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臻 《当代学生》2015,(6):26-27
汉高祖刘邦即位之初,采纳萧何提出的"非壮丽无以重威"的建议,开始了大规模的宫殿苑囿建设,期望借助雄伟瑰丽的建筑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汉武帝即位后,西汉国力日渐强盛,社会更为繁荣富庶,体现皇权意志和皇家气度的大型石雕作为宫殿苑囿的特定装饰蓬勃发展起来。鲁迅曾评价汉代石雕云:"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粗犷豪迈,浑朴古拙。"透过本篇文章,那一座座冰冷的石雕鲜活了起来,跃动着"囊括宇宙、并吞八荒的气  相似文献   

2.
马踏匈奴     
汉代有一件有代表性的雕塑——《马踏匈奴》。 汉武帝时,西汉国势强盛,为了平息匈奴的侵扰,汉武帝决定派兵反击。带兵出征的将领很年轻,名叫霍去病,汉武帝封他为骠骑将军。在祁连山一带,霍去病率兵先后六次打败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不幸的是,霍去病在24岁时病逝了。为了纪念他,修建了祁连山的墓冢,墓前有大型的石人石兽,作为墓地装饰。  相似文献   

3.
材料:几个蛋壳颜色较深、个大的鸡蛋,小钉一个,底座一个(什么颜色都行),小玻璃鱼缸一个。步骤:(1)按照图一所示,在箭头指处用小钉将鸡蛋的两头轻轻扎凿两个小洞,倒  相似文献   

4.
教法一抓住题目看图学文□广东 朱景语文·一课多式教例一、整体观察图画 ,揭示题目。1 出示“马踏飞燕”的挂图 ,向学生介绍这是一件铜制的实物艺术品的照片。2 指导学生观察图画 ,感知图意。(1)这一件艺术品是由哪几件东西构成的?(2)骏马与燕子有什么联系?(马踏飞燕)3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二、抓住题目 ,了解“马踏飞燕”的产生。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一段 ,边读边想。1 “马踏飞燕”这一艺术品是我国什么时候产生的?2 “马踏飞燕”为什么被视为艺术珍品?三、抓住题目 ,体会“马踏飞燕”构思奇妙。(一)抓住题目中的“马…  相似文献   

5.
《马踏飞燕》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发掘(fa jue)出的一件东汉时期的青铜雕塑,是我国的国宝。从图上可以看到,一匹飞驰(fei chi)的骏(jun)马蹄下踏着一只飞燕。  相似文献   

6.
7.
《马踏飞燕》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教材第十二册的首篇课文。这是篇看图学文,属状物类记叙文。在本组教材中,它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重点训练内容。本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练的文字描摹了1969年出土的这一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的造型,表现了设计者巧妙的构...  相似文献   

8.
9.
计算机与学科课程整合,旨在通过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保持协调一致,产生聚集效应,从而深化学科教学,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性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为知识经济时代培养适应科技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马踏飞燕》,又称《马超龙雀》或《飞燕骝》,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一座东汉灵帝时期的张姓将军墓。它充分体现了我国祖先想象力之卓越、构思之新颖以及铜铸工艺之巧妙。《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这匹正撒开四蹄飞奔的骏马体态矫健,昂首甩尾,头微微左侧,三足腾空,只有右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飞的龙雀背上。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小燕  相似文献   

11.
12.
《马踏飞燕》的教学设计○西吉县教研室周金仓○西吉城关二小辛立基《马踏飞燕》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第十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看图学文。图画是一幅出土文物的照片。课文介绍了出土文物铜马的造型和马的奔跑之快,以及它在设计上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高年级看图学文...  相似文献   

13.
霍去病墓石刻群雕,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后世陵墓雕刻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其中使我们心生仰慕、慨叹不已的作品不在少数,而更使我们心生摇曳、振聋发聩的,当属其中的"马踏匈奴"最具代表性。鲁迅先生好有一评:"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马踏匈奴,首当其冲也!"本文笔者追随巍巍大汉的足迹,来寻求"马踏匈奴"的宏伟震撼场景及浅析其文明传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吟诵着唐诗宋词,在如丝如网的缠绵春雨中,我再一次走进婺源,走进了这片文人笔下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学习“文”是如何表现“图”的;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教学教程师:上节课老师指导大家预习了《马踏飞燕》这一课,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不少问题,老师将它们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出示小黑板)问题一:马为什么会踏到飞燕上?问题二:马是什么样子?问题三:怎样使马保持平衡?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看课文哪一段回答以上哪一个问题?生:第三自然段回答的是第一个问题,第二自然段回答的是第二个问题,第四自然段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师:对。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看图听…  相似文献   

16.
《马踏飞燕》是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在学生预习并初步感知了课文大意后的一个教学片断为:师:看了课题后,大家想到了哪些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生:“马踏飞燕”作课题不确切,因为从课文配图看,马是飞奔的,而燕子的“飞”却看不出来。生:我认为用“飞马踏燕”为课题好,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图意,突出马在“风驰电掣般地飞奔”。生:如果燕子停着不动,肯定会被马踏烂,只有燕子在飞,马也在飞,才会有书上的画面。师:多好的问题,会读书,会思考。那么课题叫“飞马踏飞燕”不是更好吗?(…  相似文献   

17.
《马踏飞燕》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首篇课文。这是一篇介绍珍贵文物“马踏飞燕”的说明文。课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练的文字 ,配合一幅精美的照片 ,介绍了1969年于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马踏飞燕”的造型特点 ,表现了设计者巧妙的构思 ,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在本组教材中 ,这篇课文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的任务。因此 ,教师可确定如下教学目的 :一是思想方面 ,了解铜奔马所显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二…  相似文献   

18.
<正>1943年秋天,徐悲鸿在四川成都举办了个人画展。画展闭幕后,徐悲鸿想到新都桂湖去参观,便和廖静文等一同乘坐马车前往。一路上,众人说说笑笑,气氛很是活跃。不过,在此空当,徐悲鸿却一直在关注着马夫的举动。他发现,马夫为了让马跑得快些,不时举起鞭子在空中甩出鞭花,但始终没有打在马身上。到了桂湖,由于跑得快,那匹马显得有些疲惫,气喘吁吁的。马夫一下车便爱抚起他的马,还不时地俯身贴在马耳畔,  相似文献   

19.
《击鼓说唱俑》1957年出土于成都天迥(jiǒng)山崖墓。俑身矮胖,头裹幅巾,上身赤裸,下穿宽脚长裤,抱鼓握槌,踞坐圆台。俑身本有鲜艳的彩绘,但因年代久远而剥落,内中灰色陶胎暴露无遗。现在看来,除其右臂有一装饰外,整个陶俑散发着质朴无华的气息。从雕塑艺术上  相似文献   

20.
《马踏飞燕》的教学重点在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和第三段(第四自然段)。其教学设计如下: 一、指导看图,培养观察能力。 1、设置疑难。看图前提出问题:(1)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2)马怎样踏飞燕?(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构思? 2、初步解疑。看图时教给方法。(1)整体观察马的外形特点。按马的身躯、体形、鬃毛、四蹄、头、尾、口的顺序看,使学生认识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能给人以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