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这样一道竞赛题: 已知由CuO与Cu_2S组成的混合物中,当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时,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也为10%;当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时,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很多考生不经思维就填写出“15%”(占73%),还有部分考生答案为“25%”(占10%)和“5%”(占17%)。收集考试用草稿纸,归纳有下列五种解法。  相似文献   

2.
高考数学选择题数量多,占分高,能否解答好选择题,对全卷成绩的高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由于心理、知识、能力、策略等方面的原因,常常陷入“误区”,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对易犯的典型错误归纳、剖析如下,以期引导考生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3.
高考分数对同学们来说是重要的,但只有好的分数也不见得就能上好的学校,因为不少过来的考生说"考得好不如填得好".一个恰如其分的志愿往往能让许多考生得偿所愿.反之,又有多少人为之黯然神伤.高考志愿填报的严肃性和挑战性不难窥见.那么,就考生志愿填报而言,主要存在哪些误区呢?  相似文献   

4.
地理思维能力是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离不开缜密的思考,而思维的质量直接影响答题的分数。命题者常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设置障碍,使考生极易陷入思维定势,走进解题误区,造成考试失利。下面结合一些实例,谈解题中如何绕过思维误区,突破得分瓶颈。  相似文献   

5.
高考是衡量每个考生学习成绩优劣的重要标志,有些考生在考试中,由于受知识、策略、方法、技巧、心理等方面的影响,经常陷入解题的误区,导致高考失利.那么怎样才能减少无为  相似文献   

6.
中考作文以分数论英雄。不少考生求分心切,在考场作文时,试图通过一些小伎俩换取满意的分数,结果弄巧成拙,使自己的作文走入了死胡同。有人将这种考生易患的毛病,戏称为“迷分病”。本文试图结合中考作文评卷工作,将其症状会诊如下,为考生提供一面借鉴的“镜子”,以使其作文免入误区,从而赢取属于自己的满意高分。  相似文献   

7.
高考是衡量每个考生学习成绩优劣的重要标志,有些考生在考试中,由于受知识、策略、方法、技巧、心理等方面的影响,经常陷入解题的误区,导致高考失利.那么怎样才能减少  相似文献   

8.
梁侠 《中国考试》2005,(1):29-31
在政治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复习中.许多考生都存在着认识误区,以为只要背诵就可奏效。近年来的高考已反复证明,背诵的知识只是“知道”而已,由于没有自己的理解,便不是“知识”。凡只是“知道”的知识.都是没有内化的知识,都不可能灵活运用。此中之困惑,已为许多考生所感觉。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还是需要在学习和复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有些考生在高考中,由于受知识、策略、方法、技巧、心理等方面的影响,经常陷入解题的误区,导致高考失利.那么怎样才能减少无为失误,充分发挥自己平时的水平呢?笔者认为在答题时要注意“十忌”。  相似文献   

10.
在离高考仅有30天之际,大多考生普遍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有的考生认为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和训练,对课本的主干知识基本掌握感觉,“成竹在胸”,即使知识有点漏洞也没必要弥补,不关注归纳整理,只求训练量的满足而不重质的提高,埋头于题海之中;二是有的考生会发现自己本来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竟然忘了、生疏了,出现“回生”现象。为了巩固前面的复习战果,走出这两种误区,  相似文献   

11.
报志愿主要依靠考生的分数,但心态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和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如果能避免一些心态误区,就能较为科学、正确地填报志愿。  相似文献   

12.
“立意”,就是文章的主题,是决定文章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立意高远的作文必然会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误区聚焦] 1.人云亦云,立意肤浅。立意的雷同是考生作文中的通病。在写“尝试”这一话题时,大多数考  相似文献   

13.
认真分析考生在答题中出现的各种答题失误,诊断病因,对提高答题质量尤为重要。古代诗歌鉴赏,在高考中考生得分一直较低。究其原因是考生在答题时经常会出现一些误区。因此,认真分析考生在答题中出现的各种答题失  相似文献   

14.
张娟 《高中生》2014,(7):12-12
很多考生备考时存在一个误区——复习教材走马观花,好高骛远,导致一些基础性的知识都没有掌握,大量分数就丢在他们看不起的"简单"里。湖南自主命题以来,传记文考得很少,主要考评论性文章和文言散文,阅读难度相对较大。2013年湖南卷更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5.
记忆,是数学高考复习的重要基础手段.通过记忆,可以帮助学生不断领悟知识,挖掘其深度,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从而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据笔者所知,许多考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存在一些误区,现提出并指正。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在这几年的高考班教学中,觉得专业课复习往往存在着两大误区,一是过分强调拓展知识的广度而忽略了知识的深度,二是过分强调挖掘知识的深度而忽略了知识的广度,即所谓”只见森林而不见树木或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致使学生获得的仅仅是残缺不全的知识体系或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结果在高考中痛失宝贵的分数。为了改进单招复习工作,增强考生的应变能力,现以《电工基础》的复习为例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立意自定并非没有立意,在高考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没有自己的立意只是一味图解话题的作文,这就是典型的大路货作文。这类作文写得再好,按规定也得不到理想的分数。1.三大误区(1)假、大、空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写自己真实的思想。但在批阅过程中我们发现考生编造情节的现象较普遍,一些考生为博同情得高分,不惜编造,如家里父母“离婚”、“死亡”之类的假情节,很明显是编的;还有的考生动辄编造一些离奇荒诞的故事,如星球大战、未来世界等。这类文章一般都是死路一条。我想一篇作文能否打动阅卷教师、得到高分,因素是多方面的。情感真挚…  相似文献   

18.
标准分制度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测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测验所直接得到的分数,叫原始分数.如下图,采用原始分数的排名. 原始分数本身意义甚小,因为仅从个别学生的原始分数,我们无法了解他学习成绩的好坏,知识能力的高低,也无法与其他学生相互比较.由于各个测验的难度不同,各原始分数的价值也不相同,不同测验的原始分数不能进行直接比较,也就是说,考生无法根据原始分成绩,判断自己在考生团体中所处的位置.为了使原始分数本身具有意义,使不同测验的原始分数可以相互比较,就必须把它们转换成导出分数.所谓导出分数就是经过统计处理过的,具有一定参照点和单位的、可以比较的分数.在教育测验中常用的导出分数有百分等级分数和标准分数.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0月28日,本该是SAT分数公布的日子,然而,中国考生们等来的却是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发出的分数延期公布的通知.这次可能由“泄题”和考生“作弊”引起的分数延迟公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中国考生申请2015年美国院校的提前批次录取.  相似文献   

20.
试题:取一定量含有杂质的某金属R的样品,投入到73克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中,金属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测得所得金属氯化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4.7%。计算: (1)样品中含金属R的质量(精确到0.1);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这是一道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计算题。试题的立意新颖、准确。笔者参加了本题的阅卷工作,考生答题情况基本上反映了学生思维能力上的差距。 试题的情境未超出考生理解的范围。试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