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谈静芬 《科教文汇》2011,(3):78-78,115
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苏科版新教材倡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数学概念的引入、定理的得出、法则的归纳、规律的探寻等过程中,都恰当地引入了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做"数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2.
谢丽华 《知识窗》2013,(16):77-7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在教学中,笔者强调数学知识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3.
熊百英 《知识窗》2014,(10):40-40
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究中得到体验,在感悟中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表现",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4.
刘建琴 《知识窗》2014,(6):27-27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内驱力,对于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数学是比较枯燥的一门课程,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呢?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5.
高千山 《科教文汇》2011,(33):114-115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提问技巧是一个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笔者从以问引趣、以问启发、以问过渡、以问点拨等方面,探究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相似文献   

6.
数字的用处     
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特殊的电话号、学生的考号、学号、身份证号等,都是由数字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得来的,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字,不仅能对数学产生兴趣,自觉认识数字,还能将数学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应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教学生养成"读"、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讲"、"想",广开思路、勤动手、会复习获得主动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教师应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黄小亮 《知识窗》2013,(14):19-20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以知识的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人文内容,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中建构人文精神体系,把课堂变成充满人文关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舞台,才能使学生接受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关爱学生生命成长,用"评价"点击孩子心灵,充分发挥数学课堂评价功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是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追寻。  相似文献   

11.
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而情感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前提是激发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产生积极的情感;情感的基础是实践,要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力量,丰富数学情感;尝试成功是发展情感的有效武器,要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形成更积极的数学情感;如果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那么数学情感就不容易衰退。  相似文献   

12.
刘学斌 《科教文汇》2014,(18):159-159,182
初中数学中的探索规律问题是指发现研究对象含有一定的规律。常见的这一类问题的形式是:题目罗列出一串数、几个等式、若干个图形等等,要求通过学生的对比、分析、变形、总结、归纳、推演、判定等种种数学变化研究,最后获得所需的结果。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指出:初中学生应当拥有“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技能。探究找规律的问题,初中生经过分析、对比、设想、猜测的锻炼,可以培养探究创新方面能力,也为今后学习数列等知识奠定一定的基本技能。因此,这一类问题,往往会出现在各级各类的中考试题中。以下结合近几年涉及这一内容的中考原题,剖析常见的解法。  相似文献   

13.
卓源成 《科教文汇》2013,(18):129-129,132
爱因斯坦曾经说:"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中数学教学中,增强问题意识,加强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的转变,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数列求和公式的基础上,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例题展开对各种常见数列求和方法的探究。这个过程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进行指导,真正做到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得到数列的求和方法,从而加深对求和公式的理解与运用,最后由教师概括总结这节课所要传达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思维。  相似文献   

15.
李文静 《内江科技》2009,30(12):206-207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丰富多彩的今天,数学课堂上更是精彩纷呈,在这种"热闹"的课堂氛围下,数学课的"数学味"却渐渐隐匿。数学课堂上,用操作来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不管多么热闹的课堂气氛也代替不了数学的精华---数学抽象思维,本文就是阐述在数学课堂上用操作这种学习方式来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初中教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此总结本人多年来的初中数学执教经验,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让成功走进课堂,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等五个方面,对培养初中学生学好数学的方法进行了探究[1,2,3],以使初中学生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广志 《知识窗》2020,(2):51-51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本文从以直观教学丰富表象、揭示知识的本质规律、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这四个角度阐述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周芳  邓学梅 《科技创业月刊》2012,(3):102-103,108
数感的培养在当前的数学教育改革中倍受关注。数感是理解数字和运算的基本意义的能力,是认识到数字的相对范围与绝对范围的能力,也是能够适当地运用基准的能力。数感本身是创造力在数学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培养数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把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其基本策略包括建立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为数感的发展提供情境、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生活实例、巧用生活类比和慎用笔算等。  相似文献   

19.
陈丹 《科教文汇》2012,(3):101-102
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水平,不仅要求教师讲授基本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这对于学生本阶段及后期的学习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体会,从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思"两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应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作用。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