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仅是都市报的冬天,也是整个报业的冬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报业命运的论争,近些年虽不绝于耳,但大家好像都不是很在意。2005年以来讨论骤然升温,种种迹象表明,这次是“当真”了。 2006年的春天马上就来了。报纸面临的是严冬还是春天?不管怎样,对一个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作些冷静的剖析,是非常必要的。就目前局势而言,也是非常紧迫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在2005年8月“第二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相关人士披露的诸多数据中,有一个不为人看重的数据,引起我的思考:千人日报拥有量增长率、户均日报普及率的前几名中,没有湖北省。《楚天都市报》不是日发行超百万份、在全球日报中排名前40位、在全中国排名前10位吗?可跳出报纸自身,我看到,湖北的报业发展还远远不够,还与湖北新闻文化在全国的地位不相称,与全国的发展水平不相称……  相似文献   

3.
对都市报而言,一个响亮的品牌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在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报业市场上,如何让读“一直信赖你,天天想见你”,正是都市报进行品牌塑造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90年代起,都市报做为一个全新的报业种类在中国兴起,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都市报作为大众化的纸质媒体,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其重要原因在于它的“俗”化特点。都市报的“俗”是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通俗”,而不是献媚于少数人的“低俗”,更不是为追求“卖点”的“庸俗”。都市报的“俗”化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近来一段时间,关于“都市报的冬天已经来临”之说,在报业颇为盛行。支撑这一说法的有诸多相关统计数字(参见吴海民《媒体变局:谁动了报业的蛋糕》一,载《中国报业》2005年第11期)——如果这些数字没有问题的话,那么,“冬天”说确实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在我国报业中悄然兴起并展现出勃勃生机的都市报,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发展速度之快,社会影响之好,经济效益之高,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关注,它透视出我国报业改革的一段重要历程,显示了我国报业改革所取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中期都市报异军突起,以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在报业市场上脱颖而出。都市报以市民为读对象,以可读性强的社会新闻为主打品牌,创造了报业发展史的奇迹。同时,在新闻实践领域,都市报以社会新闻立足的“小报”作风导致的新闻报道浅显而缺乏深度,平实而缺乏权威,通俗而缺乏品位等弊病日益突出。不可否认,时政新闻仍是都市报新闻报道的薄弱环节。因此,提升都市报的品位,打造主流媒体是新时期都市报的追求目标,加强时政新闻报道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一张成功的报纸必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规模强度”阶段,追求原始积累的绝对化与最大化,谋求发行的覆盖广度与密度;第二是“成本回收”阶段,报纸进入市场达到一定的竞争规模后,即突破市场竞争的底线,报纸就要向广告商让渡版面,向读者出租注意力资源,回收成本并生产利润;第三是  相似文献   

9.
唐林  邱振邦 《新闻导刊》2005,(5):20-22,14
十年前,当都市报呱呱坠地之时,晚报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它们当时根本就没有把这个初生的婴儿放在眼里,没想到不到十年的时间,全国绝大部分大城市里晚报“老大”的市场地位,都被都市报所取代。如果我们再往前追溯,在机关报和晚报之间,其实也有类似的“物换星移”;在晚报大规模出现以前,各级机关报是报业市场(只不过这个市场是计划经济中的市场)的占领者,  相似文献   

10.
超越都市报     
黄枫 《今传媒》2009,(9):24-26
2005年突如其来的报业危机让更多的报人开始真正意识到: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都市报正遭遇尴尬的发展瓶颈.虽然其后的几年,都市报并没有像预料的那样悲观,但那场危机却真正成为报业的分水岭,宣告后都市报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在2008年,外部性因素对都市报的生存、发展施加了巨大压力。“减负“不仅仅表现为控制成本,同时也要控制风险。2008年的都市报创新,更多表现为压力下的求生之变。时至今日,都市报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几年前,有人提出,中国报业步入“拐点“,敏感者早已对报业存在的风险有所觉察。不过几年下来,都市报仍是有惊无险。及至2008年,都市报似乎真的撞上了“拐点“。接连不断的大事件,持续考验着中国人的  相似文献   

12.
谨此纪念《现代快报》创刊十周年卷首语如果有人要问:在中国任何一个省会城市.办一份新报纸或改造一份旧报纸需要多少钱?钱从哪里来?什么时候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什么时候能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结论肯定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中国报业发展的历程中.就有这样的一份报纸在改造初创时没有一分钱,只是靠赊来的1200万元纸张.印刷费额度就开始揭竿而起:  相似文献   

13.
张海鹰 《新闻传播》2004,(12):42-43
8月1日到8日,笔者在河北参加了一次由燕赵都市报(河北日报社主办)承办的第九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年会,全国29家省级晚报、都市报40余名代表参会,交流了自去年以来各报的办报及经营经验,并针对媒体市场上日益激烈的资本参与竞争、跨地区经营的形势,研讨了报业进入“战国时代”后,省级晚报(都市报)的应对策略。会间,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竞争、改制、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其商品属性越来越被媒体人所认知和关注,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更多报纸将其品牌战略系统化的融入到整  相似文献   

15.
品牌竞争与品牌建设:都市报竞争的新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益民 《新闻传播》2005,(12):52-54
在报业竞争中,一个困扰大家的问题.就是报纸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为了在同质竞争中获得优势,各地报纸纷纷掀起价格战、发行战和改版风潮,然而这些手段只能起作用于一时。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报纸日益注重品牌的培育和建设。这里,本文想以武汉的都市报为例,谈谈品牌对于报纸媒体的重要意义、品牌建设的方式及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概括当前的都市报同质化现象,表现为三点:市场定位重叠、经营战略趋同、新闻报道雷同.在一座城市里,人们常常是看了一份报纸就不再需要看另外几份,报纸之问的替代性很强.总的说来,呈现出高度同质化的特征.这种由竞争而引起的高度同质化格局对报业发展有着非常不利的消极影响,不少专家学者都对此有过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广播电视广告经营分公司暨广播电视广告经营中心的成立,在业界引起了较大反响。统筹电视广告经营中心和广播广告经营中心、广播和电视媒体资源整合经营的模式,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2009年广告市场的"寒冬"来说,是一个很有力的举措。我为他们的创新之举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18.
王杨 《东南传播》2012,(3):43-44
在转企改制背景下,本文针对大连地区三份都市报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大连地区都市类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水平,指出大连都市报在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打造和提升大连都市类报纸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十多年来,都市报为中国报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她创造的骄人业绩、巨大财富和新闻传播理念上的众多建树,令其他报纸羡慕。在生存发展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许多报纸纷纷效仿。在这种新的形势下,都市报如何开创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20.
众智 《青年记者》2007,(10):83-84
都市报所面临的形势 中国的都市报最早创办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报业中最具实力的纸质媒体。然而自2005年起都市报发展进入拐点(有人称为“冰河期”),具体表现为,发行量减少、广告收入下降、效益下滑乃至严重亏损。2006年都市报广告收入又创新低(媒体调查最乐观的结论是同比增长了5%,多数媒体调查认为同比下滑2%以上),面对这一局面,一种观点认为“冰河期”是暂时的,冰冻之后是阳光明媚的春天。本人认同另一种观点:都市报由盛到衰是发展的必然。理由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