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思政课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新政策、新方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资源,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源头。新时代有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可从大中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践行校训、盘活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借力融媒体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探寻切实可行的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育人是推动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育人的融合互补,既是当下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当代大学生品德素质,厚植其精神力量的主要渠道。文章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融入路径,对提高思政课立德树人成效,以及在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以载道”的育人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提出,为实现思想政治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系统推进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贯通中小学和大学思政课的桥梁和纽带。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根据学生实际,探索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景教学方法,创设丰富情境激发学生高效学习的主动性,推动实现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从而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7.
高校思政课是一门主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进行引导以及教学的学科,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应该只重视学科知识,对于社会来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真正需要的人才,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便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中华民族的灵魂根基,在高校思政课堂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了解中华文化精妙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以及建设祖国的责任感。本文主要阐述了在高校思政课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的必要性,提出一些将两者有机融合的方法,期望为今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和支撑。  相似文献   

8.
实现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回应。高中学段在思政课一体化构建中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大中小学一体化构建的桥梁与纽带,在课程实施中需要培育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统筹推进守好高中阶段"一段渠",抓住关键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能力,落实课程标准,在课程改革中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为实现思政课的育人价值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摒弃融入手段单一、内容单薄,重模仿与表现、轻启示与践行等弊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依据课标、教材等深化对“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确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学设计中的基本规格。教师应从实践的深度理解文化的根源,从历史的广度分析文化的流变,从价值的高度认同文化的意义,使学生在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同时,坚定中华文化未来发展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丰富资源和深厚力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机融入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必由之路。廓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时代定位,在探寻融入问题基础上深刻阐释融入的价值逻辑,是理解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论题的前提与因由。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人生哲理、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强烈的家国情怀,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是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时代使然。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要结合教学实际需要,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因时而异,考虑学生新特点;甄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做到知行合一,选用适当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逻辑与思维》教材的显著特征是故事化表达,主要借助逻辑故事建构学科体系。逻辑故事的内涵与附加值具有广泛的育人功能。以“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为例,在《逻辑与思维》教学中有效运用逻辑故事,有助于建构学科知识、启迪生活智慧、涵养科学精神、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红旗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用好课堂主阵地,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多场地协同育人,可以增强思政课程的效度、深度和广度,使红旗渠精神更好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在思政课中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需要教师积极构建系统综合的教学内容,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提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活动中,对构建数学课程育人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四环”教学策略,深入挖掘数学文化教学价值,分析与课程有关的素材,在课堂上落实新课标要求的学科育人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时代价值,分析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现实问题,建议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教学支撑、拓展教学渠道等举措,突显文化育人的系统性、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着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杨彤彤 《广西教育》2023,(18):54-57
本文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内在价值,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现实困境,提出通过坚守和谐共生的融合理念、采用多元立体的融合方式、提升教师的融合教育能力、建构适切的融合评价方式等策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为深化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路径。立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目标,提高站位、把握大势,多维发力、同向同行,把国家需要和学生需求相结合,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打造思政“金课”,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好各方面资源,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丰富思政育人模式,构建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