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成龙的伤     
成氏新片《十二生肖》一经推出,我赶了个早,看完,大呼过瘾.尤其让我感动的,是片尾曲《I Don't Want No Trouble》中成龙的真情道白:"每一次做危险动作,我都会很怕很怕,因为可能这是我最后一个镜头,也是我人生的最后一个镜头……" 没想到,搏命的成龙竟然也会怕. 换个角度,设身处地想,确是如此,危险来临,谁不怕呢?恐怕只有超人吧!可这世界哪来的超人呢? 动作电影有许多不可预知的危险,所以,很多武打明星都会启用替身演员,以确保自身安全.成龙却拿出玩命的劲头,亲自上阵,拒用替身,其直接后果就是——受伤.  相似文献   

2.
聚焦     
直播博物馆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制作直播了《中国记忆——文化遗产博览月》节目,连线北京、沈阳、莫斯科三地。直播自上午10时开始,至下午2时结束。第一个镜头和最后一个镜头都对准了故宫的正门。中央电视台的直播也许是规模宏大的,除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科技新时代》2005,(6):6-7
摄影魅力初体验 我算是个新手,以前曾用公司的A70拍照片。2005年3月,我买了个尼康D70.看到《科技新时代》下半月刊中刊登的那些用长焦镜头拍摄的动物照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劳动节长假期间,买了个腾龙70~300毫米的镜头,开始了长焦之旅.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科技新时代》2006,(3):6-7
哪款镜头性价比更高 我很喜欢贵刊今年第二期题为《入门级镜头横向评测》这篇文章,很适合许多我这样刚刚入门的爱好者。不过我心里有些疑问,总觉得选择腾龙的28~300毫米镜头为性价比最高的镜头未必是众望所归。作为尼康用户,我觉得尼康的28~105毫米f/35-45D和28~200毫米f/35-56G,还有腾龙自己的24~135 f/3.5-5.6更具竞争力。当然,佳能的用户也有自己的选择。不知编辑怎么看?我自己最近也正在考虑购进一款高性价比的中长焦镜头,希望你们能够给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戡成人     
舒银霞 《知识窗》2010,(11):28-28
“2010年了,新一代的17岁窜起来了。没有我的悲怆,没有我的虚拟,新一代有新一代的光华。他自持、快速、务实。他叫李戡。”这段话出自《李戡戡乱记》前面李敖的导读。 李戡,并不反感被叫做“李敖的儿子”,他是比李敖小57岁的孩子.是被父亲当孙子一样养大的孩子。他很怕父亲,父亲常年呆在远离市区的阳明山,没有时间管束他。  相似文献   

6.
《科技新时代》2005,(4):6-8
我的佳能300D相机一直在使用原配的EF—S 18~55毫米镜头.现在想为其配一支长焦镜头.希望你们能给我提供些意见。我发现在佳能有些镜头的名字中包括USM字样.而有些规格类似但便宜些的镜头的名字中没有USM字样。请问USM是什么意思7这种镜头好在哪?  相似文献   

7.
制作光束     
《科技新时代》2005,(2):8-8
我听说卡西欧有一款使用了陶瓷镜头的相机.我想问问这陶瓷镜头是指镜片是陶瓷做的.还是有其他什么含义呢?  相似文献   

8.
史丽娜 《知识窗》2011,(8):21-21
在一本书的彩页上.我看到一位叫做桔多淇的女子的几幅创意图画。你一眼就能看出这些都是世界名画.但你却不敢相信它们的主角居然是豆腐、莲藕、白薯、腌黄瓜……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毕加索的《梦》、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等等.都在桔多淇这个女子的手里变成了奇怪又惟妙惟肖的蔬菜画儿!  相似文献   

9.
从影初期,他一直跑龙套,每天忙忙碌碌,但总看不见自己的镜头.而他却跑得很兴奋,有人笑他太傻,他却说:“我不会永远跑群众的,总有一天我会成为荧幕上耀眼的那一个.” 两年后在影片《赵一曼》的一个镜头中,他扮演了一个伪警察,没有任何台词,但这却是他第一次在荧幕上露脸.自那次后,他演戏越加勤奋,尽管还是在跑龙套.  相似文献   

10.
卢海娟 《知识窗》2011,(10):23-23
那天晚上散步的时候.偶遇了同城却好久不见的两位男同学.大家非常高兴,说说笑笑地走在一起。不巧的是.我穿的是一双布鞋,走着走着,竟然有一粒沙跑进了我的鞋子。我的脚趾在被沙子侵入的鞋子里左躲右闪.很怕被它硌到.走得就有些紧张。本想把沙子赶出来,可惜鞋子是系带的,我不想在男同学的面前脱鞋子、找沙子,让自己失了风度,就只能一边偷偷怨恨这粒不合时宜的沙,一边坚持着蹦蹦跳跳地往前走。  相似文献   

11.
梁榕  吴颖哲 《科教文汇》2009,(12):230-230
用镜头和背景音乐来表现人物细腻的心理,这在《钢琴课》中可以说是发挥到了极致,《钢琴课》人物对白不多,场景也不多,特别是作为第一女主角的艾达还是一位哑女,于是依靠大段的对自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几乎成为不可能,这种情况下镜头和声音成了表现人物复杂心理的第一功臣。整部电影镜头流畅、衔接紧密,背景音乐搭配得当,细细读来是一种享受,仿佛一位娓娓道来的老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细腻动人的重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法国导演雅克·贝汗用唯美的镜头为我们展现了神奇美妙的昆虫世界.这是电影《Microcosmos》带给我们的美。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昆虫并不像电影镜头中的虫子可爱,它们中的很多种类是植物的天敌.危害着林木,进而危害人类。为了保卫地球的一抹绿,很多林业科学家与虫子开始了角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的首席专家、中国林学会森林昆虫分会副理事长张真.就是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3.
希望     
谢胜瑜 《知识窗》2011,(11):1-1
提起“希望”这个词,我最不能忘的是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摔落下来。病人望着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老画家贝尔曼得知后.在最后一片叶子凋落的晚上,冒着凄风苦雨爬到高高的常青藤枝头的墙面上.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最后一片叶子因此始终没掉下来。因为生命中这片希望的绿叶.病人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相似文献   

14.
林月含 《知识窗》2013,(1):50-50
意外地发现了这本《与镜子低语》。封面的画风设计一下吸引了我。 主人公小空是一个黑黑的小人.眼睛黑黑的.仿若一个小小的黑洞,把我深深地吸了进去。没有光泽的眼睛就像是一面镜子.让你在看着他的时候.也看到了自己.  相似文献   

15.
用镜头和背景音乐来表现人物细腻的心理,这在《钢琴课》中可以说是发挥到了极致,《钢琴课》人物对白不多,场景也不多,特别是作为第一女主角的艾达还是一位哑女,于是依靠大段的对白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几乎成为不可能,这种情况下镜头和声音成了表现人物复杂心理的第一功臣。整部电影镜头流畅、衔  相似文献   

16.
《科学生活》杂志社:首先,感谢《科学生活》杂志,伴随我父亲走完了人生旅途的最后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再次感谢《科学生活》杂志,帮助我妻子战胜了疾病。很多读者称它是良师益友,但我的经历却告诉我:《科学生活》杂志是亲人、老师、朋友,是呵护健康、延  相似文献   

17.
播放《话说长江》时 ,我虽然年幼 ,可天天吵着看。“你从雪山走来”的歌声和《长江三峡》的课文 ,给了我美好的憧憬 ,但 1 998年那滔天的巨浪 ,却使长江给我一种陌生的形象 :冲跨堤岸 ,钢筋水泥也变成豆腐渣 ,就象我们科普读物中读到的“黑洞”,那些巨石、汽车、拖船 ,一下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美丽的长江变得野性十足、狂放不羁。爸爸、妈妈和我 ,全家守在电视旁 ,看到抗洪军民提着马灯、拿着电筒夜巡大堤的镜头 ,特别是看见千军万马寻管涌 ,舍生忘死探管涌的镜头 ,给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永久的惊叹号。看见管涌从堤外冒出又冲坏堤坝的情景 ,…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08,(12):8-8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研究成功一种微型照相机,其独特的可变焦液体镜头,能支持250张/秒的高速拍摄,且比同类技术耗电量低。相关报告刊登于即将出版的英国《自然·光子学》杂志。传统变焦镜头实现变焦的途径是调整两个固定焦距的镜头之间的距离。而液体镜头则通过改变液体的压力来调整焦距。这样设备可在一个很小的固定距离范围内实现变焦,  相似文献   

19.
我成为父亲后.对于孩子奉行的是只做不说.换句话说:闭上嘴.抬起腿,走自己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作为父亲.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身教。儿子郑亚旗2岁时.我开始一个人写《童话大王》月刊。我之所以能二个人坚持写一本月刊几十年.很大程度是为了演示给儿子看:父亲靠一支笔,让家庭丰衣足食。  相似文献   

20.
征稿     
《科技新时代》2005,(9):7-7
我想买一台单反数字相机,目前手中有一台自动对焦的美能达单反胶片相机和几支多年前买的美能达α卡口的镜头,分别是美能达AF 50毫米f/1.7、美能达AF 70-210毫米f/4和适马28-70毫米标准变焦镜头。我手中这些镜头能和柯尼卡美能达的α-7 D兼容吗?另外,还有别的单反数字相机可以用这些镜头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