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其语言要求表述准确、文字精炼,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使用具有不确定性的模糊语言,以达到某种效果。公文的准确性和模糊性是辩证统一的,公文写作者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周璨 《考试周刊》2011,(89):23-24
公文写作作为应用写作科学中一个独立的分支体系,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本文以公文语言的语体色彩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公文写作的特点和写作基本构成要素中的语言运用、修辞和表达方式的选择使用等,从而从一个侧面论述公文语言的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3.
模糊语言,是指那些词语概念不明确,词语内涵 不稳定、外延不清晰的语言。在公文写作中对语言 的要求是精确,一般认为只有精确的语言才能准确 地反映各类公务活动,满足公文行文的特殊需要,语 言的精确度越高,对公文内容表达的准确性也就越 强,而模糊语言由于它对客观事物表达的模糊性,不 能准确地表达公文的内容,所以在公文写作中应该 尽量避免使用模糊语言。其实这种观点有些偏颇, 客观事物是纷繁复杂的,活动亦具明显的动态性,因 此,公文写作借助模糊语言来准确反映事物及公务 活动本身发展变化的过程,不仅没有妨碍公文内容 …  相似文献   

4.
浅论公文语言的简明性陈利加《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明确规定,草拟公文应该做到“情况确实,观点明确”,“文字精练”,“篇幅力求简短”。语言简明是公文的一个基本要求。作为公文载体的语言,其运用不仅受到语法规则、规范的限制,同时也受到写作主体、写作客体...  相似文献   

5.
公文是在公务活动中进行交际、传递信息的文书,其语言具有严谨性的特征.本文分析了公文语言严谨性形成的原因,并从用词和用句两方面对公文语言的严谨性做了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人们往往只重视公文的实用性,而忽视它的审美特质,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和发展方向。公文语言作为公文审美特质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应该并且必须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追求。本文仅从公文语言审美特质与实用性之间的关系探求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文的性质决定了公文语言的特点,而语言作为一种表述工具,就要为公文服务。精练简明是公文语言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第Ⅰ卷(共21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1-2题。公文模糊语言的实质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公文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当前,不少秘书写作专著和有关公文语言的专论都一致认为,公文的语言必须做到“明确、简洁、平实”.这三者确是对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主要特点.但是,从大量的公文作品,特别是从比较规范的公文作品(古代公文作品中的名篇,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下达的文件)看,是否还有其它特点呢?我以为,公文的语言,既要明确,有时也需要“模糊”;既应力求简洁,必要时也可以作一些“铺排”;既追求平实,也不排斥“生动”.后者与前者似乎是“对立”的;而这种对立却是“相反相成”的,都“统一”到更为有效的表达上来.  相似文献   

10.
认识公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对于培养公文语言的感应能力,掌握公文写作方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公文语言的基本特点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属性。模糊语言存在于各种文体之中,公文写作也不例外。模糊语言在公文中存在的原因主要由写作人员、公文和语言本身三方面造成。模糊语言的运用并没有违背公文写作的准确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使用模糊语言有利于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提高公文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孙敏  鞠家玉 《文教资料》2006,(29):95-96
公文的文采是指能够增强公文表现力的写作手法。公文的实用性决定了公文必须言及其实、言及其义,朴实无华,实实在在。但朴实并不是不需讲究文采,文采也不是虚情假义、华而不实。公文的文采不一定是华美的语言词藻,因为华美语藻的堆砌,并不能产生文采。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文采“是来自思想而不是来自词藻”,所以华美的语言词汇固然可以使公文增添文采,但是朴实的俗言哩语也可使公文顿生文采。那种能激起人们思想活力的语言词藻是文采,那种质朴无华、情真意切能浅中见深、平中见奇效果的语言词汇也是文采。关键就在于对语言词汇的选择与加工的方…  相似文献   

13.
刘琍 《文学教育(上)》2008,(21):120-121
公文在语言表现上素来以追求朴素平实的风格而著称,加之写作中以理性思维为主,便给人一种印象:公文的语言只需要把事情陈述清楚明白即可,无须所谓“文采”,并且一提到文采就会与文学性表达里的“抒情”划上等号。这样使得不少写作者在写作公文时不愿,也从未想过在“文采”上下工夫。这样写出的公文往往言辞呆板、平淡肤浅,不要说受文者不爱读,就连自己读来也味同嚼蜡。  相似文献   

14.
姜永飞 《文教资料》2013,(35):71-72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诸葛亮的《出师表》可以说古代公文中文采运用比较突出的,在实现了语言传情达意的基本功能基础上,对语言的运用也颇为讲究.而现代的许多公文却单单为了追求效率,语言逐渐僵化,没有可读性,无法引起受众的兴趣,因此公文的社会功能也会大大弱化.本课题的研究包括以下几部分:介绍当代公文文采不足的现状并探索其原因、说明文采在公文写作中的重要意义、找出现代公文增加文采已作出的努力并针对现代公文写作现状对如何增加文采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属性.模糊语言存在于各种文体之中,公文写作也不例外.模糊语言在公文中存在的原因主要由写作人员、公文和语言本身三方面造成.模糊语言的运用并没有违背公文写作的准确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使用模糊语言有利于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提高公文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余克强 《三明学院学报》2011,28(1):92-96,0,4
《应用写作》教材存在"格式语言",分成"法定格式语言"和"约定格式语言"两类。该类教材对其处理不力和现实党政公文不太规范,给教学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对其处理的办法是: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目的,用比较法介绍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公文主题词表及其选用方法,分类提供完整规范的格式范例,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开本同A4型公文用纸,突出依据"法定的格式语言"教学和纠错、依据"约定的格式语言"教学和促进统一的原则,加强对比分析和归纳整理,科学地安排内容、设计活动。  相似文献   

17.
公文在语言表现上素来以追求朴素平实的风格而著称,加之写作中以理性思维为主,便给人一种印象:公文的语言只需要把事情陈述清楚明白即可,无须所谓文采,并且一提到文采就会与文学性表达里的抒情划上等号。这样使得不少写作者在  相似文献   

18.
从公文语言内在的文化蕴涵和文化特质探寻其审美形象时就会发现,现代公文语用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富有典型的语义符号表征意义。这些扁平的文字符号,蕴藏着极其微妙的形象表征。这种"表征形象"凝结在公文语言具体的词语组织形式中,浸润着中国文化特有的基因,在公文特定的语境里得以塑造和强化,并成为现代公文中具有普遍性、象征性和代表性的形象表征。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构成公文的重要元素,怎样使公文写作者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成为每位公文写作者一直探讨的问题。本文对公文写作的语言表达思路进行了梳理,希望可以为同行业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分析一些优秀公文中成语和惯用语的运用情况,进而探讨了成语和惯用语在公文语言运用中的一些规律,以期使公文语言更好地发挥公文的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