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与批评稿     
十多年来,我跟“新闻批评”结下了不解之缘。据粗略统计,从1980年至1992年这13年的时间,我除了采写一些正面的通讯、专访外,还精心编采“小品文”50~60篇,加上其他形式的批评稿,共有120多篇。采写批评稿,是件吃力不讨好的“苦生活”,这是同行们的“共识”。写表扬稿,被采访的对象及其单位领导个个眉开眼笑、皆大欢喜。眼下时兴“拎马夹袋”,还有种种实惠。采写批评稿情况就完全不一样。被采访的对象及其单位领导在感情上就跟记者很对立。认为记者是来找岔子的,故意跟他们过不去,因而大都紧绷着脸,抱不合作态度。尤其是被批评的对象,或是吹胡子瞪眼,或是拍桌子,或是胡搅蛮缠……什么样子的都有。当然人嘛,谁都喜欢表扬,只有傻瓜才愿意登报批评呢!所以很多同行都把写批评稿视为畏途。但是我想,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2.
党报在舆论监督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编辑们几乎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表扬容易批评难。批评报道采访难不说,见报后有时还四处得罪人。编辑们编发批评稿也是慎之又慎,思量再三,因为批评稿见报后被批评对象往往来找麻烦,来说情算是客气的,弄不好上门纠缠不清,搞得你不得安宁。 舆论监督成为当前新闻工作的难点。 舆论监督难在哪里? 人情关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的今天,谁都会有几个亲朋好友。在这个信息社会里,熟人朋友也越来越多,过好人情关,也就成了舆论监督的难点之一。通常遇到最多的情况是,采访了被批评单位后,人一回报社,各…  相似文献   

3.
从事新闻批评报道的同志,深感批评难,促使被批评的人和事得到处理更难。从人民日报去年全年和今年1至6月一至四版批评稿及其反应的分析,也证实了这点。人民日报一至四版,一年半共发批评稿187篇,平均每月10篇,比各中央级和省市级机关报刊登的要多,这说明人民日报开展批评是比较经常的。批评后有处理结果的报道,计31起,占187篇的16.5%。由于有些批评稿是泛指的,不要求批评者公开答复;有些  相似文献   

4.
现在都觉得批评报道难搞,一听说写批评稿,心里先怵了,因为这几年记者为写批评稿扯皮、挨骂、上公堂的不少,可是正确的舆论监督是报纸不可缺少的部分,写批评稿是记者的责任,关键在《正确》两字上。根据前不久我采写的《民工血泪谁人知》的经过,谈一点自己写批评稿的感受。写批评报道而要爱憎分明  相似文献   

5.
我是基层的业余通讯员。由于本身所处环境的限制,不敢轻易动手写批评稿。遇到该批评的人或事,便在写作体裁上想办法以抒己见。前一时期,某县窃电严重。供电部门少数人利用手中处理窃电的权力谋私,不搞“公了”搞“私了”,暗地里收受贿赂。我如果采用“消息”体裁写批评稿,  相似文献   

6.
现在,批评揭露性报道在逐渐增加,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日趋正常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闻批评难的问题还远未解决。报社主动组织批评稿件,还是采访难、审稿难、发表难。许多单位的领导、干部及一些群众,对报纸很有节制的批评也难以容忍。他们有的胡搅蛮缠,拒不认错;有的到处游说,托人说情,不让批评稿发表;有的抓住一些枝节问题大做文章,攻击谩骂,甚至诬陷上告。去年佳木斯市和今年武威  相似文献   

7.
开展批评报道是搞好舆论监督、实行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报纸具有战斗力的具体体现。但批评报道采访难、发稿难、人际关系应付难,稍有不慎就会引来官司。笔者在地市级报纸从事采访工作十余年,经常写批评稿件,却没有引起一起官司,不是批评报道没力度,而是把握了批评报道中立场、判断、采访、成文、结尾五个相关连的环节,从而在批评报道中敢于行动而又远离官司。政治立场关党的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党性原则,满怀工作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上明确指出:“党的报刊必须无条件地…  相似文献   

8.
我原是大兴县委宣传部的通讯干事,1986年调入《北京日报》郊区版当记者。我先后在报纸上发表各类批评稿件30余篇,其中影响较大的稿件有10篇。写批评稿件,自己吃过不少苦头,但也赢得了读者的好评和赞许。通过写批评报道,丰富了自己的采访经验,提高了写作水平,使自己逐渐变得成熟起来。宁可“伤关系”说情不让步我在大兴县居住,并且负责大兴县的报道。因此,一些乡、村的农民常利用晚上时间来到家里告状、反映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感到很难办,因为  相似文献   

9.
从事新闻批评报道的同志,深感批评难,促使被批评的人和事得到处理更难。从人民日报去年全年和今年1至6月一至四版批评稿及其反应的分析,也证实了这点。人民日报一至四版,一年半共发批评稿187篇,平均每月10篇,比各中央级和省市级机关报刊登的要多,这说明人民日报开展批评是比较经常的。批评后有处理结果的报道,计31起,占187篇的16.5%。由于有些批评稿是泛指的,不要求批评者公开答复;有些是不久前发表的,反应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知道,上述比例可能低了一些。但总的看来,是不够理想的。中共  相似文献   

10.
开展报纸批评,是报纸舆论监督的主要内容。报纸批评的目的在于扶正祛邪,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报纸批评的整个过程中,不论是调查、选材、写稿,还是编辑组版、审稿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到见报以后的宣传效果。一篇好的批评稿件,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而且应该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 要在准确性上多下工夫 新闻要真实,批评稿件更应该准确无误。如果批评稿件在事实上发生失误或不准确,不仅无好的宣传效果可讲,还会引起混乱。因此,参与报纸批评稿件编采工作的编辑、记者,在工作中要确实做到一丝不苟,高度负责。 要使报纸批评做到准确无误,最基本的一条是要做好调查落实工作,编辑、记者有时甚至要亲自参与某一项工作,反过头来再写批评稿件。报纸批评在整体上要讲真实、准确。在细节上也要字斟句酌,做到合情合理。有这样两个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一,我看到一家报纸批评一个县的几名领导,违反政策,在  相似文献   

11.
批评稿是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及纪检部门等和广大读者都对批评稿极为关注。所以写批评稿害怕弄不好,不仅给本人造成损失,还会给新闻媒体带来麻烦。因此,写批评稿成了新闻界朋友慎之又慎的事。怎样做到既实现批评目的又不带来麻烦呢?下面结合我写的《朝阳地区二轻现两种难以预测的问题。一是二轻局长搞小动作,说已经把“救灾款”全部下拨给各县(市)区的二轻局企业了,不存在截留问题。事实上,二轻局长怕受处分,就以口头打电话方式告诉下边,给某县3万元,给某县2万元等。在写批评稿后,我就已经高度关注他们的动向,…  相似文献   

12.
在自己头顶撑开一只“保护伞”──基层通讯员如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众所周知,写批评搞是一件不太令人愉快的事情,弄不好,轻者挨批评、重者吃官司。怎样才能使批评搞既达到批评的目的,又尽量不惹火烧身呢?采访时尽可能地深入现场实地,依靠公开或隐性采访的手段,获取...  相似文献   

13.
如何坚持批评报道,批评报道成败的关键在哪里?我结合自己的采写体会,谈点粗浅看法。一、新闻要真实,事实要准确。采写批评稿,特别要注意用事实说话,即使记者有话要讲,宁可就实论虚,另写评论,在新闻中尽量少发或不发议论。1983年1月陕西省富平县发生了一起因交通和粮食部门“扯皮”,造成国家粮油调运中断的事件。我经过调查核实,弄清了事实真相和是非。写初稿时,把批评重点放在交通部门上,写了他们的种种歪理,抒发了记者的看法和议论。后细细推敲,稿子长且不  相似文献   

14.
批评稿难写,不仅要慎重考虑社会效果和涉及的方方面面,还需排除种种阻力。除此之外,我发现有的批评稿之所以招来麻烦,还有一个被忽略的因素,那就是语言运用失当。怎样使用批评性的语言,我有几点感受: 准确。这是新闻稿件语言的基本要求。但批评稿似应对此要求更严。现实中,有的人一旦受到报纸批评,便火冒三丈,往往“鸡蛋里面挑骨头”,纠缠枝节问题而拒绝批评。1988年夏,我们在制作一组晚报《了望塔》标题时,为了追求文字的对仗押韵而因词害义。稿件标题这样写道:“香精瓶瓶  相似文献   

15.
正确的立场。批评报道首先把立足点和出发点搞正确。批评一个单位、一个人、一件事,要有法律和政策依据,要从有利大局、有利工作出发,着眼于转化矛盾,促进发展,不是闹意气,图发泄,求轰动,更不是以个人好恶次评不同意见者,不是以个人或少数人私利需要“曝光”来要挟、对付被批评者。无私才能客观,公正才能生威。确凿的事实。批评报道见报震动大、影响广,被批评的单位和个人压力大。这就要求批评稿件列举的事实要百分之百的准确无误,不能有任何假设、推想、臆断,不能有丝毫的水分和虚假。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必须重视掌握…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7,(9)
写批评稿要注意把握好三个环节文/李建宁常听一些同行的朋友们讲,批评报道难,弄不好就会引火烧身和给报社带来麻烦。笔者这几年在报社虽然主要从事的是文化报道,但也写过一些批评稿。其中以“见闻录”、“目击记”为形式的批评稿件占有相当数量。回想起来,这些批评报...  相似文献   

17.
杨乐生 《新闻界》2001,(5):71-71
采写批评稿件,增强报纸的监督功能,不但是记者的天职,通讯员也不能置身其外。许多通讯员朋友讲,写批评稿费力不讨好,而且很难把握尺寸。但笔者从多年来采写的诸多见报批评稿的实践中感悟到,只要出于善意,充分注意以下几点,不但读者喜欢看,被批评者也乐意接受、改正。批评要端正心态。即是一棍子将被批评者置于死地,还是善意帮助其改进工作、改正错误、改变作风。批评不能幸灾乐祸,讲道理必须循循善诱。1994年9月20日,我就《晚霞报》上登载的电视剧《父母官》片名提出批评,肯定了作品的内容,分析了作者的初衷。结果,批…  相似文献   

18.
现在,批评揭露性报道在逐渐增加,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日趋正常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闻批评难的问题还远未解决。报社主动组织批评稿件,还是采访难、审稿难、发表难。许多单位的领导、干部及一些群众,对报纸很有节制的批评也难以容忍。他们有的胡搅蛮缠,拒不认错;有的到处游说,托人说情,不让批评稿发表;有的抓住一些枝节问题大做文章,攻击谩骂,甚至诬陷上告。去年佳木斯市和今年武威市的“收报事件”就是佐证。这说明有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不是积极支持新闻单位开展批评,而是限制批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的报纸上,批评稿件是个引人注意、比较敏感而又反响强烈的事物。因为这个,有的职工生怕看到它,有的通讯员甚至记者生怕写到它。其实,批评稿件就象带刺的玫瑰,它香馥扑鼻,逗人喜爱,是报坛这个大花园里的一支鲜花。今年来,我在采写表扬稿的同时,也写了几篇批评稿,其间也听到一些反批评。几番周折,算是尝到了“栽刺”的甘苦。那么,采写批评稿件需要注意什么呢?我的体会是: 一是要与人为善,词真意切。写批评稿件目的在于帮助被批评者认识错误,改过自新,推动工作。众所周知,批评稿件大多反映阴暗面,稍不注意,就容  相似文献   

20.
我们河北工人报自1983年10月1日创刊起,就注意坚持开展批评报道,至今共发各种批评稿600余件,批评性“内参”百余件,帮助职工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报纸也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影响。搞批评报道,在一般情况下,被批评者一是顶,二是不认帐。“顶”是不理睬你;不认帐就是你一旦见了报,他就“鸡蛋里挑骨头”,千方百计找把柄、告状,有的甚至给编采人员捏造罪名。如何对待这种情况呢?我们一是不怕告状,坚决支持编采人员的工作;二是组织连续报道,特别是刊登广大读者的反映,用众论顶个论;三是不怕把问题弄大,不怕丢了“饭碗”,不怕摘“乌纱帽”;四是坚持批评稿必须真实。每一篇批评稿完稿后,都必须要经被批评者及其上级审阅签字;五是见报的批评稿确属失实,就公开检讨、道歉,不遮遮掩掩。我们体会到,用上述方法处理批评稿件“麻烦少”、效果好。例如我们在批评唐山市福利院原院长违背婚姻法、私自嫁傻女造成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