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中有正、反、合的认识论。认为人类发展和认识规律类似于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综合肯定的逻辑循环。我们借用这个概念,来看看从传统出版到互联网出版,再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出版,以认识它们的基本特征。历经千年的传统出版为正。这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是它的正统性和权威性。在中国出版是一种特权,是社会认可的象征,它不仅需要作者的  相似文献   

2.
3.
今年是清华大学102年校庆,距2011年"百年校庆"已过了2年,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百年校庆图书"也正在从"献礼书"长成为"长销书"。看到众多的读者从"校庆图书"中获得滋养,我们不禁自问,百年清华的学术精神,能给当前的国民阅读以怎样的启示呢?我们一直呼唤有价值、有品质的阅读,如《中庸》里所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清华一代国学大师的学风,为我们的阅读树立了典范。清华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办国学研究院,从此便有了学贯中西"四大导师"的盖世传奇,在学术界声名鹊起。梁启超是我国杰出的学者,1925年担任清华国学  相似文献   

4.
有学者认为,博客已经成为继bbs、QQ、email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很多传统出版也顺应时势,开始博客出版匆匆联姻,谋划出博客书、博客杂志等多种共生模式。从竞争对抗到和谐共生,这个过程给传统出版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张楚 《传媒》2014,(10)
正自从人类社会开始阅读时起至今,阅读载体和阅读方式不断地经历嬗变。从甲骨到竹简,从布帛到纸张,再从传统的电视电影到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网络,以及以网络和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只要阅读载体发生嬗变,阅读方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改变具有必然性、进步性、革命性的特点。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大多进行深阅读,进行深层次思考。深阅读是人们为获取文化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培养个人修养与思维能力为目的的阅读方式。近十几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数字传播技术的更新换代,人们的阅读心理发生转  相似文献   

6.
阅读经典是大学生了解自我、理解人生、健康成长的"必备工具"。对于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来说,读经典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增加学识,更是在喧嚣世界寻找心灵宁静的一种方法。经典阅读推广,不仅需要依靠承担社会教育职责的高校图书馆,更需要个体的互动与认识。  相似文献   

7.
据《人民时空》报道: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图书市场,电脑图书几乎是最为活跃动荡的一个板块。今年最受大家关注的无疑是“计算机图书4强”和“电脑图书15联”的相继成立,本已变化多端的市场格局似乎又开始了新的分化组合。 “15联”的酝酿,正值“4强”全国联展如火如荼之时。隶属于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以出版电脑图书为主的万水公司的发行感受到“4强”的明显压力,遂萌生与其他出版社联合的想法。他们首先与希望电子出版社试探性接触,结果与对方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8.
一切事物都仅属于一个时代,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性规律。但对时代的判断和对事物的认识,以及对规律的把握,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2012年有两大"是非"在受"数字化"和"转企改制"浪潮冲击而短暂"迷失"之后,重归"主航道"。一是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对立局面,向着以内容为核心的全媒体出版转型,这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变局,是把数字出版纳入正常出版轨道,使之符合出版规律的变局;二是转企改制之初一度过热的"经济指标"退回到  相似文献   

9.
戴维  远山 《出版参考》2009,(3):39-39
他可真像旧上海的学徒 不熟悉的人会以为沈昌文是沈从文的什么人,其实两者并无干系。因在文化出版界执役多年,沈昌文被尊称为“沈公”。连王蒙也说,沈公是八九十年代文化界的一个角色。  相似文献   

10.
“播客(Podcasting)”是一种新技术,也是一种新兴的传播理念。它可以使“人人皆为(广播)播者”成为可能,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个人的“广播秀”节目,并可将之上传因特网进行网络发布;与此同时,每个人也可订制自己喜欢的“广播秀”,并同步下载到MP3等“随身播”接收设  相似文献   

11.
站在全媒体和快阅读时代的当口,报纸应当如何持续创新?文本表达形式的创新是重要路径之一.4月16日,中国创办最早的都市报之一《华西都市报》再次改版.当天的头版主图“修车骗局”是此次改版追求“图示常态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移动阅读点亮出版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5月16日,第六届方正数字出版产业峰会如期召开。与以往五届不同的是,本届峰会全部采用网络形式,打造"永不落幕的出版峰会"。在此次网络版数字出版峰会上,移动阅读成为出版界人士以及网友关注的焦点。由出版社、数字出版技术  相似文献   

13.
跨媒体出版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策划、组织、编辑和管理的系统架构,其实质是通过"一次制作,多元生成"发挥范围经济效应,打造出版传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占领细分市场和不断满足消费者偏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溯了《万历十五年》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历程.该书经历了从“出版传奇”到“流行阅读”的出版过程.而对于其“流行”背后的原因,本文从叙事的新奇、历史观的革新与文本解读的丰富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出版专业办学历程,描述了其办学实践在面对产业变迁、学科转型、教育改革的三重压力时,如何从初创时专业定位的游移困境中挣脱,走上了先“去出版”而后“再出版”式的专业发展之路。“去出版”意味着要深刻理解产业现实及人才需求;“再出版”则意味着要理顺专业内涵与办学实践的关系,找到建设专业特色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6.
陈邦武 《编辑之友》2017,(12):19-22
以跨屏、跨界、跨时空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应用极大地开拓了出版的空间,体验出版因此而成为新潮.主要表现在:其一,“终端+”:人机一体模式;其二,“平台+”:产消一体模式;其三,“场景+”:线上线下一体模式.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出版机构应该加快内容的创新应用,包括技术格式、商业模式、移动模式、社区模式等,从而真正实现从专业模式到用户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称,十二五期间,中国要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转变。柳斌杰透露,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国报纸发行量将突破500亿份,稳居世界首位。世界报业协会公布的世界日报百强中,中国占了25席。目前,全国已经组建49家报业集团,非时政类的报刊已有1200多家完成转制,下一步还要继续推进。  相似文献   

18.
吴伟 《出版广角》2011,(1):31-32
我们没有输出思想,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思想,中国的文化底蕴深厚,遗产丰富,现在经济又高速发展,确实具备了向强国迈进的条件,但是如何影响世界,如何让世界了解我们、理解我们,与世界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友好关系,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是一个想做强国的国家一定要做的事。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图书馆——从倡导阅读“传统经典”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传统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石,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备内涵.鉴于国人疏远阅读纸质图书的趋势,提出了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过程中应思考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0.
邢若南  袁玖根 《传媒》2016,(6):94-96
智能手机的普及带动了移动终端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阅读状态。本文论述了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阅读方式的改变及影响因素,并对大学生的阅读特点进行分析,从加速数字化转型、搭建移动终端平台、利用大数据洞悉大学生阅读趋向三方面探讨传统出版行业的应对措施,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