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国香 《考试周刊》2009,(42):92-93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产生兴趣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求知欲和对客体的肯定的情绪态度。因此.只有那些对数学学习有浓厚兴趣.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那些对外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把学习外语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激活自己的整个认知系统。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越感兴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  相似文献   

3.
人类已经进入了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二十一世纪,时代呼唤创新,呼唤创新人才,呼唤创新教育,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点热情,便是创造之神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他说明了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创新教育的主旨是排除各种阻力,把学生的创新潜能尽可能挖掘出来。根据初中数学学科的  相似文献   

4.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在心理学上叫内驱力。它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乐知”。才能“乐学”。因此,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愉快地积极地去学习,调动自己的内在潜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学生对某一件事和某一项活动的兴趣越浓,与之相关的能力发展得就越快。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问题。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呼唤创新型人才。中国的中学生屡次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为什么当今中国尚未培养出自己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这值得中国人去研究,去改革、去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解放思想、激活思维、发挥潜能、创新学习。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基础”。教肓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往往能发挥人的潜能,只有激发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志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它是促进成才的一种高效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技工学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的中下游水平.知识水平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兴趣能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只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其学习效果才会是最佳的,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来源,也是其学习的动力。高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智慧和实践潜能,以达到对物理的深入学习,而在这一过程中,兴趣则是一剂最好的“药引”,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创新。本文就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了一个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这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找到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真正达到一个师者之所为.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将老师的“要我学”转化为学生自主寻求的“我要学”。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那么,如何让“乐”融人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其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和积极性,从而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了,我们的课堂自然就高效了。因此只要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很多人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混为一谈,不少学生错误地将对“计算机”的兴趣认为是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认为自己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高。大量的调查表明,  相似文献   

14.
一、多渠道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大家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难设想.一堂让学生听而生厌、恹恹欲睡、照本宣科、索然寡味的语文课能产生很大教学效果。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以巨大的情绪力量感染学生,激发创造的潜能;教师如只顾和尚念经似的传授,不根据课堂信息反馈。灵活调整自己的教法,那就是盲目的教学,是教育智慧处于最原始状态的表现。教师要以渊博的学识、民主的理念、丰富的情感、形象的语言、思辨的哲理、灵动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有了,就有了学习进步的可能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相似文献   

15.
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是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而得出的相对于自己或周围人来说是新方法、新知识、新规律的行为,就可以算是一种创新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学生的智慧“火花”一经闪现,就要加以保护,一旦点燃创造潜能所迸发的“火花”,学生的发展将充满活力,他们的学习生活也将充满无限的乐趣。笔者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体会。一、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创新氛围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他们才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这就需要…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证明 ,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强烈兴趣时 ,就会产生积极的探索热情 ,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可以说 ,培养学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是形成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内在动力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这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教师、积极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 ,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这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内在因素 ,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下面 ,自己结合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 ,谈一下自己的一点认识。一、…  相似文献   

17.
鲁克说:“创造能力是每个正常儿童所固有的,需要的只是把它揭示出来,并加以发展”。随着科学的发展,未来在呼唤创新教育。那么怎样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的强烈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就没有创新。而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而且能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  相似文献   

18.
杨雪莲 《考试周刊》2010,(14):169-169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博士也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那么,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佳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充分放飞自己的思维,努力学习,学有所成。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事物,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趋近的倾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学习的挚友;是发展智力的原动力。有了它,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开发出来:有了它,才能使学生的智慧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有了它,才能使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