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课堂,如何优化和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呼唤回归自然和本性,努力构建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注重的是生生间、师生间以及学生与课堂环境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使师生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促进了教育本质的回归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生态学逐渐被用于社会科学领域,教育作为社会组织的一部分,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中也开始使用生态学的理论.随着生态化社会的来临,教育将最终实现向自然、生态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自主、体验、合作、探究体现了生态课堂的特质,现代教学提倡“生态教学”,她本着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的思想,将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相融而成一体,予孩子一个生态的现在,许孩子一个生态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李艳慧 《考试周刊》2013,(69):29-29
语文生态课堂是指从原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用原生态的观点审视今天的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种课堂的理想状态是构成课堂的诸要素和谐,它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与学习潜能的开发,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它能让师生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勃发、思想的碰撞与情感的进发。  相似文献   

6.
罗刚淮  铁婷 《辽宁教育》2023,(10):62-65
如果将课堂视作一个生命体,语文课堂的生态应该具有一些特别的向度与表征。从生命课堂的向度看,语文课堂应该呈现自由、有序、安全;从生活课堂的向度看,语文课堂应该充满体验、趣味、实践;从生长课堂的向度看,语文课堂应该富含见识、思维、成功;从人文课堂的向度看,语文课堂应该体现民主与平等、自主与合作、开放与选择、多元与个性。生态教育是顺应自然的人性教育,倡导生态语文教学既具有历史传承性,更具有现代性与时效性。  相似文献   

7.
生态意识教育是环境教育的深化和升华,它包涵了环境教育全民性、终身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即生态意识教育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贯穿在各个不同学科教育之中。地理作为中学阶段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在培养学生生态意识方面,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也肩负着责无旁贷的使命。将生态意识教育贯彻到常规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生态课堂就是把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等诸多因素看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以此来建立一种整体的、多样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实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训练思维的主阵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从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是既开放又有活力的课堂,从而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有滋有味,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也随之发生质的变化,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不断改善教与学的方式,还要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发展到今天,教师的课堂逐渐演变成一种生态的课堂。语文课堂更加要从知情意活来体现它的生态之美。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生态课堂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它向着更和谐,更具人文性,更加充满智慧的方向转变。文章以语文课堂为例,在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围绕课前预习、课内讲解、课后训练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生态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在大量的古诗词中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生态教育内容。我们将古诗词作为生态教育的资源,引导学生在诵读与学习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的意境,体会自然生态和谐,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友善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品质,以促其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和策略来实施。  相似文献   

13.
当今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对科技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时代发展需求,将探究科技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其自主性的发挥下,积极体验生态课堂,从而获得科技意识的发展。结合相关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生态课堂中实现科技教育的渗透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强调广泛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建立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始,生态学的理论被引入教育研究,从而产生了“教育生态学”,此后,它的研究领域不断得到深入和拓展。所谓教育生态学一般定义,是依据生态学,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的原理和机制,研究各种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教育生态学研究的意义之一,就是把生态意识整合到教育的全过程中去,促使课堂与社会以及课堂内部的关系转变。  相似文献   

16.
构建生态课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优化教学活动,引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通过对目标引领、习惯引领、心理引领三种方法的介绍,阐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发展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一、语教学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内涵 生命意识源自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来自外部世界对人的主体意识的触发。生命意识就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从本质上来说,生命意识就是对生命进程中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悟,是对时光易逝、生命难以长久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说,生命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生命所进行的自觉的理性思考和情感体验,是人类独特的精神现象。生命意识的哲学意义是关于人的生命的一种时间观念,但往往包含着对于生命消逝的恐惧感和焦虑感,这是学作品中生命意识的主要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8.
所谓生态课堂,是建立在生态理论基础上,辩证地看待课堂中人际关系,是人文意识的具体体现。数学生态课堂是将数学课堂与生态教育和生命教育理念相结合,以一种生态的平衡方式和动态思想来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教学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个体化特征,通过现代课堂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与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统一。一、创设合理的生态课堂氛围,让学生陶醉其间当代人愈来愈重视幸福感。然而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有多少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幸福呢?创设  相似文献   

19.
《教师》2017,(6)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可当下,虽说素质教育已被重视,但国情决定了选拔性考试下的应试教育不可动摇的地位,致使当今语文教育不太关注人自身,而是关注社会的需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从而成为了一种在工具理性操作下的功利主义教育。文章解读了语文生态课堂的特点,浅谈了如何构建生态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0.
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态化是新课改提出的一个方针。小学语文的生态课堂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种融洽的互动方式和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将会给语文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态化的重要性及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生态化两个方面入手,希望对新课改建设生态语文课堂这一议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