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力作《广岛之恋》表面上描写了一名法国女演员在广岛与一个日本男人的艳遇故事,但实际上作品的着力点却是女演员在少女时代与一名德国士兵的初恋。他们的爱情因违反了世俗道德标准而被扼杀,这场悲剧引起了人们对爱情、道德、战争等问题的深入思考。本文认为,评价男女之间的爱情不但要看它是否符合世俗道德规范,而且应该重视爱情的本性;既要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思考世俗观念,更要彻底否定违背人类本性的罪恶战争。  相似文献   

2.
战争与爱情是中外男女两性作家文学作品普遍涉猎的重要主题,其中,女性作家更以其细腻独特的观察力和文笔,呈现出战争与爱情的错综复杂。本文试图从文本分析入手,诠释战争与爱情在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和莱辛的《另外那个女人》的重叠冲击,揭示个体尤其是女性个体命运在战争中所遭受的摧残。  相似文献   

3.
革命的想象:战争与爱情的叙事修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十七年"文艺作品中关于战争与爱情的叙事修辞作为个案,探讨在叙事的建构过程中,当时的文艺作品中是如何以"神魔斗法"叙事模式来修辞战争,又是如何在反复修辞革命者爱情生活"克制"的同时最终"控制"爱情发展的走向,从而展示文艺的叙事修辞方式与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十七年宏大叙事的小说中,茹志鹃的《百合花》堪称别开生面。作家巧妙借助战争题材,不仅反映了解放军与人民的"鱼水之情",而且包含了更多的内蕴,即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中的人、人情和人性,谱写了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相似文献   

5.
迷惘一代的代表人物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永别了,武器》被评论家们普遍认为体现其最高成就的小说,其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战中和一战刚刚结束后的生活及人物的复杂心理。本文从战争对爱情的影响这一视觉来解读此小说,以此拓宽阅读的视野,使人们认识到战争给人们精神世界带来的灾难。  相似文献   

6.
在十七年宏大叙事的小说中,茹志鹃的《百合花》堪称别开生面。作家巧妙借助战争题材,不仅反映了解放军与人民的"鱼水之情",而且包含了更多的内蕴,即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中的人、人情和人性,谱写了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相似文献   

7.
正人们对《诗经》的认识大多停留在那些缠绵的爱情诗句上,但是《诗经》的内容之丰富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诗经》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现辑一组和动物相关的诗句,体验一下古代人是如何托物言志的。  相似文献   

8.
爱情和战争,这对天造地设的组合,总是很自然地出现在人类的历史和艺术的想象当中。无论是文学名著还是电影经典,总不乏表现爱情和战争的纠葛:甜蜜的情感常带来分离的痛苦,硝烟炮火一再提醒着人们和平的弥足珍贵。从《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珍珠港》再到《冷山》,许多成功的名作改编电影都用声音和光影的配合再一次展示了"爱"和"战"的并存与矛盾。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在小说中阐述了他对战争的观点。他认为战争一无是处,再没有比战争更糟糕的事了。它不仅伤害人的身体,还会伤害人的精神。人在战争中还会失去爱情。总之进行战争是一件愚蠢的事。同时他还谴责了战争的发动者,正是在他们的鼓动下,怀有爱国之心的青年士兵们从希望一步步走向幻灭。  相似文献   

10.
刘佳 《现代语文》2004,(1):43-43
《美丽人生》是意大利喜剧大师罗贝尔托贝贝尼的一部力作,它不仅获得了奥斯卡的桂冠,更是赢得了世界各地人们的青睐。这部《美丽人生》,既没有战争影片里惯用的电脑特技、宏伟场面,也不存在恐怖片的惊悚(sǒng)离奇,荒诞可怖,更不屑于爱情电影的婉转柔情、感官刺激,它仪仅是舒缓地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在战争中的悲  相似文献   

11.
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把《永别了,武器》阐释成海明威对爱情的讴歌和对战争的憎恨。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于其中凯瑟琳的形象提出了不同的理解,认为暗含在这个感人的爱情故事之下的还有海明威对于女性的敌意与恐惧之情。  相似文献   

12.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海明威在他的作品《永别了,武器》中将由战争带来的幻灭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幻灭感主要体现在主人公亨利对爱情和战争的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本文重点分析亨利的爱情观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亨利由视爱情为游戏到将其当作救治恐慌与寂寞的药剂,再到将其作为生活的全部,以及最终意识到爱情的虚无。  相似文献   

13.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的早期作品,也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文章讲述了亨利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战争的丑陋、残酷和对爱情、理想的摧残。亨利在战争、爱情和死亡方面表现出的虚无主义有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也有性格缺陷方面的原因,反映了海明威20年代迷茫的人生观、虚无主义思想和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严玫玫 《考试周刊》2014,(81):21-22
小说《永别了,武器》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29年撰写的中篇小说,作者用独创的"冰山原则"式精练的语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全面而系统地批判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反人道主义行为,成为广泛流传的优秀战争题材小说。小说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从肉体创伤、精神创伤、爱情波折和命运坎坷等方面,深刻揭示了战争的反人类性,从各方面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广泛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风云>与<战争与回忆>是70年代风靡美国的名著.在这两本姊妹篇小说中作者运用象征手法,使小说的标题具有象征意义,传达出二战中犹太人和整个人类的苦难、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和人类追求美好爱情的普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与爱情、死亡一起,战争成了文学又一个永恒的母题。在薛忆沩的"战争"系列小说中,既没有大笔抒写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也没有刻意展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而是专注于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不仅关怀个人在战争中的命运,而且把洒向牺牲者的笔墨,倾注到战争创伤者的心理开掘上,在表明历史荒诞和生命虚无的同时体现了作者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7.
<正>爱情和战争,这对天造地设的组合,总是很自然地出现在人类的历史和艺术的想象当中。无论是文学名著还是电影经典,总不乏表现爱情和战争的纠葛:甜蜜的情感常带来分离的痛苦,硝烟炮火一再提醒着人们和平的弥足珍贵。从《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珍珠港》再到《冷山》,许多成功的名作改编电影都用声音和光影的配合再一次展示了"爱"和"战"的并存与矛盾。每一句"我爱你"都像"永别了"一样难以开  相似文献   

18.
陌生的爱情话语——浅析“十七年”小说的爱情书写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七年"文学中爱情书写空间狭小,但有关爱情的文字依然存在。论文聚焦"十七年"爱情小说书写的两大主要模式:战争爱情与劳动爱情。前者圣洁而悲壮,后者功利而理性;同时分析两大模式下爱情书写在心理纵深度、艺术表现力、时代烙痕、女性成长主题等几个方面相异或相同的书写特色。  相似文献   

19.
《冷山》是与《飘》齐名的美国南方小说,这两部作品作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都以南北战争为背景,以战争和爱情为主线,两个女主角都在乱世中找到真爱,然后分别,重逢,再分别,从上层社会的淑女变成勇敢坚强的成熟女人。两部小说中都充满了浓厚的南方情结。就其中的家园意识和回归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南方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人们对土地的眷恋在小说中的反映,以及战争的残酷和对生活的执着等这些互相交织的因素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尼古拉斯·斯帕克斯是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其第十七部小说《最长的旅途》面世后,连续几个月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书中两对爱人——埃勒和露丝、卢克和索菲娅,年龄和阅历截然不同,素不相识,一场车祸后的救助将他们的生活融汇在一起。建立在二元对立基础上的写作模式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在战争与爱情、情感与现实、救助与被救的对立分析中,更觉当爱情遭遇离别、磨难等各种考验时坚守的可贵,更见爱情的弥足珍贵。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似一束阳光,温暖人生漫漫旅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