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做蚯蚓观察实验 让每个学生找两个大口罐头瓶,去挖活蚯蚓6~10条(注意教育学生实验后仍将蚯蚓放回去).瓶内各放半瓶泥土(不要压紧),然后将活蚯蚓平均放入两个罐头瓶中,将瓶子放在桌子下的黑暗处,就可以做实验了.  相似文献   

2.
刚上完五年级的一节自然课,学生小静就跑来告诉我:妈妈把她做实验用的蚯蚓连同饲养的罐头瓶一起给扔了。说完,她委屈地哭了起来。原来,自然课上研究了  相似文献   

3.
胆矾的研碎实验改进与补充教材第一页(实验2)蓝色块状的胆矾(或称蓝矾)在研钵内用杵把研碎过程中,固体表面出现“白痕道”,易使学生产生误解:颜色变化—物理变化—状态变化。改用石蜡代替胆矾做实验就可以克服上述缺点。补充实验如下:锯条锯木块;铁锉锉铁块。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理解物体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是属于物理变化。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补充教材第七页(实验1—1)用钟罩、水槽、胶塞、燃烧匙、酒精灯、红磷等完成该实验。在器材短缺的学校可改进如下:用水杯、罐头瓶(上下一样粗为宜)代替钟罩,脸盆代替…  相似文献   

4.
一、实验目的:让孩子知道蚯蚓有再生能力(一条蚯蚓分成两段也能成活);培养幼儿做小实验的兴趣。二、实验准备:带幼儿到园地里寻找蚯蚓(从观察蚯蚓的粪便和被蚯蚓钻松了的泥土着手,教会幼儿寻找蚯蚓的方法);通过观察法让幼儿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了解蚯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我常去看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或参与行政部门组织的生物教师考核活动。从中发现,虽有不少教师水平较高,但也有知识和能力都有某些不足的同志,不知道做某些实验,更不会指导学生去做这些实验。现举几例简谈如下。 一、甩死蚯蚓搞解剖 某乡镇中学一位教师在初中二年级上蚯蚓解剖实验课前,准备了一些浸泡好了的蚯蚓,还捉了些活蚯蚓放在广口瓶内备用。 教学开始,教师先作一般性讲  相似文献   

6.
蚯蚓对明暗环境的选择实验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生物与环境”单元中的第4个重要实验。该实验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继续探究动物(蚯蚓)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实验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科!学概念:生物(动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环境的改变将改变动植物的生存。实验也将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和环境的密切关系,为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7.
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必须让学生了解吸烟、吸毒的危害”。为此人教版的教材《生物》(第二册)在P68从病理学上作了深刻的理论说明,但作为未成人的初中学生,可能会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记忆。为此本人设计了如下演示实验,效果较好。 一、实验材料 干净的空罐头瓶两只,蛞蝓(鼻涕虫、具它如昆虫、蚯蚓等也可)两只、香烟一支、废纸一张,硬纸片两张。 二、方法步骤 1、将两只蛞蝓分别放入甲、乙两瓶中,点燃香烟,猛吸后迅速吹入甲瓶中,盖上硬纸片;点燃一张废纸,倾斜乙瓶、使烟雾扩散到乙瓶中,盖上硬纸片。注意使烟雾浓度尽量相等。 2、对比观察甲、乙两瓶约10分钟,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8.
据载,曾有一个中国教育考察团到美国一所小学听课。这是一堂自然课,老师讲的是蚯蚓。上课了,老师将课前准备好的一包蚯蚓放在讲台上.要求孩子们捉一条蚯蚓放在课桌上。由于孩子们都很小。或从来没有捉过蚯蚓,教室里顿时乱做一团,不时有孩子们惊恐的尖叫。老师站在一旁一直默不作声,这一过程一直持续了15分钟。终于每一个孩子都捉了一条蚯蚓放在课桌上了,这时老师才开始上课。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看桌上的蚯蚓有什么特点,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蚯蚓身上是一环一环的。”有的学生说:“蚯蚓贴地的一面是毛茸茸的。”老师都给予鼓励。一个学生说:“我做了一个实验,把蚯蚓切成两段,结果两段都还不停地动,说明蚯蚓生命力很旺盛。”老师大加赞赏。又一个学生说:“我也做了一个实验,我用一根线拴在蚯蚓身上,然后把蚯蚓吞到喉咙里,过了一会儿再拉出来看,结果蚯蚓仍是活的,这也说明蚯蚓生命力很强。”  相似文献   

9.
据载,曾有一个中国教育考察团到美国一所小学听课。这是一堂自然课,老师讲的是蚯蚓。上课了,老师将课前准备好的一包蚯蚓放在讲台上.要求孩子们捉一条蚯蚓放在课桌上。由于孩子们都很小。或从来没有捉过蚯蚓,教室里顿时乱做一团,不时有孩子们惊恐的尖叫。老师站在一旁一直默不作声,这一过程一直持续了15分钟。终于每一个孩子都捉了一条蚯蚓放在课桌上了,这时老师才开始上课。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看桌上的蚯蚓有什么特点,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蚯蚓身上是一环一环的。”有的学生说:“蚯蚓贴地的一面是毛茸茸的。”老师都给予鼓励。一个学生说:“我做了一个实验,把蚯蚓切成两段,结果两段都还不停地动,说明蚯蚓生命力很旺盛。”老师大加赞赏。又一个学生说:“我也做了一个实验,我用一根线拴在蚯蚓身上,然后把蚯蚓吞到喉咙里,过了一会儿再拉出来看,结果蚯蚓仍是活的,这也说明蚯蚓生命力很强。”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自然课赛课活动中,为了演示好真空不传声的实验,课前我做了多次尝试,结果均不理想。第一次因为玻璃钟罩容积大,学校又没有抽气机,用两用抽气筒抽气费时费力。并且玻璃钟罩密封不易,闹钟通过固体传声又影响实验效果,实验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后来我参考《实验仪器》上的改进方法,将玻璃钟罩改为小罐头瓶,将闹钟改为蜂鸣器,可音源声音本来就不大,一盖上盖子声音就已经听不见了,效果也不好。为了做好实验,我针对以上设计的不足之处,认真改进,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1制作材料直径12cm、高17cm罐头瓶1个(罐盖内密封圈须…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化学教科书第48面的演示实验(3-1)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是一个比较形象的实验装置。在教学过程中,对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在演示过程中易接受又形象,前后学生观察又清楚,确是一个结合教学实际的简易演示装置、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有几个不足之处,需待改进。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的改进。1 实验装置 实验整体装置如图1所示。2 装置的改进 a.做一个固定试管的架子(在方塑料水槽中配有现成塑料架)。 b.将两支试管改用破底试管(要求试管底部不平整为好)。 c.分别在两支试管口上配两…  相似文献   

12.
《动物和环境》一课中认识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学生做这两个实验,观察到了蚯蚓活动的结果,为使全班学生观察到蚯蚓的活动情况,我做了如下改进: 1.把8条蚯蚓放在一块玻璃板的正中间,用纸盒罩住。 2.把干土和湿土分别放在蚯蚓的两侧,并用黑色水笔在玻璃板上注明“干土”、“湿土”的字样。  相似文献   

13.
1当前自然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近日笔者听了12节不同层次(中心小学村级完小、初小)自然课,发现自然实验课教中存在以下3方面的问题。a.不做实验。听课中有7节应使用仪器行实验的(该校有这方面的自然教学器材),教师却一讲到底。在教学中,既不做演示实验也不引导学生做学生实验。重结论轻过程。b.做实验但成功率低。听课中有3节课师做了实验,但只是为实验而实验。教师把实仪器发给了学生,忽视实验过程的具体指导,学生盲目动手,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操作,去察、去思考。有些实验效果不明显,甚至是失的,教师置之不理,把参考资…  相似文献   

14.
观察目的:了解蚯蚓的一些生活习性。观察准备:广口瓶1个,活蚯蚓几条,泥土若干,绿菜叶、非绿色菜叶和枯黄菜叶的碎片,树叶,尺子2把,手电,煤灰(或面粉)少许。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实验前10~20天选择规格较大、去净泥土的蚯蚓若干条放入木桶或盆内,再用碎硬壳纸并拌水至湿润,置于光亮、通气良好处,进行培养(也可长期培养)。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蚯蚓较用泥土培养的具有如下优点:一是体  相似文献   

16.
生物是一门实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认真上好生物实验课 ,既有利于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 ,有一节学习蚯蚓知识的课(课前教师在每张实验桌上放了一条蚯蚓及各种实验工具)。教材上关于蚯蚓的前端与后端只用“根据环带的位置”一种方法来进行判断 ,但在教学时教师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请同学利用桌上的各种实验工具 ,想一想 :你能用几种方法来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进而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 ,操作实验。有的学生用手去摸蚯蚓的皮肤 ,发现蚯蚓皮肤上的刚毛有顺茬和…  相似文献   

17.
《动物和环境》主要讲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材中,编者将“蚯蚓的生活环境”实验作为一个主线和实例加以探讨,因此,指导学生做好这个实验,使学生懂得各种动物都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的。 做“蚯蚓的生活环境”实验,首先需要大量的蚯蚓,这  相似文献   

18.
关于催化剂的演示实验,现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普遍是以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进行演示的。例如氯酸钾分解制氧气是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能很快放出氧气。这两个实验都表现出了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但是在实验中我们很难看到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我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用重铬酸钾做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的变化过程能比较直观地表现出来。一、实验内容1.仪器和药品试管(15×150),重铬酸钾(AR),过氧化氢(AR),天平2.实验操作(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ml蒸馏水,1ml10%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19.
观察蚯蚓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一个基础实验,该实验材料易得,操作容易,因此,实验开课率较高。对于该实验有几个小问题值得教师注意,如果这几个问题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实验效果。笔者通过多年探索,总结出观察蚯蚓实验的几点经验,供同行参考。一、选好采集蚯蚓的地点虽然渔具店有袋装的商品蚯蚓出售,但为了让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笔者一般安排学生亲自到自然环境中采集蚯蚓。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疏  相似文献   

20.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及一题多解的方法都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设法多做演示实验,而且还应该创造条件将演示实验生活化、趣味化,在演示实验结束后,把分析过程、实验结果留给学生讨论,并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一、通过物理实验解释日常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初中物理浮力是怎样产生的”这节,笔者穿插了一个实验:将可乐瓶去底去盖并倒置,把两个不同色的乒乓球(一个黄色,一个白色)放入,白球置于瓶口,黄球随意放置。(如图甲所示)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