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致康胶囊组成分析,确定科学鉴别方法。方法:利用显微镜对致康胶囊中三七粉末进行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致康胶囊中大黄、黄连、血竭进行定性鉴别。结果:三七粉末显微特征和致康胶囊内容物的显微特征进行比较,以此作为致康胶囊的三七显微鉴别;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出处方中的大黄、黄连、血竭,以此作为致康胶囊的薄层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双三抗感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三叉苦、地骨皮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均能检出三叉苦、地骨皮。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双三抗感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珊瑚七十丸处方中当归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为该药质量标准的提高以及质量可控性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当归主要成分挥发油进行了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抗病毒口服液的质量检验方法,并建立抗病毒口服液的质量研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金银花、板蓝根、大黄等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黄芩苷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测定其含量。结果:薄层斑点清晰可见,重现性好;黄芩苷含量的平均回收率为99.7%,RSD=1.5%。结论:本实验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够有效地为抗病毒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双黄连口服液的质量研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金银花、黄芩和连翘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口服液中的黄芩甙和绿原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黄芩甙在0.72-2.58μg/m 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绿原酸在0.113-0.519μg/m 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能够为双黄连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莱阳梨止咳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百合、桔梗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盐酸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样品浓度在6.752—40.512u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重现性ESD:1.1%,稳定性RSD=1.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n=6)。结论方法稳定、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色谱法是手性药物拆分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介绍了手性色谱拆分法中的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气象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近几年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食品中防腐剂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食品中的防腐剂应当采用适合的测定方法。测定方法有多种,主要有气相色谱法(GC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薄层色谱法,应选用不同的方法仪器对不同种的食品进行测定。现就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汽水、果汁及配置酒类等液体食品中防腐剂的定量测定简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产品进行了定性鉴别,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三七滴丸的处方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制备滴丸,利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人参皂苷Rg1含量。结果制得的三七滴丸大小均匀、圆整光滑、硬度适中。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高效液相色谱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在0.15-0.45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人参皂苷Rgl的平均回收率99.6%(RSD=1.33%)。结论本实验制备工艺合理可行;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刘婷  ;王仕平 《知识窗》2014,(18):76-77
本文通过实验,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不同产地的10批苍耳草药材进行了系统的定性分析,研究和建立了苍耳草的薄层色谱方法。这种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苍耳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杨世联 《大众科技》2012,(7):203-204
建立郁金药材薄层鉴别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郁金类药材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3种成分斑点清晰,专属性强。该方法专属性强,可用于郁金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芩冬清热口服液质量标准的进一步研究,继而拟定出新的更准确的质量标准。方法:首先,对黄芩和麦冬进行鉴别,本文采用的是薄层色谱法;其次,对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测定,本文采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芩和麦冬的鉴别结果明显;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的线性关系良好,黄芩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83%,RSD=0.40%。结论:样品处理方法合理,方法学考察符合定量要求,结果准确,专属性强,能满足该药品质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益母草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益母草颗粒中的盐酸水苏碱进行定性鉴别,同时还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该制剂中的总生物碱的含量进行定量的测定。结果:在薄层色谱法的鉴别中,供试品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呈现出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样品对其不存在干扰。盐酸水苏碱在45-395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的差值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2%,RSD为1.2%(n=5)。结论:该法简便可行,易操作,重复性好,能够作为益母草颗粒制剂的质量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桂北不同产地的对叶百部总生物碱含量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对叶百部中的生物碱进行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总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桂北产对叶百部总生物碱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结论:TLC显示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各个样品斑点数目不同,对应斑点显色强度也有不同;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桂北对叶百部中的总生物碱含量,测得6批药材样品总生物碱的含量为12.46~29.43 mg/g,说明了桂北对叶百部种内所含生物碱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建立了氟哌酸滴耳液的处方及制备方法,并对其质量方法进行了研究。方法:该滴耳液主要由氟哌酸、醋酸地塞米松、甘油和乙醇混合制成,同时采高效液相色谱法来对滴耳液中的氟哌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氟哌酸在浓度1-6μg/ml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98%,RSD=0.43%(n=5)。结论:本实验设计的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能够用于氟哌酸滴耳液的质量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立复方清肝胶囊的制备方法,同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从而对药物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以羚羊角、栀子、大血藤3味主药来制备胶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清肝胶囊中栀子苷的含量。结果:栀子苷在0.19-0.45μg的线性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96%。结论:本实验所设计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可控,为复方清肝胶囊的生产和质控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决明茶中的有效成分大黄素含量,较原试行标准中采用薄层扫描法对其有效成分大黄素进行含量测定.可提高大黄素含量测定的重现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藏药材茅膏菜(藏语名称:达莪)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基源考证、药材显微、薄层色谱进行鉴别,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茅膏菜中槲皮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通过对茅膏菜原植物进行基源考证、性状、茎横切面显微鉴别、粉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及槲皮素含量测定,可用于茅膏菜药材的质量控制。结论为茅膏菜药材的真伪鉴别及含量测定提供了参考依据,并为该药材质量标准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决明茶中的有效成分大黄素含量,较原试行标准中采用薄层扫描法对其有效成分大黄素进行含量测定,可提高大黄素含量测定的重现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