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通过对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领域内三种权威性期刊1987、1990、1993、1996年引用的8000多条引文的统计分析,将引文分析法应用于数学学科,从时间纵向上展示出10年来数学文献引文特征的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4.
高原医学文献的引文统计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原医学杂志》13年各期的著文和引文进行了专业学科、载体、语种、自引、老化等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高原医学文献分布较分散,半衰期为7.6年;同时就高原医学研究的带头学科、背景学科、情报吸收能力等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献作为引文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学术界利用网络文献作为学术论文引文的现状,分析了网络文献作为引文存在的几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文献引用及其规范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8.
9.
比较了文献引文和网络链接的特点,从引文数量和引文类型两个方面对文献引文和网络引文进行比较,最后从假设前提、指标和工具三个方面对文献引文分析、网络链接分析和网络引文分析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遴选出四种权威性的陶瓷期刊,在10年的跨度中,根据引文要素进行统计数据的动态分析,阐述了开发陶瓷文献应注意的各种问题及现实意义,总结开发的有效形式,以满足不同读者和用户的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国科技期刊近年发展状况。【方法】 依据2008—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研究了中国科技期刊主要计量指标均值的变化,并与前人研究核心期刊2008—2013年主要计量指标均值变化的部分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 表明扩刊版刊均海外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和机构分布数增幅较大,而影响因子、他引率、作者数和地区分布数总体变化不大。部分指标增长趋势不稳定,如影响因子、海外论文比、即年指标和基金论文比在2010年达到次高后有较大幅度下降。与核心期刊主要均值指标变化相比,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两者增速相差不大,而扩刊来源文献量增长速度要远高于核心期刊,中国新增发表的科技论文绝大部分发表在非核心期刊。【结论】 中国科技期刊整体在向前发展,对于海外作者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但其发展的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期刊的文献引用行为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帮助编辑提高期刊影响力,帮助作者通过改进引用行为获得较高的被引潜力。【方法】 收集2014—2015年荒漠化与水土保持领域的8种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献,分析引文内容,包括期刊文献的平均参考文献数量、引文的情感倾向,以及不同引用功能的引用行为重要性加权差异情况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期刊文献的平均参考文献数量与影响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文献引文中的负向情感占比与影响因子无直接关系;基于不同引用功能的引用行为重要性加权与影响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 参考文献数量较多以及引用方法、相关研究、数据、结论、观点较多的文章被引潜力较高。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背景下,科学衡量我国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并深入探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和主要驱动路径对于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数字化技术转型、数字化创新能力转型和数字化效益转型三方面构建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改进熵权法和灰色关联模型相结合,对各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法,从技术、市场、政府三个维度的“组态效应”研究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选择。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区域发展不平衡,但总体仍遵循东、中、西梯度空间分布格局。各地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驱动路径有5条,可将其归纳为资源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两种模式。研究结果揭示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背后的多重因素间复杂本质,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 Ⅴ对2000-2020年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重庆维普期刊数据库收录的CSSCI、北大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发表的关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索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呈现出区域性特征,且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国内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生态系统的共生演化和生态位等方面;结合区域特点、生态学特征以及利用多源异构数据进行研究是未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情况,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采用国际权威检索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的数据,对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数量、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学科和地区分布、基金项目论文、国际合著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23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数量为69.59万篇,较2022年上升了16.8%;根据《科学引文索引》数据,2023年中国作者共计发表74.08万篇论文;2014—2024年(截至2024年8月),中国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8068.77万次,与2023年统计时相比,增加了19.6%,位居世界第2;中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16.20次,比2023年统计时提高了6.7%,首次超过世界平均值15.76次/篇。 【结论】 近年来,中国科技论文数量迅速增长,论文影响力的提升速度也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59-68
【目的】了解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情况,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国际权威检索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Scopus数据库、《医学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的数据,对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学科和地区分布、基金项目论文、国际合著论文、中国卓越科技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科学引文索引》数据,2016年中国作者共计发表32.42万篇论文,连续第8年位居世界第2,仅次于美国;2007—2017年(截至2017年10月),中国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1935.00万次,与2016年统计时相比,增加了29.9%,位居世界第2,比2016年上升2位;中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9.40次,比2016年统计时提高了9.9%,但是仍低于世界平均值11.80次/篇。【结论】近年来,中国科技论文数量迅速增长,论文的影响力的提升速度也相对较快,但篇均被引频次与世界平均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1):95-104
【目的】 了解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情况,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权威检索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Scopus数据库、《医学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的数据,对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学科和地区分布、基金项目论文、国际合著论文、中国卓越科技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根据《科学引文索引》数据,2017年中国作者共计发表36.12万篇论文,连续第9年位居世界第2,仅次于美国;2008—2018年(截至2018年10月),中国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2272.40万次,与2017年统计时相比,增加了17.4%,位居世界第2;中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10.00次,比2017年统计时提高了6.4%,但是仍低于世界平均值12.61次/篇;2017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数量为28.10万篇,较2016年上升了7.0%。【结论】 近年来,中国科技论文数量迅速增长,论文影响力的提升速度也相对较快,但篇均被引频次与世界平均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4,35(1):95-103
【目的】 了解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情况,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采用国际权威检索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Scopus数据库、《医学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的数据,对中国卓越科技论文、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学科和地区分布,基金项目论文、国际合著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22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数量为59.58万篇,较2021年上升了24.0%;根据《科学引文索引》数据,2022年中国作者共计发 表73 .56万篇论文;2013—2023年(截至2023年8月),中国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6748.23万次,与2022年统计时相比,增加了18.3%,位居世界第2;中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15.19次,比2022年统计时提高了5.9%,但是仍低于世界平均值15.85次/篇。 【结论】 近年来,中国科技论文数量迅速增长,论文的影响力的提升速度也相对较快,但篇均被引频次与世界平均值相比还有差距。 相似文献
19.
【目的】更好地了解我国科技期刊相关引证指标数据库的情况。【方法】对科技期刊引证指标数据库(CSCD-JCR)、《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万方数据的期刊统计分析与评价、维普资讯的中文科技期刊评价报告、中国知网的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这5个科技期刊引证指标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详细分析比较了其引证指标组成及用于评价科技期刊的功能。【结果】由于统计数据源不同,各引证指标数据库的引证指标数据差距较大。【结论】用综合评价指标对期刊排名较单一指标排名能更准确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行业影响力;基于大型数据库的引证指标能更准确、全面地反映期刊被引用和传播情况,但基于源期刊的CSCD-JCR和CJCR引证指标更具有代表性,能更准确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文献稳态时效规律与出版延迟规律视为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并对其进行数学分析处理,给出了两者共同作用下的文献时效规律曲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