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美育是学校教育的新理念,课程与美育的深度融合是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实施的重要路径。课程美育具有目标的整合性、资源的丰富性、过程的情智性、方式的浸润性、境界的超越性等特征。课程美育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有助于课程美育价值的实现、美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教师职业体验的积极化等。课程美育的类型有学科课程美育、活动课程美育和隐性课程美育,课程美育的层级包括国家课程美育、地方课程美育和校本课程美育。课程美育的实施策略多种多样,包括理念引领策略、资源开发策略、活动组织策略、氛围营造策略、技术赋能策略、评价激励策略等。  相似文献   

2.
开发和实施美育课程是中小学推进美育的重要途径。新时代中小学美育课程要致力于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涵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审美精神和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内容上要包括文化艺术美、自然环境美、人文社会美、科学技术美等方面。为了有效提升中小学美育课程的实施效能,需要搭建一体化的中小学美育课程框架,开发相互衔接的中小学美育教材,挖掘潜在的中小学美育课程资源,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美育意识与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青少年国际理解的教育是全球化和我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教育目标方面将国际理解素养融入我国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从教育内容方面开发国际理解教育的显性与隐性课程,从教育过程方面改革拓宽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渠道。  相似文献   

4.
隐性、显性课程有效衔接之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课程有隐性和显性之别,两者在学校教育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隐显性课程进行有效衔接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开发显性课程中隐性课程的功能,隐性课程的建设充分考虑显性课程的教学要求,隐性课程显性化及显性课程隐性化是隐显性课程衔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面对学校组织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诉求,核心素养有效落实成为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兼顾课程改革的历史性和现实性,以历史课程改革为个案,遵循课程的学术性和教育性,检视以往课程改革在目标、内容、主体、空间之得失,进而在真实的教育实践情景中建构目标、内容、主体、空间多维融通的历史课程样态,提出具体策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核心素养规约着学校教育的方向、内容与方法,也为馆校合作的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视角。核心素养和馆校合作的适切性缘于对"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诉求的共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准确地表征了馆校合作课程资源的内涵,并从工具性价值、个体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三个维度,为课程资源开发提供向度。首先,利用叙事、体验和空间开发课程的"文化基础"资源;其次,利用展品的"留白"、数字化资源和场馆的生命关怀开发课程的"自主发展"资源;最后,利用主题展览与社会服务的结合、纵横双维的多元文化比较与理解以及场馆开展的创客教育开发课程的"社会参与"资源。  相似文献   

7.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合理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顺利达到预期目标、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并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成为教育研究的新热点,也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需要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应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操作步骤,一般为:解读课程教学目标,根据目标寻找资源线索,依据线索多途径开发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的结合,创造性多方式利用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9.
课程美育是进一步彰显课程的美育价值,以整体性和全局性的思路,全员、全程、全方位地推进各学科课程与美育理念同向同行,将美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的一种整体美育理念。课程美育要求在课程目标中蕴含“美”的素养发展,在课程内容上展现课程育人的审美品性,在课程实施中践行以“美”育人,在课程评价上观照课程的美育功能。课程美育以实现人的自由而身心和谐发展为根本追求,以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内在要求,以挖掘课程中美育资源的内生意义为实践取向,以拓展当代美育前沿为发展方向。为此,需树立课程美育理念,建立多维立体的课程美育协同体系,坚守课堂场域美育主渠道,提升教师的课程美育意识与能力,达成课程美育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将张大千艺术资源引入内江小学美育课程,对弘扬传统文化和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双赢的决策.开发和利用宝贵的大千艺术资源库,应在秉承三级课程资源有效衔接、利用教师为开发主体和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课程开发理念下,通过校本研训、学社联合、活动展示、依托网络和课程建设等多条路径,使其转化为地方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促进内江地方美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卢英娜 《教师》2022,(17):15-17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美育对学生德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课程资源是高职美育的基础,但目前高职院校对美育通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重视度不足、教学资源分散、缺乏创新性等。基于此,文章首先论述美育通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美育通识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改革策略,以期全面发挥美育育人价值,为高职院校美育教学改革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2.
乡土资源是农村教育的瑰宝,将乡土资源有效利用于幼儿园美育课程中,可以为幼儿提供玩乐、思考、创新的乡土课程,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并进一步丰富幼儿教育资源,推动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近年来,农村幼儿美育教育在内容上不断深耕乡土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但是,在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对乡土资源了解欠深入、乡土资源运用意识不强、乡土资源教学形式不够丰富等问题。本文从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美育课程中的运用现状出发,分析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美育课程中内容设置、区域打造、活动研发等方面的有效运用策略,希望可以助力乡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开发乡村美育教育新路径,进一步推动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3.
隐性课程的显性设计意指在学校环境中,把特定教育内容有意识地附着于具有特定功能的载体之上,进而对受教育者产生潜在影响的一种课程设计.它以体现课程的意识性特征为前提,并因载体属性和教育环节的多重性而成为可能.多元主体针对特定内容在不同载体上的操作使得隐性课程显性设计有了丰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学生鉴赏美、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当前高校的美育教育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传统的课堂学习并不能充分满足美育教育目标的实现,高校美育教育应充分认识隐性课程对美育实施的重要性,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发高校美育隐性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课程资源开发目的不清、利用方法单一、内容设计杂乱、育人效果不佳等现实问题,提炼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策略。一是坚持育人导向,聚焦核心素养,挖掘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教育内涵;二是梳理资源内容,将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系统融入学校课程体系;三是创新教学方式,以项目式学习、主题实践活动等方式,突出传统文化课程资源与学科课程的统整设计;四是改进课程评价,通过多主体多维度参与评价、多形式多样化实施评价,提高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6.
走向美育的完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庆元  胡绪阳 《教育研究》2006,27(3):39-43,49
当前,人们对美育内涵及其任务的认识还不完整,教育实践更有残缺。美育具有两个基本维度:审美教育和立美教育。审美教育把学生当作审美主体,立美教育把学生当作审美客体。美育课程必须按照完整美育体系来规划、开发、建设、实施和管理,以促进完整美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人才需求的转变,新近科技的发展,课程界域的延伸,课程开发问题的驱动都呼唤着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出现,助力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互生课程应运而生,注重多元主体、内容跨界、资源多载、形式多样、空间协同与学段衔接的互动生成。呈现综合性、系统性、主体性、互生性、生活性、泛在性、多元性与发展性的课程形态。基于根基人力的培养,构建"264"课程体系,包括融合必修与细化选修两大类课程;"身体、心理、认知、社会、审美与实践"六类别课程;"师本学科、互创学科、师本经验与互创经验"四小细化选修课程。并按照"主体投入、精优内容、研发指引、安排课时、改革教学、互生评价、总结推广"的步骤有序实施。  相似文献   

18.
米庆华 《文教资料》2011,(11):149-151
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针对师范专科学校小学教育学课程资源开发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轻学生、重课内轻课外、重显形轻隐形、重抽象轻形象的现状,我们应建构内容实践化、主体多元化、空间拓展化、明暗综合化、图文并茂化的立体课程资源网络,从而提高小学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地方课程的建设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以及课程模式多样化的形成至关重要,地方丰富的社会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地方课程资源,才能形成课程。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的红旗渠在德育、科学教育以及审美教育三方面都具有其作为地方课程资源的潜在价值,因此充分挖掘其教育意义对丰富地方课程的内容,提高地方课程开发的水平和深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对其它地区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