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图书馆》1977,(2)
“四人帮”是一伙“假革命的反革命者“。大野心家江青就惯于在自己的鬼脸上涂雪花膏,她在一次讲话中,吹嘘自己:“从小就钻图书馆”,“我是苦学自修的”。……就以“钻图书馆”来说,且不细究她“从小”怎么样,单看她一九七二年和一九七三年窜来广州时,派人向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指明借阅的一批书,就可以看山她“苦学自修”些  相似文献   

2.
做了十几年医生的我,做梦也没想到在拿到医学硕士学位后,会弃医从文,成了一位编辑。从小体质就弱,是属于抱着药罐子上学的那种。或许就因了这原因,我毅然学了理,并顺利地考入了医学院。尽管我那时就十分热爱文学。  相似文献   

3.
柯超 《中国出版》2022,(S1):130-134
2015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少年儿童提出了“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的殷切希望。在此背景下,我们就在思索:如何给现在的少年儿童树立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典范?这些优秀的品质该如何培养?从哪里寻找?又怎样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当今的少年儿童?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领导的带领下,我们最终找准了定位,定下了科学家的传记故事这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爱我家园     
前几年曾读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精神的家园》。文章很短,写得很好,印象很深。这个“家园”,不是一般的、普通的家园,是一个“精神的家园”。因此,今天的这份献辞就借用这个名字。所谓“精神”,一个是这个家园所蕴含着的、所展现的那种风格、那种作风,那种精神;一个是这个家园所引领着的、所生产着的、所创造着的精神,那种知识性的、学术和理论性的、最可宝贵的精神产品。第一,是它所具有的那种艰苦创业、勤俭办刊的奋斗精神。这个家园,到今年已经27个年头了,今年是它27周年纪念。快到“而立”之年了,可是它仍只是一间打着隔断的老房子,三…  相似文献   

5.
“大观”一类的书,最忌“炒冷饭”,搞“汇编”。那种用剪刀、浆糊加上一个编排方案就算出来的“大观”,常常是平淡无味的。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民国社会大观》(下称《大观》》),从定选题到定稿,历时三年多,作者达50余人,1991年3月初版,同年8月就印行了第二版,颇受读者欢迎。究其原因,就是不走“捷径”,  相似文献   

6.
“妞妞”生在北京动物园,今年10岁了。妈妈“永永”是野生大熊猫,从小就坐飞机来了北京。  相似文献   

7.
三十多年前,我下乡到农村当了几年“插队知青”,虽然此前对城乡差别也有所了解,但到农村后,亲见那种差别的巨大还是使我深深震惊。几年的乡村生活,使我对吃“商品粮”的“城里人”和吃“农业粮”的“农村人”那种“天生的”身份差别更有直观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许多人只羡慕成功者,而对他们当初在那布满荆棘的山道上攀登的那种艰难,那种拼搏却知之甚少.自喻攀登“羊肠”的二炮某部报道员唐旭东,3年来,先后在《农民日报》、《年轻人》杂志和《自学报》等20多家新闻单位相继用稿200余篇。小荷才露尖尖角1987年8月,刚入伍一年的战士唐旭东,就在道机连爆出一个冷门。一篇抒发战士新兵下连难舍难离,挥泪作别的纯情,体现80年代军人那种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9.
新书架     
《纽约客书林漫步》 [美]董鼎山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 本书是作者对美国书人书事评介文章的结集。作家王蒙说,读董鼎山先生的《纽约客书林漫步》,脑子里马上就出现了“信息量”、“开脑筋”、“另类”、“视角”、“文体”等一些词。当然,脑海里也出现了董先生那种风度翩翩、谦恭含  相似文献   

10.
十年“文革”中,我们已吃够那种把人“神化”的亏,写先进人物总要“高大全”,以致今天人们看报,对某些报道学将信将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读者,从“短缺”走向“过剩”,好像就是一夜间的事情。几亿观众只有八部样板戏的岁月,犹如昨天。说一夜间是极而言之,考证起来,究其实,也就这十年八年。一年里出书十三四万种,其中新书也有好几万,期刊8000多种,还有报纸2000多种,古人说的那种书山、书海,在21世纪的当代中国,有了形象的注脚。  相似文献   

12.
“做好一个人民的记者”———石西民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杜翔石西民同志是我党“宣传文化方面杰出组织者、著名报刊活动家”。作为石老的同乡晚辈,我从小就听说有关石老的事迹,但认真研究他的作品,却是在他逝世10年后的今天。展读他的新闻作品和晚年回忆录,我为那...  相似文献   

13.
在人们传统的意识当中,广播是弱势媒体,没有电视那种“风光无限”,没有报纸那种“白纸黑字”,没有互联网那种“点击链接”,似乎广播失去做为,没有影响力。事实果真如此吗?否!近年来,全国广播行业通过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充分研究受众的流动性,收听的专业性,内容的本土性,  相似文献   

14.
辛沪光祖籍江西,从小在上海长大。1951年,她作为解放后第一批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踏入全国最高音乐学府的殿堂,开始了她为之一生的艺术追求。一次,内蒙古歌舞团到北京演出,那种大气滂沱、婉转流畅的蒙古民族音乐一下子震撼了她的心。她每天都去看,有时看晚了,学校的大门关了,她就爬墙进去。从那以后。她开始有意识地从各种渠道收集有蒙古族特点的音乐素材,  相似文献   

15.
咏慷 《出版参考》2010,(6):20-21
徐向前元帅夫人黄杰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为逃婚考上“黄埔6期”黄杰是1909年11月16日出生在湖北省江陵县郝穴镇的。她从小便颇多不幸,2岁时父亲早早撒手人世,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16.
摇摇 《出版参考》2010,(6):30-31
玩的就是心跳,女记者偏爱“快闪”行动 今年25岁的刘颖是重庆市万州区人,出生在军人家庭中的她从小就跟男孩子一样,喜欢新鲜、刺激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你快乐吗?”是《城市画报》的一句广告语,这句直接追问人心的广告语以及《城市画报》的形象代言人李艾,总是会在人们快要淡忘它的时候,占据各大传媒的一角,提醒人们注意它的存在。这本被《新周刊》评为“最小资的传媒”的半月刊,创刊于1999年10月,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它迅速地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并创造了小资的阅读情趣,让“小资”概念广为传播。《城市画报》卷首的“读者在线”栏目,曾登载过一封读者来信:“我只是需要那种感觉——光鲜的纸质和包装,看着杂志满溢的那种美丽的笑容和活色生香的物质(包括无数美眉和中产阶级的物质生活),我就心满意足了。”这体现了它的热心读者的小资阅读方式——注重形式、消解崇高。  相似文献   

18.
王路平 《青年记者》2008,(11):77-78
报纸的网站为什么应该办成“特区”?道理很简单:如果沿袭传统媒体那种事业单位管理办法和思维定势,报纸网站就不会有光明的前途。  相似文献   

19.
在报刊文章中,常见量词“只”“支”混用,如: 例1:他从小就有做生意的“精灵”,借一支硕大无比的兔子放于小兔之中,口口声声地称它是小兔的爸爸因而兔崽十分好卖。(《市场报》1997.7.19《午夜的阳光是郁郁的》)  相似文献   

20.
时下,经常从报刊上、广播里读到或听到一些有关领导干部拒“礼”事迹的报道,有些写得比较实在,看后让人信服。但是有些报道,动辄“某某某在多长时间内,拒礼多少多少次”,好像有秘书专门上门为他统计拒“礼”次数似的。以愚之见:对于上述那种所谓的拒“礼”干部,非但不应在报上张扬,(不能搞那种“谁家打死的苍蝇多,谁家就卫生”的愚蠢宣传!)而且本人应该从“上门送礼者多”这一现象中引起自省,查查原因,想想办法,议议方略,加以治理,才是上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