡,明清时期人文荟萃、名家辈出。其中赵、孙、钱、蒋四姓,有"四大家族"之称。四姓之中,赵氏由科第起家,成为明清著名的文学世家,赵进美、赵执信等人对明末清初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孙氏由琉璃世家转为文化世家,孙廷铨的《颜山杂记》是国内唯一一部涉及古代琉璃生产的专著;蒋、钱二姓则由工商业起家,号为博山首富。在博山陶琉业的传承与兴盛方面,孙氏、蒋氏的贡献首当其冲;蒋、钱二姓则多次联手举义,在地方文物、园林建筑的保存与重建方面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江庆柏《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详细考察了苏南望族形成与发展的原因,深刻总结了苏南地理因素、社会环境对苏南望族文化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提炼出重视人才教育是苏南望族有别于其他地区望族的特点,形成了努力开掘特色文化,详尽占有资料,分析细致、论证缜密的著作特色,是一部十分有意义的特色文化研究力作。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桐城诗歌的繁荣与大批名门望族的叠兴代起密切相关,钱澄之、方文、方以智、姚鼐等创作卓有实绩的诗人几乎都来自于这些家族。虽然就作品风貌来看,这些诗人风格各异,个性鲜明,但他们的创作又很显然受到其家族文化的重要影响,从而呈现出某些共通性特征。本文主要从理学的传承、尚学重教的风气、家族诗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家族文化对明清桐城望族成员诗歌创作的影响,从而以斑窥豹,探讨家族文化与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明清时期学风的嬗变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是由明中叶空疏浮泛向务真求实的转变,由此促进了明代考据学的发展;二是由清初大师们倡导学以致用向乾嘉学者脱离现实、专务考据的嬗变;三是嘉道之后,考据学逐渐衰颓,今文经学的抬头,经世致用思想的复活,出现了借经学研究的幌子,行政治比附之实的治学风气。但总的变化趋势是由虚变实,由“空谈义理”、“高谈性命”向务真求实、经世致用转变。学风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学术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治学宗旨。  相似文献   

7.
明清家教文化在中国家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繁盛是与特定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探讨和分析明清时期家教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无疑能对当代家教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万历年间泇河开通以后,枣庄逐渐成为明清运河沿岸的漕运重镇。由于漕运所带来的物流、人流、商品流在枣庄的聚集,不仅刺激了本土商业、手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枣庄区域社会呈现出广收博览、融汇贯通、丰富多彩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每次到无锡去东林书院都要去东林小学,每次去东林小学也都要去东林书院,因为这古代的书院和现代的小学原本是一体的,尽管数年前无锡地方政府专门建了新校舍,将小学迁出,但在东林小学依然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东林之风,当年东林学子秉承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精神今天仍然是东林小学的主要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10.
东林书院本为起于民间的学术机构,它的数位发起人,以儒家正统自居,为整合明末芜杂的思想体系作出了努力。东林人自称非党,却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而引起的党争,延续至南明。书院的兴废更与东林人的命运密不可分,成为显示朝廷政治势力消长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较之前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是在加强官方朝贡体制的同时实行与加强了闭关政策。明朝的海禁政策经历了明朝初期的强化、明朝中期的松弛、明朝晚期的反复三个阶段,清朝初期是海禁政策的延续,随后由于一系列历史原因,中央政府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开海政策,但最终在康熙年闻闭关政策正式形成。明清闲关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内在的深刺原因。闭关政策对当时、后来以及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是布依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认为,明清时期布依族学校教育之所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集权为了加强对布依族地区统治的政治需要、布依族上层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和布依族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明清政府采取了积极发展布依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政策,使布依族地区学校教育在明清时期得到迅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贡盐即充作贡品上纳给朝廷的盐及盐制品。明清时期,贡盐主要由长芦运司办纳,其种类有青盐、白盐、盐砖与盐卤。长芦贡盐主要用于祭祀及供宫廷人员、部分在京官员食用,数量庞大。其进缴初以实物,后将超过实际需用部分改征折色,以供朝廷移作他用,这一改变虽有利于灶户自由支配其劳动力,更表现了统治者的贪婪。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汉口凭着它优越的地理条件,有利的“纲盐”政策以及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吸引了大批徽商到此经商。徽商在汉口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特别是盐、茶、典当、米粮等行业尤为活跃。徽商促进了汉口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对提高汉口的知名度方面,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山陕商人是我国明清时期最大的商人势力,他们由粮商、布商发展到盐商、茶商、票商,进而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之所以能成功,除了地理上的优势、艰苦奋斗精神外,就是把儒家忠义、诚信的理念和经营之道结合在一起。儒家文化的亲和力,使他们赢得了顾客,开拓了广阔的市场;但儒家文化的保守性,也使他们在与外国资本的竞争中迅速衰落。  相似文献   

16.
明清小说中大量涌现的杭州商人形象以及他们呈现出的精神品格、价值观念等都带有明显的区域人文印记,这些既是对前代历史凝聚的杭州文化和精神的承接,同时又为当代杭州精神注入了深层次的文化因子。本文将从明清小说中杭州商人形象的存在、社会来源、典型性格及价值观念等方面来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7.
明清小说在取材上,由民间传闻逐渐转向文人创造;在描写上,由重故事情节的叙述转向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由类型化转向个性化。说明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在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8.
南北朝时期,中央与地方权力皆被大姓望族所掌控;地方大姓多举族聚居;望族的婚姻多为相同利益集团内婚制。这些相同点的形成是因为无论南方或北方,大姓望族已经成为当时南北政权的依靠者和支持者;反过来,他们为了能够长期占有特权,一定会采取种种措施以求自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