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治日报》的舆论监督,被全国新闻界称为"长治日报现象"而备受关注.那么,长治日报现象的内涵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舆论监督经常化、深入化和规范化,简称为"三化"现象.先看经常化.长治日报舆论监督有两个栏目:一个是长治日报的《嘹望哨》,一个是上党晚报的《啄木鸟》(长治日报子报).从2000年2月开栏到现在,四年半时间,1640多天,《瞭望哨》和《啄木鸟》共刊发批评稿件近3000篇.  相似文献   

2.
《长治日报》创刊于1947年4月4日,至今已走过了58个年头。长治是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光荣传统的地方。近年来,《长治日报》的舆论监督也因吕日周同志的重视、支持逐步在全国闻名。2003年吕日周调离,张兵生任市委书记后继续巩固提高,“长治日报现象”受到各方关注。《望哨》是《长治日报》的舆论监督栏目,《啄木鸟》是长治日报的子报《上党晚报》的舆论监督栏目。5年多来,这两个栏目坚持舆论监督,做到了经常化、深入化和规范化。这“三化”,也就是“长治日报现象”的基本内涵。先说经常化。从2000年2月到2005年12月,2000余天,《望哨》和《…  相似文献   

3.
曾几何时,山西长治日报社的舆论监督备受全国关注,成为我国新闻界舆论监督的“一道风景”,诸多新闻单位去考察学习,许多学者去探讨研究,被称为“长治日报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原任长治市委书记的吕日周有着直接的联系,没有吕日周对舆论监督的重视也难有“长治日报现象”的出现。如今,吕日周同志已调离长治数年,长治日报社的舆论监督还能继续下去吗?本文所述的就是长治日报社坚持“瞭望哨”不撤,“啄木鸟”不走,紧紧抓住新任市委书记张兵生继续重视舆论监督的大好机遇,将舆论监督经常化、深入化、规范化,并为此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誓将舆论监督进行到底,,其做法具体、经验丰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张地方党报,要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做好宣传工作,必须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义无反顾地搞好舆论监督,使两者相铺相成,融为一体。长治日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开辟专栏《瞭望哨》瞭望全市城乡,守卫人民利益;在子报上党晚报开辟专栏《啄木鸟》,啄虫除害,匡正时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期,地方党报如何做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长治日报在实践中,注重搞好报纸舆论监督和党政监督机关的结合,共同建立联动机制,使舆论监督有权威、力度大、效果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去年3月初,长治日报编委会按照中共长治市委的意见,讨论制订了《长治日报关于加大新闻舆论监督力度报道计划》。为了按质、按规定保证计划的实现,报社抽调7位工作扎实、作风正派、水平较高的编辑、记者组成“舆论监督工作室”,由总编辑王占禹直接领导、直接指挥,并在长治日报、上党晚报两报一版分别开辟了《瞭望哨》、…  相似文献   

6.
“特别报道”是《河北日报》近年来推出的一个重点栏目。这块以“评说世象、针砭时弊”为主线的舆论监督阵地,仅1999年刊发的触及社会热点、难点的81篇稿件中,就有三分之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报道”这个栏目在选材、采访、写法、视角上已经显现出其特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正>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由《青岛日报》报送的《“垃圾围村”亟须“解围”》荣获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三等奖。至此,《青岛日报》自2020年以来,已有三篇舆论监督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青岛日报》于2019年2月组建舆论监督部,记者们以“邱正”作为集体笔名,开启了常态化舆论监督,截至目前已刊发500余篇舆论监督报道,推动解决了一批涉及营商环境、百姓急难愁盼和城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有效提升了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新疆《吐鲁番日报》“蹲点记者见闻”栏目自2013年开办以来,其准确的栏目性质定位,散发泥土芳香的质朴文风,吸引众多读者。开办两年多来,所刊发的200多篇稿件,亮点频现,成为《吐鲁番日报》开设时间较长、很接地气的品牌栏目,是“走转改”活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仁义 《传媒》2002,(6):1
《羊城晚报》刊登了一篇《市委书记推动舆论监督》的通讯,《报刊文摘》分两次进行了转载。说的是山西省长治市市委书记吕日周上任伊始,狠抓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事。 吕日周书记上任第三天,就向《长治日报》领导下达了“新闻监督令”。此后他又把报社总编辑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拿着报纸批评说:“这是一份由无能总编无能编辑无能记者办的一份无能报纸!”批评之严厉,措词之激烈,实属罕见。为何说“无能”,报纸上少有或没有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他要求《长治日报》:批评报道必须天天有,必须追根求源找到责任  相似文献   

10.
《鹤壁日报》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发挥舆论监督和服务作用,关注民生民情,在《鹤壁日报》一版开办了“监督服务台”专栏,实施舆论监督。几年来,针对群众反映机关事业单位、执法执纪部门存在的问题,《鹤壁日报》在一版“监督服务台”专栏公开刊发了一批揭露“四乱”现象、监督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和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宣传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稿件,通过栏目实现了良性互动,畅通了社会和群众投诉的渠道,将大量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密切了党委、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严厉批评《长治日报》“死人办报 ,官话连篇 ,没有新意 ,只有死味”。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后 ,《长治日报》充满生机 ,成了一份市民争相传阅、交口称誉的党报。总编没换 ,人马照旧 ,报纸的声誉却判若云泥。何以故?窃以为 ,强化舆论监督是《长治日报》起“死”回生的契机。当前 ,舆论监督日益为广大新闻界同仁所认同 ,并努力实践之 ,然而它是那般步履维艰 ,在某些“婆婆”的干预下 ,一些报纸舆论监督“缺席”的现象并不鲜见。或揣摩批评对象的“背景” ,否则“盲目”发表 ,吃不了兜着走 ,弄得没趣 ,严重的还要挨训、受处分…  相似文献   

12.
牛天民 《今传媒》2003,(4):83-84
舆论监督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业内人士的共识。难以搞好的原因不是媒体不积极、而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喜欢报喜不报忧、怕惹事,因而对舆论监督嘴巴上说得好听,实际行动上却不怎么积极支持。但在我们国家里确实也有一些舆论监督搞得比较好的媒体,他们利用这一特殊工具有力促进了当地的“两个文明建设”。譬如:山西省长治市的《长治日报》就在这方面开了先河,为全国媒体树立了榜样。《长治日报》舆论监督搞得好的关  相似文献   

13.
自2011年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以来,《十堰日报》编辑部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健全机制,扎实认真地开展“走转改”活动,记者们“一头汗、两脚泥”,写出一篇篇鲜活的报道,带来一股股扑面的新风。目前《十堰日报》刊发来自基层的报道,已占到版面的65%以上,有关“走转改”的一批专栏、稿件。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张地方党报 ,要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自觉当好宣传的播种机和排头兵 ,必须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 ,义无反顾地擂响舆论监督的战鼓 ,使两者相辅相成 ,融为一体。长治日报在这方面做了尝试 ,开辟专栏《瞭望哨》 ,守卫人民利益 ;在子报上党晚报开辟专栏《啄木鸟》,四处啄虫除害 ,匡正社会风气 ,报纸面目一新 ,声誉大振 ,发行量成倍增长。党报的喉舌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 ,同时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 ,为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创造了良好舆论环境。领导表扬报纸是市委开展工作的好帮手 …  相似文献   

15.
地市级党报舆论监督功能相对弱化,而从2009年开始,《营口日报》及《营口晚报》在舆论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每年刊发监督稿件两百余篇,不仅助推了社会的和谐进步,而且得到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跟住中心,找准切入点——监督要有互动党报是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之下进行工作  相似文献   

16.
3月22日,《宿迁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刊发了报道同一个会议的两篇稿件:一篇是会议消息《我市召开市直机关干部轮岗兴业大会》,另一篇是大会侧记《今天台上,他们是主角》。  相似文献   

17.
丽水日报历来重视舆论监督报道。早在1987年,就有舆论监督文章《国家给农民的化肥哪里去了?》获得浙江新闻奖一等奖。从2004年7月开始,丽水日报还专门开设了以舆论监督报道为主的专版《新闻调查》。7年多来,此专版从未间断,刊发了大量在社会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新乡市委书记连维良、市长吴天君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做起,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努力为该市新闻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求该市新闻单位刊发他们的新闻稿件要多发短新闻或标题新闻。在两位领导的倡导下,《新乡日报》今年以来用政务要闻、简明新闻、标题新闻形式刊发有关市领导召开的会议和各类政务活动的稿件就达46篇,其中有18篇是书记、市长在审阅记者稿件时,亲手将稿件改为标题新闻的。早在去年8月初,新乡市委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时,市委书记连维良就指示新闻报道要多发短新闻,报道内容要做到“三个贴近”。…  相似文献   

19.
在2005年度山东新闻奖评选中,山东《烟台日报》刊登我采写的《逃离“采石场”》通讯喜获通讯类一等奖。这篇通讯缘何能够博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我的体会是这篇报道是舆论监督稿件中曝光事件、关注问题解决较为成功的一例。  相似文献   

20.
记得上军校第一年,我爬起“格子”。一年中,倾心撰写了33篇稿件,却没收获一篇“铅字”。我一次次暗暗地问自己:是稿件质量不行?是报社没有“关系”?还是自己不是这块“料”?说心里话,由于很长时间找不出原因,我彻底灰心了。 一天,我从《河北日报》上看到一则征文,看后再也按捺不住激情,也拿起笔写起自己的故事。我把征文要求当作“镜子”,一遍遍地对照,一遍遍地思索、修改。三个星期后,《是你使我转变》一文竟然在《河北日报》上开天辟地第一回“亮相”。没多久,我发现《解放军报》上新开辟一个专栏:“每月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