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鲁迅小说中"跳脱"手法以"急收、突接、岔断"三种形式,被鲁迅先生巧妙地运用于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描写之中。在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揭示小说中心思想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鲁迅小说语言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2.
“绝望”一直都是鲁迅小说的主题,这是鲁迅无言的抗争,是来自他灵魂深处的呐喊。在绝望中更能显示人性的光芒,更能看清当时的社会现实。教师可带领学生对鲁迅的两篇小说《故乡》和《祝福》进行对照分析,通过鲁迅对小说人物的刻画来体会鲁迅小说中人物内心的“绝望”,进而体会鲁迅的“绝望”。  相似文献   

3.
品读鲁迅的作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铭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尤其是人物的姓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人物姓名的语言运用上看,他力求用较少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从修辞上看.他在给人物命名时采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通过姓名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人物姓名是我们理解鲁迅小说的一个独特视角。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姓名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反映出鲁迅小说创作的严肃性和深刻性.是我们走近鲁迅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作小说之前写过《中国小说史略》,对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有过系统深入的研究。鲁迅先生不愧是取名艺术大师,不仅他的笔名“鲁迅”极有韵味,就连他的小说中人物的名字也不是一个个毫无意义的简单符号,而是蕴涵着人物社会背景、个性特征和形体特征,甚至小说故事情节、主旨意蕴。  相似文献   

5.
鲁迅对他小说中的人物,如阿Q、鲁四老爷,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而对现实中的人物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却有很大反差。探究结论为鲁迅个人生活的小环境与中国社会的大环境的交织导致的。而对小说中人物无情地批判恰恰表现出鲁迅先生意图改造国民灵魂的大爱。  相似文献   

6.
李杰 《现代语文》2008,(2):107-108
人物称谓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能够映射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甚至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面貌及其深刻文化内涵.绰号是人物称谓中的一个独特现象,与其他人物称谓一样附带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影响,通过对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人物绰号的梳理,我们发现绰号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审美意识,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表达效果,对成功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学就是人学。人物塑造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鲁迅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人物形象。鲁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中最有特  相似文献   

8.
<正>鲁迅先生乃文坛巨擘,其文尤其是杂文常常被谓之匕首投枪,是可以用来解剖中国人的人性的。在鲁迅先生诸多的作品中,人物称谓常常有所不同,而其所代表的含义便有所不同。考虑到先生的文本常常给其中的人物提供一种存在的背景,因此基于文本的解读来了解人物称谓,不仅可以对文本加深理解,也可以对人性进行进一步的解读。《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之一,被安排在教材的"直面人生"的"真的猛士"栏目中,仔细揣摩文中的人物称谓可以发现,余味无穷。一、中国人:先生怒其不争《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提到"中国人"的只有  相似文献   

9.
在鲁迅小说中站立着一群丰满鲜活的人物,这些人物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姓名。姓名作为人物的形式符号,在鲁迅作品中决不是随便贴上的标签,而是联系着人物的社会经历、个性特征、故事情节等内容意蕴的标志性符号,是鲜活人物的一个充满修辞机趣的有机组成部分。鲁迅小说人物取名的修辞机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艺民俗美学的视角,对鲁迅小说之民俗美予以探析.鲁迅小说从民俗视角设置和推进小说的情节,表现出民俗视角的叙事美;鲁迅小说着力表现社会下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并始终把人物置于其赖于生存的民俗环境,通过对民俗生活及文化心理的描写,捕捉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动因,真实而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灵魂;鲁迅小说还特别重视并善于把握民俗事象的意蕴,从而使作品具有厚重而深邃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中固然有《白光》式的“独角戏”,有《示众》型的“群象体”,还有《风波》之类很难判定其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篇什,但就多数作品而言,其中的人物形象确有轻重主次之分。对鲁迅小说中主人公的分析探讨代不乏人,高论迭出,而对鲁迅小说中次要人物的综合考察似尚不多见。本文拟着重从艺术构思的角度,检视一下鲁迅小说中次要人物的艺术功能,借以窥探作者的艺术匠心,以供今日短篇小说创作之借鉴。次要人物是一篇小说总体构思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过一定的结构和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生活环境组成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实现着作家的创作意图。因而,在一个高明的作家手里,一篇小说的次要人物不应该是游离的,更不应该是可有可无的,它和作品的其它要素胶结在一起,互相渗透,互相加深,发挥着多方面的艺术功能。我们在鲁迅的小说中看到的情形正是这样。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小说,历来在塑造人物方面非常成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这些人物如果离开了小说中非常独到和精妙的典型环境,则无疑没有了生存的空间。可见,读鲁迅的小说,不可遗忘的是他的典型环境的开拓。下面笔者分别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鲁迅小说中的典型环境描写。  相似文献   

13.
鲁迅以故乡人、返乡人、旁观者的多重身份,从记忆、现实、内心思考等角度,营造了不一样的江南"村镇""市镇""村庄"。从江南市镇的视角,理解鲁迅小说中环境、人物与江南市镇的关系,对于理解鲁迅小说,组织语文教学,有着独特价值。关注小说中的江南市镇背景,关注人物间关系,把握作品中的"关键",能帮助解决教学难题。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具有很高的戏剧艺术素养,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这方面的艺术感受和审美经验融入到了自己的小说创作之中.鲁迅小说与戏剧不仅在精神层面有着某种深刻的粘连,而且在艺术层面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和众多精妙的契合.文章从鲁迅小说人物与戏剧、鲁迅小说语言与戏剧中的装扮色彩、鲁迅小说的结构与戏剧的内外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鲁迅小说所呈现出来的戏剧性特征.从戏剧这一非小说艺术视角来透视鲁迅小说,不仅可以获知鲁迅小说所呈现出来的戏剧艺术般的审美效果和新的美学特质,也可以使鲁迅小说的主题意蕴得到新的开掘.  相似文献   

15.
鲁迅所创作的小说与戏剧都具有十分大的影响力。他的小说人物形象生动形象,主要是因为对人物刻画的十分的独到。这主要表现在创作的角度、描写方法等方面的特殊性。这篇文章对鲁迅小说的人物灵魂进行具体的分析,阐述其深刻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是具有永久魅力的艺术精品。本文着眼于鲁迅小说中人物的悲剧结局,从“死”与“半死”两种状态入手,探讨这种处理方式的艺术性与深刻性,希望能以此略窥鲁迅小说艺术之精髓。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小说的人物刻画艺术方法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行为刻画、心理刻画、语言刻画、神态刻画和环境刻画等五个方面。但他的每篇作品又是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以塑造人物的。分析鲁迅小说人物的刻画艺术,既要综合全面,又要有重点的具体分析,才能准确、完整地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物对话,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好的人物对话,能突出人物的个性,揭示人物的灵魂,使人物形象活在读者的心中。鲁迅曾说:“显示灵魂的深者,每要被人看作心理学家,尤其是陀思妥夫斯基那样的作者。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集外集·〈穷人〉小引》)鲁迅自己便是这么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他小说中人物的对话不仅表现了人物的面目,而且显示着人物的灵魂,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是鲁迅小说中人物对话的一个显著特色。读鲁迅的小说,我  相似文献   

19.
人物语言是小说语言美学的考察对象。鲁迅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以其凝炼、深刻在中国现代学史上独树一帜,尤其是他所熟悉的农民与乡村封建知识分子的语言更是潜用得与其身份、性格丝丝入扣,天衣无缝。章通过对闰土、祥林嫂两个农民和鲁四老爷这个封建遗老无声语言的分析,力求归纳出鲁迅小说人物语言营造的特色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浅析鲁迅小说中人物姓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姓名在鲁迅小说中有着独特的意义。从人物姓名的语言运用上看,他力求用较少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从修辞上看,他在给人物命名时采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通过姓名展示人物性格的表现作品主题。人物姓名是我们理解鲁迅小说的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