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所谓"把"字句就是句子中的谓语由带把字的词句连接动词来充当,它是现代汉语文学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式,也就是由"把"构成的句式,是汉语中的一种主动式动词谓语句。这种句式又称为"处置式",因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宾语作出了"处置"。例如,使其位置或状态改变。基本的结构为:主语+"把"+宾语+动作。在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放  相似文献   

2.
汉语方言中被动式和处置式的复合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汉语方言的被动式或处置式都使用由两个或者更多的语素构成的复合标记,这种现象的存在是与该方言的语法特点密切相关的.它们的两种句式的标志往往是一致的,增加一方的标记形式长度可以消除表达歧义.在有复合标记的方言中,被动式的标记度一般高于处置式;这是由两种句式的语法地位不平衡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磁县方言属于晋语邯新片中的磁漳小片.在磁县话中"叫"字可以作动词、形容词(只局限于说个别雄性家畜)和介词来用.作介词时,可表处置义,对应于普通话的处置式"把"字句;但主要还是用于引出施事主语或动作行为主体,是磁县方言被动句式的标记.  相似文献   

4.
语序是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汉语的基本语序是SVO。介词标记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在句法功能上起介引功能、衔接功能、构句功能等。而有些典型介词标记的使用可以改变汉语语序的格局,介词标记"把"、"被"等可以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使句式格局发生变化,这种句式的突出特点是:一是使施事和受事置于动词前;二是句式往往突出动作的结果。说话者选用介词标记是有动因的,要求介词标记不仅要与句式语义相匹配,还要与语境相匹配。从句式结构上可以看出介词标记与句子其他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这些成分的组合是有规律的,从认知角度探讨这些成分的组合规律,对外国人学习以介词为标记的句式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致使义处置式的"处置"意义逐渐减弱,导致整个句式在语义上演变为"致事+致使能量+所使+致使结果",在句式意义上和抽象使役句一致。从语义结构的角度分析了近代汉语致使义处置式的来源和发展,认为"致事"和"所使"之间存在能量传递,这种能量传递和两者的生命度有密切关系。"致使结果"是能量传递的终点,多表现为状态性。  相似文献   

6.
被动式和处置式是汉语中两种相互对立的句式,但"给"可以充任其中任何一种的语法标记词,甚至在一些歧义句中,它可以既表被动又表处置。"给"最初是表达给予义的动词,后来在适宜的句法环境中,随着动词词义虚化,经过重新分析,它就逐渐演变成被动或处置的语法标记。同时,"给"的语法化过程也符合"语义地图连续性假说"。  相似文献   

7.
龚节之 《现代语文》2006,(9):125-126
处置式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的句式,它产生于唐代.《董解元西厢记》(以下简称《董西厢》),金代董解元著.故事原本《唐人小说》中元稹的《会真记》,写的是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这部杂剧,基本上反映出了当时的语言事实,因而是我们研究当时语言状况的一部比较重要的作品.《董西厢》中共使用"把"字句152例,其中表处置的"把"字句共出现146例,占"把"字句的96.1%.因此,《董西厢》的"把"字句以处置式为主.鉴于此,本文着重对处置式进行考察,总结其句式,分析其结构,试图揭示《董西厢》语言中"把"字句式的一些特色和面貌.  相似文献   

8.
晚清民初的汉语教材对处置式的应用已比较成熟。"把"字类处置式占据主流,"将"字类用例较少。"把/将"后的宾语,构成形式多样,以有定确指的成分为主,也有无定已知的成分。处置式的语义以表示动作实施后事物发生变化或产生结果或处于某种状态为主,句式丰富灵活。  相似文献   

9.
近代汉语中的否定词位于"被"字之后是一种特殊否定式"被"字句,即NP1+被(+NP2)+Neg+VP格式的句子,这种句式的产生与"被"字的虚化程度和焦点表达有关。这种句式的消亡可以归结为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要求,以及"被"字的现实标记性与否定词的非现实标记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湖南桂阳县流峰土话中的被动句和处置句.流峰土话被动句标记词有"被"和"搭",处置句标记词有"捉"和"拿".在句式特点上,流峰土话与普通话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个”的句法功能和特点,提出“个”语法化的轨迹并试图分析证明。文章从共时平面描写了“个”的四种句法功能:作为名量词,修饰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表动量,相当于”一下”;标记宾语;作为助词,标记补语。之后提出了“个”语法化轨迹的假设。从历时平面验证了“个”语法化轨迹的假设,认为“个”语法化的动因有:(1)”一”的虚化和脱落;(2)“个”词义的虚化;(3)语用作用和类推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阜阳方言"可VP"问句中"可"的功能、"VP"的性质进行考察和探讨。"可VP"问句中,"可"是主要的疑问标记词语,"VP"可以是动词性成分也可以是形容词性成分。"可VP"问句的焦点可区分为成分焦点和命题焦点,焦点不同,"可VP"问句的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就不同。  相似文献   

13.
评注性副词“究竟”是现代汉语的高频词,本文从它所处的句式、句法分布及与其他副词的共现分布来对副词“究竟”进行句法考察。副词“究竟”后常跟表疑问的词或词组,还能构成“NP究竟是NP”的句式;在句子中常常修饰VP,只能充当状语;它作为副词,还能与别的副词连用共现。  相似文献   

14.
维族学生汉语写作中的错误是多种多样的,词语运用中的错误包括用词重复、词性误辨、句子成分的遗漏、词语叠加、词语的误加;句式上的错误表现为句式叠加、句式结构交错以及篇章策略的“华而不实”等等。  相似文献   

15.
《标点符号用法》将问号和叹号归为"句末点号",本文通过分析两种标点符号的具体使用情况,并参照西方对问号和叹号的定义,认为问号和叹号最基本的作用是表示语气,将其归为"句末点号"并不恰当。  相似文献   

16.
“为”字被动句是古汉语常用的被动句之一,格式众多,“为……所…”式是其代表句式。本文以《史记》作为我们考察的对象,探求“为……所…”式在该时期的结构特点,以及“为”、“所”的词性,并对该式的演变与发展情况做了粗略的概括。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句读标识法包括书写工具“点子”和书写颜料“丹铅”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以及句读标识方法的详尽规定,是文化史上的创举和盛事。  相似文献   

18.
时间系统在“才A就B”超前句武中的投射表现为:1.时间结构的选择:时间结构在“才A就B”超前句武中的投射表现为时间结构在A中的投射。充当A的时点时间词必须具备两个要件:一是依据习惯基准构成的时间词;二是A的时间值为零。充当A的时段时间词有两种语言表达武:“数词+时间单位”和“数词+量词+时间名词”。2.时态的选择:用于过去时和现在时,不用于将来时。3.体貌的选择:只能用于“实现体”。  相似文献   

19.
不同《现代汉语》教材中的句型系统可分为三类:经典句型系统、“改进型”句型系统和“新建型”句型系统。“改进型”句型系统在学理上有欠考量,“新建型”句型系统内容偏难,不太适用于本科《现代汉语》的课程教学,而各种经典句型系统之间在主谓谓语句的定位等问题上存在不少分歧。通过引入“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的概念,并吸收各经典句型系统之所长,试图形成更为科学且适用于本科《现代汉语》教学的经典句型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