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即将走进校门的孩子将面对一种生活的转折——从幼儿世界的游戏生活转为似成人世界的规则生活。《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因为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在智力、体力的发展上没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大班的各项教学工作要为小学一年级工作做好准备,一年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始,是幼儿园大班学前教育的继续发展与提高。因此,学前教育与小学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两者关系处理得如何,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否能够得到和谐的发展及教育质量的高低。如何使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升入小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使之过渡、衔接得合理、科学、恰当,确实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联系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说明幼儿园有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衔接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以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学后的"转折期"和"困难期"。在实践研究中发现,幼儿园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或教育评价上,均存在向小学教育过度倾斜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给予改进,避免进行超前教育或喧宾夺主式的教育,否则,将会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在列举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倾向的种种表现基础上,分析其成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提供借鉴或参考。  相似文献   

4.
因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与模式上大相径庭。长期以来,“幼”、“小”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大量的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我们幼儿园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和小学是按照儿童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划分的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幼儿期和学龄期在教育上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儿童的发展又有顺序性和连贯性,前后相邻的阶段是相互联系的,在前一阶段内准备了向后一阶段的过渡。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对儿童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飞跃。有研究表明,当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时,依旧保持教育的连续性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  相似文献   

6.
朱丽芳 《考试周刊》2013,(29):191-191
<正>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内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而小学教育为分科教育,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吸取相应的经验,两者在教育任务、学习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要与小学教育相互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着明显差别,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幼儿园教育却出现了明显的"小学化"特征,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因此,从幼儿园教育中"小学化"问题入手,联系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形成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纽带,争取幼儿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是小学幼儿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作为一个幼儿教师要经常同幼儿家长保持联系,把家访作为沟通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家访中,教师不但要了解幼儿在家里的表现,而且要了解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同时要向家长介绍幼儿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共同研究教育幼儿的措施和方法,交流家庭教育经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我国许多幼儿园都在开展双语教育,但由于各园条件不同,它们在开展幼儿双语教育中也有各自的特色。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新加花园幼儿园为例,来谈谈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问题。一、双语教育目标应多元化幼儿园双语与小学英语有很大不同,小学英语教育目标是“达标”教育,有明确的等级目标;幼儿园双语教育不是要把小学英语提前到幼儿园阶段,其主要价值是把英语教育的行为提前到幼儿园阶段,使幼儿在这个阶段里获得双语学习的行为和情感体验。新加花园幼儿园确定的双语教育总目标是“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乐意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对话,…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同时也是向学生注入学习精神的关键阶段。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幼儿园的教育逐渐被社会所关注。幼儿园教育与其它阶段的教育与学习存在很多差异性,幼师如何把握好对于幼儿的教育度,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目前,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很多幼儿园中都出现了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而该种现象严重阻碍着幼儿的教育,基于此,就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由此可看幼小衔接不光是幼儿园的工作,它需要家庭、小学三位一体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2.
正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较好地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也是小学教育的起始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教育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  相似文献   

13.
常旭 《辽宁教育》2016,(6):71-73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段和空间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一直是学校、老师、家长以及教育部门关心的大事。我们知道,幼儿园与小学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家庭和学校对不同学段的孩子也有着不同的期望,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中,许多幼儿园开设了拼音、算术、英语等本该属于小学阶段的课程。幼儿园小学化  相似文献   

14.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同时强调"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教育内容……"然而,纵观目前的幼儿园教育现状,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仍然在一些地方和幼儿园普遍存在。现象及原因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对于接受幼儿园教育3—6岁的儿童,在学习内容、方式和特点等方面违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结构问题,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许多幼儿园采取了提前小学化教育。幼儿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也关乎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由于许多幼儿园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幼儿园教育提前小学化,导致幼儿的心理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许多家长和幼儿园没有意识到幼儿园小学化对孩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教育环境的变化及教学理念的更新,幼儿园教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违背幼儿身心发展与学前教育规律的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成长与幼儿的教育。此外,多数家长未能很好地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对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认可与"纵容",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文章结合当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具体表现,提出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幼儿园教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很多教育学家开始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形势。目前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的倾向,如何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成为幼儿园教育最为棘手的问题。本文将从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管理入手解决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两种主要活动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要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便扬长避短.本文在分析结果取向与过程取向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对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的喜好与倾向性的基础上,探讨了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而阐释了在以探究、体验、发现为一体的幼儿园科学教育中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之间动态变化与积极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朱元元 《考试周刊》2011,(93):192-193
"教育功能"与"教育价值"是两个有着本质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理清和把握两者之间的区别及联系,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现象、理解教育的本质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语言教育作为幼小衔接的一部分,对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有重大意义,对儿童能否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有重要影响。幼儿园语言活动和小学语文教育有许多差异。目前幼小语言教育衔接的情况并不乐观。幼儿园和小学应共同承担幼小衔接的责任,和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实现幼小语言教育的顺畅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