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化媒体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舆论形成与传播的方式。本文从现象思考、性质辨析、类型划分三个角度对社会化媒体中的舆论失焦进行了探究,从技术、内容、受众、平台四个维度分析了社会化媒体中舆论失焦现象的成因。研究发现,社会化媒体中的舆论失焦应对问题已经成为公众舆论引导和社会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着重从技术约束、内容赋能、平台责任、分级治理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众声喧哗的"后真相"时代,事实让位于情感、观点与立场,网络舆论失焦现象频频发生。本文结合现实案例,从大众媒体、受众、自媒体平台以及政府等多方面分析后真相时代舆论失焦产生的原因。社交媒体的情绪动员、互联网时代的受众狂欢、官方认证的姗姗来迟以及平台方的低调助攻都为舆论失焦提供滋生的土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真相"时代网络空间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经济建设发展中,后真相时代慢慢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研究探讨的主要课题,此时新闻舆论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征,舆论失焦现象加剧,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成为新时期发展关注的焦点。根据后真相和舆论失焦的理论知识,系统了解近些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突发事件,分析后真相时代下舆论观点的非理性、舆论主体的转移性、网络环境的固化性等特征,明确舆论失焦现象的形成原因,主要从受众、自媒体、社会这三方面入手,根据反思内容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有助于在规划优化舆论环境中保障新媒体技术平台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疫情冲击下舆论呈现出信息冗杂、舆论失焦甚至舆论极化的现象,以"央视新闻"微博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通过多样报道、权威发声、视点下沉的方式对舆论加以引导,打赢了疫情舆论攻坚战,为主流媒体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5.
徐轶瑛  陈琬 《现代传播》2022,(8):162-168
随着“流量”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社交媒体从传播空间、传播主体、传播议题和传播机制上推动了议程设置失焦的产生即为刻意迎合公众的某种需求而罔顾事件的本质属性、过度消费其他属性,造成事件中心议题边缘化、严肃问题消遣化、复杂事件片面化。戈夫曼的戏剧理论为理解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现象及其生成机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从戏剧舞台、角色、剧本及表演活动四个角度思考社交媒体的特性,进而引导人们对社交媒体上议程失焦频发原因的分析:社交平台的舞台极化、传播主体的角色狂欢、新闻剧本的议题解构、传播机制的表演体系变迁成为社交媒体发生议程设置失焦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建构了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失焦分析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媒介化社会程度的逐渐加深,媒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媒介传播中的突发公共事件比以往受到更多的关注、引起更大的重视、激起更广的讨论。与此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用户拥有便捷的发声渠道,诉诸情感进行“狂欢式”表达成为舆论现象。众声喧哗之下使得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场更加复杂甚至频频出现舆论失焦现象,不仅影响了正常的舆论环境,还加剧社会治理的难度。分析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失焦现象并提出相应对策是避免风险衍生、矛盾扩大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茶水发炎”事件本是一则地方性新闻,但刚推出就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和广泛的争议。主要原因在于这个事件在体现我国当前媒体、政府和公众舆论的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征自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成为公众表达和诉求的主要平台,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成为政府社会管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政务微博是当前政府与网民良性沟通、引导舆论、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优势平台。  相似文献   

9.
住自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成为公众表达和诉求的主要平台,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成为社会管理最最要的工作之,而政务微博是当前政府与网民良性沟通、引导舆论、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优势平台。  相似文献   

10.
"微笑局长"事件既是一件网络反腐事件,同时又是一起典型的网络群体事件。网络群体事件是近年出现并频发的网络现象,其舆论传播机制主要表现为一个连续的前后延续过程,包括五个阶段。文章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分析了各个阶段不同的舆论表现特征和舆论引导的优劣,并就政府治理网络群体事件提出建立政府响应机制、信息公开原则及行政问责机制等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突发性事件中,媒体往往担负着信息发布过程中"舆论领袖"的重要功能,是引导舆论、动员社会、帮助政府缓解危机的重要力量。在香格里拉大火事件中,媒体以"爱心式动员"、"思考式动员"和"排怒式动员"三种舆论动员形式影响着事态的走势和进程,搭建了媒体、公众、政府三者之间的信息通路,在应对危机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于泛娱乐化现象的批判,大部分矛头直指大众媒体。但在对微博近期的舆论势头观察看来,民间舆论场中的泛娱乐化现象在逐步增多,主要特点包括:由意见领袖带头、娱乐的对象性质涉及严肃社会事件、形式多种多样、出现时间滞后与主体事件舆论热度。这种现象出现是多维因素作用的结果,商品化经济环境作为社会大背景;滋生了后现代主义反叛思想,追求公众的话语权;微博平台创造了民间舆论起势的机会;加上社会压力增大,负面新闻引起的抑郁心理亟需释放,本我叙事要求亟需得到满足等原因。最终形成了微博民间舆论场泛娱乐化的乱象。虽然在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意义,但也要注意到其本质是精英话语权的隐形,呼吁关注社会焦虑心理以及促进法治观念的普及。  相似文献   

13.
杨小燕 《新闻世界》2013,(8):112-113
自媒体时代,沟通的自由性、交互性、主体的广泛性和平等性,使公众意见和社会公意的表达有了现实的可能。2013年1月发生的80后美女副市长事件在网络空间迅速传播,引发公众舆论一边倒的质疑声。本文主要分析公众舆论情绪化的原因,并对正确引导网络时代公众舆论提出几最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面对如今社会上更多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尽管政府与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强大的公众舆论面前却逐渐显示出薄弱和不足,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后怎样更有效地解答疑问、引导舆论,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将以"7.23动车事故"为例来探讨公众舆论的形成,着重分析该事件形成舆论的意见交流场,并略谈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引导舆论朝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熊萍 《编辑之友》2011,(8):51-54
当前公共危机事件频发,这不仅对政府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媒体舆论引导提出了新课题。舆论作为公众表达意见和诉求利益的重要手段,具有很强的力量。媒体作为"舆论的放大器",正确引导可以稳定公众情绪,协助政府妥善、迅速地处理危机,甚至化危机为转机;若引导  相似文献   

16.
政府形象的媒体公关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一些公共危机事件和一些对.政府比较负面的事情都是很难免的,而在这个讯息和媒介高度发达的社会中,闭塞消息传播的渠道又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部门就必须学会与媒体打交道并运用好媒体开展好政府形象公关。除了强调正确的舆论引导之外我们还必须学会处理发生公共危机事件时的公众舆论引导,并在负面新闻事件中掌握舆论传播之法.用事实来引导舆论发展,以危机为契机.化弊为利,最终维护好政府形象并有力地提升政府地位。  相似文献   

17.
所谓社会热点问题,是指在一段时间与范围内引起公众舆论高度关注的某一社会现象、新闻人物或事件等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报道,是指大众传播媒体对其关注程度的介入,并通过介入将舆论引导至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8.
梁佳玲 《新闻世界》2014,(4):309-310
由新闻报道产生的舆论效应是由媒体和受众共同造就的。“道德事件”容易催生非理性的报道和公众意见,引发道德审判。笔者由媒体对北京大妈“讹”外国小伙的乌龙报道出发,联系过去一系列的相关事件如彭宇案,从媒体标签化报道使得公众产生的先入为主和刻板印象,到公众对此类事件妄下的道德判断,对媒体对“摔倒讹人”事件的一再关注以及由此引发非理性道德审判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回归媒体应恪守新闻的道德规范和舆论应保持的道德理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传播技术进步、媒体格局变迁、社会阶层分化三方面对公共事件中舆论引导策略转型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公众关联方式和信息发布权力关系的改变、都市新闻的崛起和民间新闻的勃兴、社会阶层的分化和中产阶级的壮大等是舆论引导策略转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林景 《视听》2016,(12):95-9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以往的传播模式,公众言论的自由化、便捷化以及传播平台的扩大,都使公众言论在网络舆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近几年来,新闻反转频频发生,不仅是公众言论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折射出新闻媒体公信力的缺失。新闻反转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新闻事件的认识,舆论的引导经过新信息的曝光,有可能发生反转,从一方导向另外一方。本文将以"成都女司机遭暴打"事件为例,分析网民舆论与新闻反转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新闻反转现象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