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彬 《知识窗》2013,(4):20-20
西方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再教。”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巧妙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学会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探索规律、掌握知识、总结经验的方法.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爱学”、“会学”、“学好”、“学活”、“学深”、“学透”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熊凤英 《知识窗》2013,(8):48-48
孔子把治学分为三个境界:知学、好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是这一观点的集中体现.教师只有淡化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3.
孙伟华 《知识窗》2013,(8):49-49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预习原则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小学英语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曹振科 《科学中国人》2014,(1S):158-158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相似文献   

5.
余志荣 《科教文汇》2014,(23):203-204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学为主,继之才是教师的引导和教材的辅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自学为主”课堂教学模式,激发自学兴趣,实实在在着眼于教给自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学,获得真正的知识,得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是教师的转变和训练。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从而缺少学生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时空。在方法上,有的教师习惯于牵着学生走,习惯于没有启发性的“满堂灌”,习惯于沿用语文教学的老方法。  相似文献   

7.
魏晓峰 《知识窗》2013,(10):37-37
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杰出的思想家培根也曾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因此.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当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的作者埃得加富尔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为使现在的学生将来不做“文盲”,教师必须教会他们自学的能力。作者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兴趣、方法、习惯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自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学习习惯的一种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孙益锋 《知识窗》2013,(10):68-68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要经过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反思习惯是必备的习惯.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培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主渠道.教师应从概念教学、解题教学、阶段性复习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相似文献   

11.
朱莉 《科教文汇》2011,(30):75-76
低年级的学生是能够自主学习的,关键是老师如何引导。在课堂上营造民主氛围,多层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为高年级更进一步的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萍 《知识窗》2013,(24):34-34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抓住教学时机,引导学生设疑、质疑、解疑,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顺利地建立数学概念,掌握数学定义、定理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张松 《科教文汇》2008,(34):129-129
学贵知疑。古人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指出:“学问,是什么意思呢?学就是学习,学怎样问问题,这才是学问。”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和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应如何促使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历来是教学的一个难题。每当笔者站在讲台上,就会感觉到阵阵“寂寞”袭来.而学生也正窒息于这样的“寂寞”中。柏拉图在谈论教育时说过:“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教师必须尝试点燃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之火.才能使我们“寂寞”的文言文教学不再寂寞.带着这些思考.笔者开始尝试用“情”——语文课堂的灵魂.来点燃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之火。  相似文献   

15.
周玲琴 《科教文汇》2009,(25):159-160
本文针对英语教与学的实践,从分析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因素入手,重点探索如何改进英语教育教学方法和怎样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得出:方法教学必须同语言教学有机结合,方法教学贯穿于语言教学始终。探索出一套系统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仅“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6.
王轶敏 《科教文汇》2008,(21):78-78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小学生对一切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一旦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就会急于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或体会。“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中的“讨论自学未解”环节,正符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它是在学生“围绕重点自学”之后,组织引导学生在四人学习小组内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这既满足了学生此时的心理需求,学生又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地探索知识,学会合作学习。要使“小组讨论”有实效,充分发挥其合力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恰当的引导。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语文的能力事十分必要的。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指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独立学习语文,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的一种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语文的能力是教师引导学生成才的必经之路,是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核心。那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是我浅谈几点看法:一、培养自学习惯小学生拥有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教师培养小学生自学语文能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一项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研究学生学习思维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项实验。实验证明,自学辅导教学在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掌握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及能力迁移等诸多方面是有成效的,它是有强大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模式要对中职生的学习方式产生有益的影响,才能成为有效的、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也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自学习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从而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方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则是中职语文教学中值得一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是实现快速高效识字的必要途径。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乐学,是培养自学探究能力的前提;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识字习惯是培养自学探究能力的保证。在识字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