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常接到家长提出的古怪要求:何老师,请不要给我孩子作文打高分。他在您这里得到高分,一到考试就遭遇惨败。别的老师看他写的文章,也评价不高。我无法答应,坚持给孩子打了高分,因为我发现了他的进步,看到的是文章中的可取之处。拿来儿童被打了低分的文章一看,似乎这么打分也有道理。倘若由我来评,却也不至于那样低。这里隐藏着一个大家都看得见,但没有弄明白的问题:作文评改,人为因素有多少?有人为因素是不需争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语文能力?语文能力关键在于阅读和写作水平。一个学生,如果口才过人,文笔绚丽,即使语文考试不及格,我们也不能否认他有很高的语文能力。与此相反,一个学生,如果口头表达不佳,作文写的平庸乏味,哪怕他考试拿到高分,我们也不承认他有很高的语文水平。所以避开作文教学耗时费力却无功效的咻咻之声,我依然在作文教学中进行着艰辛但快乐的学习探索。现把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作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的作文一次次被老师当范文,同学们赞不绝口;我的作文一次次发表在杂志上,大家交口称赞。大家认为我是作文小能手,其实,我也有不想写作文的N个理由的小秘密哩!理由一:太耗时间。磨蹭本来就是我的"致命弱点",再加上作文需要思考、修改、誊写。原本足足的考试时间常常因作文而来不及,导致我与高分失之交臂!而平日一写作文就把我玩的时间全部"占  相似文献   

4.
陈娜同学一直是一个我比较欣赏的学生,不在于她能得高分,而在于她的考场作文让我觉得美、真实、有生活气息,当然也是含蓄的.她在作文话题为"细节"的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上写了一篇"非典型性"考场作文,却依然得到了典型性的好评与肯定,这不禁让我想谈谈关于考场作文"含蓄"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小灵信箱     
小灵: 我平时爱好作文书,脑子里积累的资料也不少,但是要写起作文来,便脑子里空空。所以考试时总拿不到高分,请你为我出个点子。  相似文献   

6.
熊勤华 《成才之路》2012,(32):31-31
作为一位青年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体会最深刻的是:学生写作文时,写自己身上发生经历过的、自己听闻到的题材,则下笔流畅,文字空灵。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的作文流于形式,寻章摘句无病呻吟。有的学生为了在考试中拿高分,急功近利,有意识地背诵一些所谓的示范作文、满分作文来应付考试。一旦缺失了"真我",作文也就失去了灵魂,学生也陷入了迷惘之中。随意地翻开学生的作文,这样的现象会少吗?如写亲情的文章,有的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的奶奶三年前永远地离开了我,只要时光倒退三年,我可以付出一切。  相似文献   

7.
<正>高考新材料作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文体不限"。笔者曾多次参与高考作文评卷,在近年来所阅到的试卷中,感觉写议论文体的考生占了绝大多数,其中虽然也不乏精彩之作,但更多的却只是泛泛而谈,无深度、无新意的平庸作品,这类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一篇能进入一类卷的高分作文,亮点自然很多。但对于一篇考场议论文来说,能否选择好论据材料是作文是否能获取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就写作学而言,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更重要;就阅读学而言,材料的丰富独特极易对阅读者产生心灵的震撼。我觉得:作  相似文献   

8.
终于考完试了.我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得意洋洋地想:这次的作文有两个题目,一个看图写话,一个写风景.我选择了看图写话,写得别具一格,一定能得高分.见同学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聊着考试的事,我也好奇地凑了过去.一问,大多数同学都写了风景作文,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女同学选了看图写话,而且大家都认为写看图写话很容易被扣分,一些同学还在我耳边"吹风":"你赶快去向老师‘自首’吧!"我的作文会不会真的被扣掉很多分?我开始担心起来.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7,(11)
[表现]作文虚浮与庸俗我们的学生不是在作文,而是在做文,是为了考试,为了高分而做华丽文,做虚假文。可怕!一是"诗意"朦胧,掩饰自然的话语。如一次以"文化快餐"为话题,一学生习作《文化快餐品读之感悟》中有这么几段话:  相似文献   

10.
中考语文考试中,作文得分多少已成为语文成绩好坏的关键.如何才能写出高分作文呢?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立意是拿高分的首要务件: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是拿高分的必要手段;创新是拿高分的重要原因;好的开头和结尾是拿高分的保证.本文从以上几方面阐述了中考作文得高分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作文"假、大、空"的现象由来已久.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人们进行了不少的探讨,也提出了很多解决的办法.可是至今仍然无法彻底改变这一现象的泛滥.看看我们现在的中、高考作文,依然大量充斥着虚情假意、大话套话.在南开大学文学院大一新生的一次座谈会上,同学们透露作文得高分的"三诀":一"套"--考试之前苦背数篇不同类型的范文,考场套用必有好处;二"凑"--用名言警句来凑字数、加大深度定然管用;三"编"--只要情节打动人,编造"家破人亡""四肢残疾"也很有用.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几乎没有自己真实的东西了,说的不是自己想的,写的也不是自己的文字.究竟是什么导致学生作文不能"我写我思""我抒我感"呢?我以为,是作文教学的观念、手段、评价整个体系都在迫使或者诱导学生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  相似文献   

12.
徐正安 《广西教育》2013,(14):57-58
作文在语文考试,尤其是中考语文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甚至有"得作文者得语文"之言论。但面对如此权重的作文,很多考生却一筹莫展。纵观历年来在作文方面失利的考生,文章往往是平铺直叙,平淡无奇;或是艰涩难懂,不知所云;更有甚者,还偏离了主流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反观一些文章,即使文笔不是特别优美,结构不是特别精巧,但立意凸显,体现时代气息,因此获得高分乃至满分。由此可见,作文当以立意为先,意高则文胜。  相似文献   

13.
"50分以上的考试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对此观点我深表认同.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面对现实,别总想着培养学生写出高分作文来.那些高考"满分作文"看上去很美,能学到的学生很少,所以我从来不给学生讲满分作文.王栋生老师说:"一名语文教师的教学对象有五十多到一百多人,每一年全国有近千万高中毕业生,这就不能不思考,我们的写作教学究竟要培养什么,并能让学生在未来‘剩下’些什么了."我认为,写作教学应该面向"大众",这样才能让学生离开学校后还能剩下一些东西.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可是作文很难,特别是小学生作文更难,因为他们才开始写作文。因为难,学生写作大多是"为作文而作文",老师的教学则变成了"为高分而作文"。为了让学生得到高分作文,每次作文训练时,很多老师都喜欢弄两篇"下水作文",因而,越来越多的学生作文言辞相似,大意相同,千人一面,万人一腔。有些老师还教学生背优秀作文,考试考到了照着葫芦画瓢,致使假大空作文、"克隆"作文泛滥成灾。如何做好作文教学工作呢?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的我有些困惑,通过实践摸索,我对小学作文教学有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题目】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命题意图和解题思路】要想写好一篇中考的高分作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考试作文中的一类卷,考生必须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注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例如,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这个作文  相似文献   

16.
<正>四川省广元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昝某写的期末考试作文《我真想不考试》,在网络上引发大量围观,甚至还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热议———鼓励学生说真话没错,但考场作文如果太"另类"或存风险。语文老师打高分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广元实小五年级的语文卷出了两道半命题作文:"我真"和",我想对您说",可任选一题。昝同学选择了第一题,并补全标题为"我真想不考试"。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语文学科重头戏——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了半壁江山。在每年的高三复习迎考中,作文训练让高三师生颇费心思,师生们花了很多时间,可作文成绩见效甚微,极大地影响了高三学生复习信心和积极性。作文写得好与坏可以说对语文成绩高与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写好高考应试作文呢?我认为考场作文要想得高分,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标题、开头、构思、结尾、卷面,我将之归纳为"五好",即标题好、开头好、构思好、结尾好、卷面好。一、标题好标题即文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因为是网上阅卷,阅卷老师首先看到的是文题,好的文题能一下子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给阅卷老师留下好的印象,以达到获取高分的  相似文献   

18.
吴国梁 《考试》2010,(4):17-18
无论是高考满分高分作文,还是平时考试训练的优秀作文,虽然说形式题材也算得有多样性,但总觉得有那么一些遗憾,读来却总感觉到有些理性有余,情趣不足。  相似文献   

19.
张玉蓉 《语文天地》2011,(22):59-60
中考作文凭借什么赢得高分?有人认为是华美的语言,文采飞扬自然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有人认为是深厚的历史文化,调动积累再现古人生活场景,阅卷者一定会加分;也有人认为是有创意的形式,形式的创新给阅卷者耳目一新之感。以上看法均有其道理,但都不是考场作文赢得高分的决定性因素。笔者参加了南通市2011年中考作文阅卷,体会颇多。中考作文要得高分,必须完成作文"三级跳"。起步:准确把握题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作文评分过低.教师普遍喜欢从中段起分,八十五分称是高分,一般是六、七十分.不及格者每每有之.因而,学生把作文得高分视为畏途,教师把作文评高分当作禁区,严重地挫伤了学生作文积极性.造成作文评分过低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