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科恩(Robert S.Cohen,1923—2017)是美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科学哲学家,曾为美国《科学传记词典》撰写过马克思同恩格斯两个条目。关于恩格斯的条目,大部分已译成中文,刊载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1985年第1、2两期上。关于马克思的条目,从未译成中文,今译载于此,以志纪念(1)。  相似文献   

2.
经历了2 0年的风风雨雨,《科学技术与辩证法》迎来2 0华诞,八方学者以不同方式各展才华表示祝贺。我们也想奉献一份有些特色的礼物。找来《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所有杂志,一本本过目,在翻阅过程中,我们从杂志2 0年来栏目和内容的历史变迁中隐约看到中国技术哲学研究历史。由此,一个题目浮现脑海:中国技术哲学发展历史之缩影———《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技术论”专栏2 0年回顾。透过一本杂志作为窗口达成对一门学科发展的考察和了解,不仅要求这本杂志必须具备相当高的学术影响力,而且其在促进这门学科发展中理应起着不可替代之作用。《科学技…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始创于1981年内部交流刊物《自然辩证法学习与探讨》,1984年更名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并正式创刊。2009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同意将《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从2009年第四期起,以《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为杂志名,国内外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现代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实践为其哲学的首要观点,并且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当中.它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标志在于其实践观的确立,并且它使哲学研究的主题发生了根本的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它的确立终结了以往旧哲学种种的理论缺陷,建构了以实践为其核心的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真正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统一.  相似文献   

5.
以唯物论与辩证法为指导,采用第一性原理为研究手段,以二维材料为研究对象,顺利完成了博士期间的科研选题、开展和研究成果发表等诸多科研工作。本文从一个理工科博士的角度,结合自己博士期间的科研经历,浅谈唯物论与辩证法在二维材料计算中的指导作用及其对未来科研道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在剥去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外衣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以自我意识为基点,而马克思则是从现实出发的,也因此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种概念式的辩证法,仅仅是用来认识世界,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则不仅是为了认识世界,更是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来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7.
杜娟 《科教文汇》2008,(4):151-151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哲学巨著,它的问世,标志着无产阶级的新型世界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形成,并成为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界碑。正是唯物史观的确立,关于人的发展学说才有了全新的基础,才找到了理解人的问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史学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委托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和山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学术刊物,是我国三大综合性的自然辩证法核心期刊之一。在首都以外办这样面向全国的刊物,历经2 0年,办得这样好,确非易事。这2 0年中,主办者为此耗费的心血,可以想见。同《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相比,《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的一个特色是重视科学技术史学研究。这三家刊物的封面都有其各自的标识语,大同而小异,这“小异”便是个性的体现。从三组标识语看,《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  相似文献   

9.
传统中医的哲学观念已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它包括“阴阳”学说“五行”(金、木、水、火、土)学说以及“三因”(因地、因时、因人)学说。将这些古代哲学观念进行有机地结合并应用于对人的生命健康疾病的认识,于是就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中医理论。 传统中医所运用的认识论,属古朴辩证法和古朴唯物论,它代表了当时人类医学先进的科学水平。换句话说传统中医理论也就是传统医学科学理论。今天看来它即包含符合医学科学逻辑的一面,但与现代医学相比同时也含有一些滞后于时代的内容。上世纪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 0年了。2 0年来,竟然有这样一份刊物能从相对贫困的内陆地区走向全国,在科学技术哲学领域得以与两份北京的刊物三足鼎立,我们不由得对其创始人张家治老师,对继任的邢润川老师,以及对他们的同事和学生表示由衷的敬意。在商品大潮袭来的那一段时间,有多少刊物或销声匿迹,或改换门庭,或随波逐流。《科学技术与辩证法》一度也非常困难,其中的艰辛我也略知一二。然而编辑部顶住了,不仅顶住了,而且还坚持了既定的办刊宗旨。可以说,与《自然辩证法研究》和《自然辩证法通讯》一起,《科学技术与辩证法》以其坚定和执着见…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哲学,就其形上意义而言,我们通常称之谓"广义历史唯物主义".为了与传统形而上学区别,更主要是根据马克思哲学的特点,我们称之为‘历史解释原则'.一般认为,马克思只从事现实生产和历史规律的实证科学研究,而事实上,在这些实证规律后面,贯穿着使其所以可能的哲学前提,即‘历史解释原则'.本文试图在解释学和现象学基础上澄清马克思的历史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既是对传统哲学的总结,也是马克思科学实践观诞生的标志。马克思对传统哲学革命性变革,集中表现在哲学思维方式、哲学主题和哲学功能等方面,其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实践观强调人的实践活动是物质和精神、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感性和理性、目的和因果、必然和自由在相互规定和转化中的现实统一活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为《手稿》)于20世纪30年代初发表,自问世以来激起了学者们广泛讨论,学者对《手稿》的评价也是褒贬参半。本文旨在勾连马克思自克罗茨纳赫时期所著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至《手稿》时间段的著作,从主要著作所涉及的私有制思想的角度,来对《手稿》做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术思想领域的著名刊物《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已走过了2 0年的历程。2 0年筚路蓝缕,化育学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对我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她2 0华诞来临之际,笔者想谈谈对刊物“自然辩证法理论”栏目的一点感想。笔者认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最具特色的栏目是“自然辩证法理论”栏目。说这个栏目最具特色乃是因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辩证法”一词就一直处于被解构的状态,主张把“自然辩证法”肢解为“科技哲学”、“科技史学”和“科技社会学”等规范性学科、主张以这些学科取而代之并进而主张取消“自然辩…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经典文本,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关于人的问题,从社会学层面和哲学本体论层面对人的本质特性作了简要剖析,以此强调在当今时代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S&TS ,是英文“ScienceandTechnologyStudies”的缩写,即关于科学技术的研究或科学技术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2 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欧美诞生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它将传统的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科学史、技术史等学科整合在一起,形成以科学技术为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内学者普遍将其翻译为“科学技术学”。近年来,这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已在我国学术界逐渐兴起。值此《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 0周年之际,我要予以高度评价的正是这一刊物有关科学技术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导向。首先,《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
总体观     
辩证唯物主义者历来主张从总体上看问题。古希腊辩证法奠基人之一的赫拉克利特在《论自然界》一书中说:“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任何神和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列宁认为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的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说明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实际上就孕育了总体性原理。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中再三告诫人们要从总体上研究事物,可以说《实践论》、《矛盾论》都蕴涵了总体观。对本世纪四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系统科学从哲学上反思,一切事物和过程都是  相似文献   

18.
西方“马克思学”者诺曼.莱文认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理论漠视人的主体性,与马克思以“实践”概念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根本对立。文章对莱文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并在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基础上论证了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当我还是年轻的科学技术哲学工作者的时候 ,就知道山西大学的张家治先生创办了自然辩证法的专业刊物《科学技术与辩证法》(以下简称《辩证法》)。 2 0世纪 80年代初 ,自然辩证法正沐浴在科学的春天里 ,国内不少省级学会和院校都编有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刊物或学习交流之类的资料 ,它们为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初步发展做出了贡献 ,由于种种原因 ,大部分都夭折了。例如 ,河南也办了一个刊物 ,名字叫《自然辩证法论坛》 ,我们几个年轻人也曾参与编辑 ,但仅出几期 ,便就作古。但是 ,《辩证法》却像一棵幼苗 ,破土而出 ,如今已长成一棵大树。她是一面旗…  相似文献   

20.
《今日科苑》2008,(10):19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又一次体育盛会。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正积极地筹办北京奥运会。中国人民从中国实际出发筹办奥运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