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白酷爱月亮,月亮伴随他终身。在他的诗歌中,以月亮为题材的诗占相当比重。他不仅视月亮为最美的物象,还视之为最亲近的物象。明月是他心灵的寄托,情感的寄托,也是一生的伴侣。  相似文献   

2.
李白酷爱月亮,月亮伴随他终身。在他的诗歌中,以月亮为题材的诗占相当比重。他不仅视月亮为最美的物象,还视之为最亲近的物象。明月是他心灵的寄托,情感的寄托,也是一生的伴侣。  相似文献   

3.
翻开全唐诗,几乎处处都闪烁着月亮的清辉。李白的吟月诗歌在我国众多的古代诗人当中,表现得最为复杂、最为全面、也最完美。那“云外月”、“海上月”、“蛾眉月”、“楚关月”、“后湖月”、“清溪月”、“霞月刀”、“风月”、“醉月”、“孤月”、“今月”、“古月”,皆令人浮想联翩、心驰神往。李白终生爱月,以诗歌创造了形态各异的明月形象是情感抒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论李白的咏侠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侠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汉魏六朝时期侠的形象开始出现在诗歌中,对侠的歌咏到了盛唐时期更是蔚为大观,其中以李白最为杰出,他的咏侠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个性鲜明,堪称盛唐咏侠诗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5.
李白瓢逸浪漫的诗风源于他的宇宙意识,宇宙意识构成了李白诗的宇宙境界,宇宙境界的具象化表现是他极具个性特征的诗歌意象,咏月,赞月是中国古典诗歌惯常歌咏的主题之一,而明月这一意象只有在李白这里才得到最丰富最充分的展现,咏月诗的魅力就是李白的人格魅力,它是形成李白宇宙境界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月亮是李白的钟情之物,纵观《全唐诗》所收录的李白诗歌,涉及到“月”的就有三百首左右。李白的咏月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诗中,李白可以步月、行月,也可以泛月、乘月,还可以醉月、寄月,甚至可以“上青天”揽月、“就洞庭”赊月。在这些花样繁多的“咏月诗”里,李白借“月”抒发了不同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8.
漫话咏月诗     
李锐 《老年教育》2008,(3):46-46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选择同一题材,描写同一主题,表现人们共有的思想情绪的诗词,俯拾即是。因其构思和手法不同而各具特色,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9.
月亮以其皎洁、明亮、辉映大地、光耀古今的特色,成为历代诗人歌咏的对象,因此,古代的咏月诗中积淀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用明月的皎洁、美好来抒发内心的欢乐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潜用明月的光亮、亲和表达艰辛劳动中的欢乐。“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以儿童的稚气想像写出了明月的瑰丽、神奇。“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普照大地的月光配以悠扬宛转的笛声,表达了对江南水乡月夜景色的无限向往之情。古诗写月常以水作映衬而倍增其明丽、光华。“春江潮水…  相似文献   

10.
李白的写月诗,无论是邀月入诗,借月抒情,还是望月生意,以月明志,或者将月当日,忧国恤民,都给人一种空灵剔透,寄意幽深,设喻精当,蕴藉深邃之感  相似文献   

11.
<正> 苏轼的咏月诗情景交融,渗透个人的主观情思。如《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诗中描写傍晚的云气散尽,广袤的苍穹中如玉盘一样的明月,冉冉升起,在月儿的转动行走中,作者的情思亦被牵动,与弟子由共赏此时美景,情景交融,息息相通,共叙手足之情,抒发人生感慨,对于同是宦游人  相似文献   

12.
自《诗经》以来到两汉魏晋南北朝, 咏月诗歌大多是游子怨妇主题, 李白的咏月诗扩展了传统咏月诗的表现主题, 把它引向了关注实现人生, 使托意怀人的思想主题成为咏月诗的主流。宋代苏轼继承发展了李白的这一特点。然而, 李白、苏轼在咏月诗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理想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独特个性。本文试图在历史的坐标上对他们咏月诗歌的风格、主题以及透过咏月诗歌所折射的诗人的内心世界等方面进行比较探究, 并由此去窥见两位伟大诗人的审美理想和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对月情有独钟,中国古代的咏月诗也都带有一种幽远清寂的色彩。本文仅对此做了简要的分析,以窥其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4.
北宋名相韩琦一生创作了二十首中秋咏月诗,这些诗作内涵丰富,其中有流露出的对农民生活疾苦的深层关怀,有的表达了胜景难继、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有的则充满了水满则溢、月圆必亏的忧患意识.这些中秋咏月诗丰富了中国咏月诗的内蕴,开拓了咏月诗的意境,有必要对其作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道家美学、以情喻乐、以典喻乐三个方面分析了李白的音乐诗。这些音乐诗体现了李白的风格特色 ,是很成熟很有造诣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论李白的怀乡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李白的送别诗突破这类传统题材的“悲怨”情调,不仅溶进了盛唐时代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而且借题发挥,“出新意于法度之外”,把惜别之情同评判现实,表现人生的各种体验结合起来,拓展和加强了送別诗的思想内涵与情感力度,形成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具有独特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道家美学,以情喻乐,以典喻乐三个方面分析了李白的音乐诗。这些音乐诗体现了李白的风格特色,是很成熟和很有造诣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从道家美学、以情喻乐、以典喻乐三个方面分析了李白的音乐诗。这些音乐诗体现了李白的风格特色,是很成熟的、很有造诣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从道家美学、以情喻乐,以典喻乐三个方面分析了李白的音乐诗,这些音乐诗体现了李白的风格特色,是很成熟很有造谐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