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国家主义派是本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的一个以反共反人民为特点的政治派别。正如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所说:“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他们始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派,其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和国民党右派。” 这个反动派别,为了欺骗群众,掩盖其反动实质,盗用了五四时期的革命口号,运用了国家、民族等冠冕堂皇的字眼,加之他们的骨干分子多数有教授、学者的头衔,曾经欺骗了一些青年,在中国现代政治思想战线上掀起了一股恶浪。因此,进一步揭露其反动实质,对当前的斗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政治思想战线上曾对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国家主义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争.通过这场斗争,中国共产党揭露了国家主义派的反革命罪行,粉碎了他们的反动谬论,进一步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一国家主义派的代表人物是曾琦、李璜和左舜生等人.他们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曾参加过当时的进步组织少年中国学会.但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这些人很快就走上了反革命的道路.为了阻挠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受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大陆地区对西山会议派的研究长期继承着一贯的政治定性。上世纪60年代以后,港台地区对西山会议派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随着两岸学术交流的不断加强,大陆地区方才逐渐摆脱各种因素的干扰,“西山会议派”的研究才得以多元化、正规化、学术化。而在对“西山会议派”进行总体研究的同时,后期的“西山会议派”还是不是一个政治派别,这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和环境的刺激,留美期间,罗隆基参与创建了国家主义团体———大江会,撰写了大江会宣言,阐释和宣传了大江的国家主义,即中国人民谋中华政治的自由发展、中华经济的自由抉择、中华文化的自由演进,并企图以国家主义来拯救中国。他的思想是幼稚的,但绝不是反动的,其基础是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5.
论抗战时期的中国青年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党又称国家主义派,最早发源于“五四”时期的少年中国学会.当时的少年中国学会分为两派:以李大钊、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派,最终走向了共产主义;以曾琦、李瑾、左舜生等人为首的一派走向了国家主义.国家主义派鼓吹“国家至上”,以此为思想武器,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而青年党在建立之初是反共的,但他们又不是一直反共的,曾经既反蒋又反共.而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民族危难之时,每一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都奋起抗日之际,青年党也改变了方针,提出“政党休战”的口号,拥护国民党抗日,同时与中共积极接触,接近中共,附和抗日民主运动.此时的中国青年党是具有进步性的,而对此段的研究不深的人,仍然认为青年党是反动的.虽然抗战胜利后青年党逐步从民主同盟中分化出去投靠了国民党,但是在抗战时期青年党的表现是积极进步的,应给予肯定.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家主义的兴起和演变,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德意志国家主义的接受史,它源于中德历史的某种亲和性。梁启超、醒狮派和战国策派代表了中国国家主义思潮的三个阶段,他们都以德意志国家主义为灵感的源泉。随着民主危机的深化,中国国家主义思潮经历了一个右翼激进化的过程。德国式的国家主义与启蒙运动传播的西欧自由主义有着天然的紧张。同样,我们在中国国家主义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张力。  相似文献   

7.
“人权派”是20世纪30年代初出现的一个政治派别。它们针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提出了“保障人权”和“思想言论自由”的主张,在当时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试对“人权派”的政治主张及其所起的作用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人权派”是20世纪30年代初出现的一个政治派别。它们针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提出了“保障人权”和“思想言论自由”的主张,在当时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试对“人权派”的政治主张及其所起的作用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主义的兴起和演变,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德意志国家主义的接受史,它源于中德历史的某种亲和性.梁启超、醒狮派和战国策派代表了中国国家主义思潮的三个阶段,他们都以德意志国家主义为灵感的源泉.随着民族危机的深化,中国国家主义思潮经历了一个右翼激进化的过程.德国式的国家主义与启蒙运动传播的西欧自由主义有着天然的紧张.同样,我们在中国国家主义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少年中国学会本是一个松散的学术团体,强调思想的兼容并包,倡导社会运动,排斥政治运动。但是随着中国国内局势的变化,鼓吹和投身政治已成为一股浪潮。除少部分会员仍坚持学会初衷,大部分会员则开始信奉和实践政治理念,其中之一即国家主义派。作为学会“灵魂人物”的王光祈是始终坚持学会初衷的代表,他与国家主义派成员(特别是其领袖)私人关系交好,但思想分歧较大。当初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发起少年中国学会的双方,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梳理双方的关系有助于理解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主义派非常重视教育,从国家主义的代表人物费希特到中国的国家主义派,都将教育看成振兴民族国家之关键所在。因此,他们关于教育宗旨、教育目的、具体教育措施、教师培养等问题的论述非常细致,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教育思想。无论是教育理论,亦或教育举措,无不渗透着国家主义思想的精神核心,即以国家为第一要义,并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2.
1 在繁杂纷乱的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舞台上,曾有一个代表自由民族资产阶级1 利益、愿望和意志的政治派别,这就是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一年以胡适、罗隆基为代表的,以“人权”为旗帜的“人权派”。他们公开主张人权和实行民主政治,并发起了“人权”运动。它的成员多数是以胡适为首的“新月社”成员,故亦称“新月人权派”。它们人数虽不多,活动时间也不长,但其政治思想和主张对当时中国资产  相似文献   

13.
芦垚 《学习之友》2012,(7):22-25
挚友最初是对手 中国共产党并非一出生便一呼百应、天下归心。1925年,留美归来不久的闻一多以反对共产党而闻名。这位日后著名的“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当时还是共产党一个主要的舆论对手——国家主义者。在北大的几次国家主义派召开的反苏反共大会上,闻。”。多毫不讳言:“现在北京的共产党闹得不成话,非与他们先于一下,唱唱花脸不可。...  相似文献   

14.
(四) 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在旅欧青年中,以曾琦、李璜为首的一些人,标榜信仰“国家主义”,被人们称为国家主义派。一九二三年以后,国家主义派构成了旅欧总支部在旅法华人中的主要反对势力。其始,国家主义者倡导“国家至上”,实则否认中国社会的尖锐阶级对立,否定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对地主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他们说:“中国目前之大患,不在列强之压迫、  相似文献   

15.
清流派是同光年间一个重要的政治派别,它的出现与当时的政局密不可分,并不可避免地与当时的主要政治派别产生了一定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清流派在外交政策和内政上对洋务派的抨击和支持,说明清流派与洋务派的关系及其对晚清政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拾名是何其芳、方敬、吴天墀等人早年的新文学朋友。作为国家主义派文艺代表诗人之一,拾名在诗歌、小说等方面的创作实绩展示了国家主义派文艺的独特追求。国家主义派文艺基于生物史观和集团主义的文艺主张,对"五四"新文学中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文学观是一种反拨,而对其科学、民主的精神则又有所发扬。国家主义由五族共和到十族以上的联合再到人类共和的国家想象也塑造了拾名作品中独特的家国经验与国族想象。  相似文献   

17.
杨度在礼法之争的最后关键时刻,毅然支持法理派沈家本制订的新刑法,并提出了资产阶级的国家主义法律思想。认为家族主义及其法律是造成中国积弱的根本原因,以家族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清朝旧刑律与立宪宗旨不符:沈氏的新刑律依据国家主义,符合宪政精神,应予通过。杨度的国家主义法律思想具有冲击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进步作用。这是他君主立宪政治主张和强烈爱国主义思想在法律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杨度在礼法之争的最后关键时刻,毅然支持法理派沈家本制订的新刑法,并提出了资产阶级的国家主义法律思想。认为家族主义及其法律是造成中国积弱的根本原因,以家族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清朝旧刑律与立宪宗旨不符:沈氏的新刑律依据国家主义,符合宪政精神,应予通过。杨度的国家主义法律思想具有冲击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进步作用。这是他君主立宪政治主张和强烈爱国主义思想在法律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清末谘议局究竟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机构?活跃在谘议局的立宪派又应当如何评价?这是目前史学界存有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由于清朝幅员辽阔,各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资本主必发展的程度不一致,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特点不一样,反映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利益的立宪派的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因而对各省谘议局应进行具体分析;对立宪派也应该分地区分阶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本文拟从分析清末湖南谘议局的政治活动及议员的特点入手,探讨辛亥革命前夕湖南立宪派的政治态度及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史学界对国民党改组派(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的研究,颇为活跃,获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从目前情况看,多数人在下列一些问题上有了共同认识:改组派是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特别是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矛盾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改组派的许多主张带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色彩;改组派的政治主张与其社会实践有很大矛盾;改组派的组织状况极为复杂,其上层领导集团同基层组织、一般成员有很深刻的矛盾;改组派在当时是颇有影响的、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