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的建设和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实现从单一的课程“执行者”向课程的实施者、建设者、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等多重角色的转变.在此背景下,针对过去教师教学中存在的“迷信教材、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等现象,有人提出了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口号,这对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多次的修订.内容上和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新的教材越来越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比以往有更高的要求,更丰富的内涵。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向“主动的开发者”。教师应该在实践和反思中,以教材为基础.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新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它作出相宜的“剪裁”,加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课程资源之本,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师要怎样用活教材,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实现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由“敦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昵?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功夫,底蕴十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转变教材观,还死抱着传统教法不放,可能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这既是摆在我们每位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也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笔者近两年在参加国家级课题及“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实验、及我校初中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进行了大胆探索、有益尝试。实践让笔者深深体会到高中历史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教”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功夫,底蕴十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积极转变教材观,必然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这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师不再是课程的单纯的消费者和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策划者及设计教材者”。教师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用”教材教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达成目标的需要,悉心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调整、组合、补充、改编、新编;“教”教材是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注重结果,学生被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其主体性培养和发展。丁老师在“时、分的认识”教学中,不按知识顺序“由上而下”进行教学,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注重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工夫。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转变教材观,还死抱着传统教法不放,可能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  相似文献   

8.
黄福清 《教书育人》2008,(12):30-3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浯文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诸多“用教材教”的设计频频亮相于课堂。新事物的出现与流行令人欣喜,然而我们在追赶流行的同时,更有必要把热情沉淀为理性,对各种“用教材教”的课堂做一番理性的审视:有些教师,在“用教材教”的处理与设计上,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已走过了八个年头。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积极的课堂教学改革,使我们的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然而我们也不难注意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教什么”的问题不够明确,“怎么教”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何有效“用教材教”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数学教材二次开发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数学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可以从根本上扭转教师“教教材”的传统观念。那么,如何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呢?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能一味地“教教材”,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仔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努力做到“用教材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享受到一些“用教材教”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再到用教材教,这是新课程实验中教师观念转变的标志之一.我在一线教学教研中,切身感受了师生共同成长的新理念,教材不再是束缚教师教学的“圣经”,而是成为教师发展的课程资源基石之一,成就了展示教师智慧的平台.笔者以为只有用心做到“新”入人心、贴近生活、振奋人心,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能够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而一线教师的具体教学又是怎样呢?  相似文献   

14.
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学生发展的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是教学的凭借和资源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许多教师改变了将教材视为圭臬的教书匠心态.不断努力地实施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深刻转变.这与新课标“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的理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5.
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2005年《科学课》杂志评论员文章也曾多次论述这个问题。最近组织教师进行教材培训时,还是有教师提出,有些树叶自己都不认识,怎么去教学生。我对她说,教材中提供的仅  相似文献   

16.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如何做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具体说就是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基于教材但又不为教材所束缚,怎样使教学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笔者以为,如何将教材中所获的的“资源”经过适度转化、整合并优化于教学活动之中,是“用”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教材作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中介。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照着教材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活用教材。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不是照搬不动,而是在了解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课程的理解及本班学生的实际予以统整、选择组织,也就是教师作为教材的实践者的同时.也要作为教材的批判者和完善者。”  相似文献   

18.
任华明 《学语文》2011,(5):21-22
多年以来,教材在我们教师和学生心目中一直居于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学生只是热衷于“学教材”.教师则大多停留于“教教材”的阶段。新课程改革则要求我们应该视教材为蓝本,我们只是“用教材”——灵活的使用教材.并且敢于挑战教材,超越教材。当然,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与学生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载体。所以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教材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向教材挑战,发挥教材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9.
钟顺毅 《广西教育》2008,(26):16-16
实施新课程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开发好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一种新的教材观,摈弃那种“教教科书”的做法,变之为学会“用教科书教”,同时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20.
王鸿 《海南教育》2009,(4):43-43
教材作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中介。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照着教材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活用教材。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不是照搬不动,而是在了解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课程的理解及本班学生的实际予以统整、选择组织,也就是教师作为教材的实践者的同时.也要作为教材的批判者和完善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