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燚 《记者摇篮》2012,(2):57-58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语言已影响到了社会生活。身为广播电视工作者,不应对涌现的网络语言盲目跟风,而是应慎重使用,避免晦涩难懂和浮躁低俗的网络语言文字任意泛滥,做到既要对网络语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正确的判断,又要扬其长避其短,优胜劣汰,充分发挥网络语言的优势,引导其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广播作为旧时代媒介,不像报纸一样具备真实形态,也不像电视一样具有画面语言,广播的所有魅力都来自于语言的组织,所以,一档广播节目做的好还是差,根本上就取决于记者和编辑的语言规划、协调能力。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许多的广播节目中加入了网络语言的运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网络语言适合于放到广播节目当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注意做好语言的把关者,更好的规划、过滤广播节目中的语言,使人们的广播更健康、时尚、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3.
王梦  王会 《青年记者》2022,(4):47-48
在各类网络平台上,暴力语言使用广泛,受众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与破坏力极大,对网络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本文以网络暴力语言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特点、传播和危害进行归纳和梳理,并提出规治网络暴力语言的具体路径.只有正确认识网络暴力语言的危害并通过技术与教育等手段阻断网络暴力语言的产生与传播,才能营造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4.
毛欣 《新闻战线》2022,(12):41-45
媒体语言承载着传递信息、宣传教化、舆论引导等功能,经由不同媒介元素的触发、互动与融入,虚拟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内部交流方式渗透进线下生活,网络语言逐渐呈现倒灌现实生活的流变,媒体语言的“目光”与“声音”属性得到一体释放,双向驯化的不仅是当中的传统媒体语言与网络语言,也包括受众与信息编码者。本文以此出发,聚焦媒体语言的自我演变,试图从传统媒体语言和网络语言的双重路径,探析言语事件固化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媒体语言的叙事运动,探索其显性话语和隐性进程的构成机制,为思考媒体语言的建构路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孟旭舒 《新闻通讯》2010,(11):28-30
今天,“按媒体划分,媒体语言可分为报刊语言、广播语言、电视语言、网络语言”①。虽然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不可小视,但就视听结合的传播方式、覆盖范围以及人们接受信息的习惯上看,电视媒体才是对人们日常生活渗透最全面的重要媒体。当代,电视媒体语言对社会文明和民族文化的走向有着其它媒体不能比拟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民族语文媒体是民族媒体的一个重要的构成元素,它依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来实现信息的传播,包含报纸、电视、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本篇研究对民族语文媒体在少数民族宏观和微观两个语言生活层面以及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等主要作用进行具体阐述,希望对民族语文媒体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信息大爆炸,知识大融合,社会大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语言大震荡。近年来,外来词汇,网络语言,广告风格,港台情调……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结构稳定的方块汉字。你说他说,是耶非耶,令人无所适从。如何保护怎样使用我们流传了几千年的民族语言,人们的目光总是聚集在传播信息的大众媒体上。  相似文献   

8.
田霖 《中国编辑》2007,(6):70-72
“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精神生成语言。当语言代代相传的时候,民族的全部文化、精神内涵也就附着在语言之上了,语言趋向文明的过程是不同民族精神趋向文明最过硬的指标,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共同支撑起社会的文明进步。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高科技、高信息化、思想和文化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促使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不断发展变化,语言就成为包括思想、文化、观念等在内的一切社会变化的最为敏感的显示器。它能够迅速捕捉和反映社会时尚的变化及人们文化心态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的多元化发展不但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话语空间,还进一步提升了媒体的传播效果.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语言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自媒体语言,其主要有手机短信、微博博客等各种形式.因此,本文对互联网发展中的自媒体语言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漫谈人物通讯中的语言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通讯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常常面对的题材,特别在地方党报这样的主流媒体上,几乎每年都要推出几个重大人物典型。在这些人物通讯中,需要多处引用当事人以及与其相关的人的原话,以此增强现场感和亲切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所以,人物通讯中的语言运用得当与否,将使这个典型人物的宣传效果、社会认知度受到很大的影响。记得在一出话剧中有这么四个人物:财主、粮店老板、伪保长、樵夫。登台亮相的背景是在旧社会里一个大雪飞舞的早晨。财主上台就来了个开场白:“大雪纷纷我穿棉袄。”跟着亮相的粮店老板开口便说:“我且把米价来提高。”…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语言文字借力广播电视这个沟通政府与大众的平台,宣传政策、传播知识、弘扬文化、传递信息。在发挥传媒作用的同时,也起到了民族团结,推动地方经济的作用。特色与优势并举,传承与开拓同行。  相似文献   

12.
彭晓燕 《新闻窗》2014,(6):72-73
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主持人节目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在广播电视媒体中发挥着"舆论引导"等诸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节目主持人使用的多样的主持方式中,有声语言的熟练操控和有效驾驭无疑是主持人征服受众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有力的手段。从节目主持人有声语言中,人们不仅可以间接体味出该主持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念、审美取向、生活品位,而且还可以感受到他的知识结构,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专业水准和对职业的态度等因素。从一些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身上,人们可以收获丰富的信息,树立积极的人生方向,感受到暖融融的人文关怀,也可以品位到人性美带给自己的无限快意。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大力发展,中国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无疑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和核心。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人数在2011年年底已达到5.13亿人。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网络语言对广播电视语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08年末发布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作为委员会发布的第一个“软性”规范。《词表》收录了一些新词汇,如:彩民、泡吧、私企、软着陆、网吧、网民、网管、网络游戏等。这些词汇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不少源于网络。新词汇的出现一直令人担忧,有语言学家担心现有的语言文化体系受到冲击。英语世界也惊呼:在现有的词语及其定义收录于词典之时,这些词语及其定义就已经过时了!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的发展势必带来媒体传播理念和模式的革新。【目的】以媒体融合视域下的新媒体语言的特征和传播为研究目的,结合新媒体语言传播实例,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规划,为后来者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剖析新媒体语言特征和传播模式。【结果】认为媒体融合发展导致新媒体语言形成了独有特点和传播机制。【结论】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背景下,传播媒介的数字化在新媒体中已越发普遍,带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有机融合,催生了新媒体语言,对现实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康秀平 《青年记者》2012,(18):32-33
“……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 2009年12月23日早晨8点47分,上海一家电台主持人在节目中,以这种不带一个脏字的句式,要求一位听众“滚蛋”,在上海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而对于在直播中回击听众,主持人强调,自己并未使用“不雅词汇”.  相似文献   

17.
播音主持主要有语言传播与非语言传播这两类。非语言传播是指运用各类非语言因素,把播音主持的内心想法以及感受对外表达出来,这在其整个播音主持过程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在阐述非语言因素的含义及功能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播音主持中的各类非语言因素。  相似文献   

18.
虚拟现实技术是伴随新时期科技发展而衍生的产物,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现实生活景象虚拟出一个逼真的三维世界,该项技术的实现主要依靠于交互式计算机的仿真组成媒体,以此充分全面地感知到技术体验者的具体位置以及动作,进而对其具体感官感觉产生的反馈进行替代或者加强,使得体验者感觉自己仿佛完全置身于虚拟世界中。  相似文献   

19.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其社会使命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语言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在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向大众传播语言。作为一种语言职业的广播电视,承载着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的双重使命。语言传播正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而由“古典传播方式”跨入了“现代传播方式”的时代。正是由于广播电视的传播,大大提高了语言传播的速度,大大拓展了语言传播的范嗣,大大增加了语言传播接收者的数量,大大丰富了语言传播的内容,使社会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20.
媒体的核心就是交流和沟通,这是媒体作为"媒"的功能最为本质的集中体现。正是因为交流与沟通,媒体才能使传受双方凭借媒体所发布的信息而发生某种联系,从而不断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化生活的丰富与发展。大众文化是媒体传播的重点,交流大众、升华人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