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周生宝 《班主任》2012,(3):34-34
雨夹雪,我打着伞,哼着小曲儿往家走。就是这么平凡的一幕,被一名学生看见了。她说她很感动,很欣赏我良好的心态。在这恶劣的天气里.我“一步一瑰丽”,就像“一步一个爆米花”,“爆出勇气,爆出温暖”。  相似文献   

2.
<正>测试作为一种评价方式频繁地出现在学校生活中,一些学生对学业考试、体能测试等心存抱怨,却不得不硬着头皮面对。每每这时,我都会想到自己大学时的经历。坐位体前屈测试对于柔韧性不好的我来说无异于当众“社死”。看客捧腹大笑,我尴尬假笑。其他的同学一气呵成,挡板遇上丝滑的轨道,“嗖”的一声,停的位置刚刚好。而我即使努力塌下腰部,伸直手臂,指尖和挡板却像同极的磁铁,始终无法靠近彼此。最终,我的成绩是“-5cm”。  相似文献   

3.
一看上去很简单这是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一场。我操着手中的水笔,飞快地在试卷上舞着。……第一场结束了。试卷看上去很简单,时间也刚刚好……二路似乎很平坦“姗姗,你语文考了年级第一,92分!”小樱大声说。“不可能。”只见姗姗沉着冷静,果真是“不以物喜”。紧接着,又听说小萱考了89.5分,蚊子88分,肉丸子90分,心中不禁高兴:这回大家考得都不错,我大概也不会很差吧!三“死亡”宣判书我正写着作业,老对手越同志步履沉重地走来,面上夹着一丝复杂的笑:“小玲子,语文老师有请。”我一听就知道“是祸躲不过”,随口问了句:“怎么,难不成我语文…  相似文献   

4.
朱广兵 《班主任》2009,(8):24-25
我的书桌上有两盏灯,一盏是我教过的高二(7)班全体学生赠送的节能灯;另一盏“灯”是压在玻璃板下的一张特殊的“班级公约”。节能灯为我带来了光明,“班级公约”为我照亮了生活,提醒我每日“三省吾身”。  相似文献   

5.
莫顿·享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融情境、意趣和哲理于一体的优美散文。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三个问题去把握文章的主旨。一、文章两次写到“啜泣”(“我听见有人啜泣……”)(“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文章为什么不直接写“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而要先写“啜泣”?前一次“啜泣”,是“我”身处“悬崖峭壁”时恐惧心理逐步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开始爬时就“全身颤抖,冷汗  相似文献   

6.
徐洪法 《师道》2002,(5):46-47
我的“一”,“一”的我,这宝贵的“一”不单使我的生活有滋有味,还使我的工作有声有色。一篇得意之作我写过一些教学随笔,最满意的就是1983年发表在《小学生报》上的《多些“一”》。文章很短,主体部分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7.
罗根培 《师道》2005,(6):40-40
我们教育工作总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少犯错误或是不犯错误。由此看来,“错误”成了我们教育的“敌人”。对此,我也一直坚信不疑。不过,最近耳闻目睹这样两个教例,让我坚信多年的这个观点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8.
<正>“哈哈,上当了吧!”唉,我又被骗了。这个笑得正得意的,就是我的弟弟。和他在一起,我时常担心上他的当,可还是防不胜防,最后受伤的总是我。如果你们不信,就往下瞧瞧吧。肚子保管那次,妈妈买了16块巧克力。弟弟见了,就说:“老哥,每人8块,不多不少,刚刚好。”于是弟弟立马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只一会儿,8块巧克力就被他“吞”掉了。后来,我上了一趟卫生间,出来就发现我那8块巧克力不翼而飞了。  相似文献   

9.
一、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配图讲解《愚公移山》的故事.) 师: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后有什么感想呢? 生:生活中遇到困难不应该消极退缩,而是要迎难而上. 生:生活中遇到困难,应该想办法去克服,化大困难为小困难就能解决. 师:很好!同学们,面对困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去看一看“我”面对困难时父亲是如何帮助“我”解决问题的,以及“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今年四月,我读了杨骁同学发表在贵刊上的《诸葛亮“亮”错了》一文,读过之后不禁拍案大怒。诸葛亮呕心沥血,处处为黎民百姓着想,堪为后世之楷模。没想到,在他逝世一千多年后的今天,竟有人说诸葛亮“错了”。不行,我要为我的祖先———张飞的顶头上司来辩护。杨骁同学说诸葛亮“错了”的原因有三:一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二是逆时代潮流错择主公;三是战争使百姓流离失所。咱先说这一,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是想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如此贤德的刘备,怎能说是“大野心家”呢芽如果孔明不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怎能称得上贤德之人呢…  相似文献   

11.
你可曾尝过"错恋"这杯苦酒?它真的好苦啊!下课时,班上的“大姐”把我扯到墙角,诡秘地对我说:“小妮子,最近来电了嗬!”我莫名其妙:“来什么电?”“大姐”叽里呱啦地说:“别装了,‘乔丹’向你放电了!”“没那事儿!”我一口否认。其实,“大姐”说得没错,前天我和“乔丹”互相“放电”,那感觉太妙了!“乔丹”叫陈强,是校男篮队长、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宽肩蜂腰,身材匀称,浓眉大眼,四方脸,高鼻梁,嘴唇边有一圈儿淡黑色的小绒毛,在球场上动作矫健,投篮很准,享有“二中乔丹”之美称。每次学校举行篮球赛,我总会早早到场,选择最佳位置坐下,等待…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有两件事我想向你们反映一下,有的学校老师对学生写错字的办法是,错一字罚写一百字。我认为这种做法完全是变相体罚。对学生写错字,老师有责任查明原因使学生改正,但决不能采取这种“罚一百”的办法。还有一件事是这样的:我的孩子今年八岁,上小学二年级,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就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有些人会开这样的玩笑:“你瞎了耳朵,聋了眼睛。”按照生活常理,瞎的应该是眼睛,聋的应该是耳朵。之所以要那么说,无非是要幽默一下。英国无名氏就有一首“瞎了耳朵”的短诗。我跑上门,打开楼梯,不通,不通!说“打开门,跑上楼梯”还差不多。说完睡衣,穿上祷告,关上床,钻进灯,“睡衣”还可以勉勉强强“说完”,“祷告”说什么也不能“穿上”,床如何去关上,飞蛾也许可以“钻进灯”,“我”是无论如何也钻不进的。一切都乱了套,变本加厉的不合常理!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道晚安时你给我的一吻!至此,读者恍然大悟,原来如…  相似文献   

14.
垃圾,按照词典上的解释就是废弃物。古人的衣食住行都来自生物,因此,那时的生活废弃物也自然是“入土为安”。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垃圾”二字都与“土”有关。然而现代社会的文明人,正面对着一场自己制造的“文明垃圾”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2008年9月25日21:10分.戈壁滩上一股橘红色的火焰喷射而出。炫目的金色火光划破墨蓝色的天幕,长征二号F型火箭将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宇航员的神舟七号飞船成功送上太空。9月27日16:48分.翟志刚穿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茫茫太空中挥动着五星红旗。鲜红的旗帜、雪白的“飞天”、银色的飞船、深黑色的太空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这是让万里神州心潮澎湃的时刻,这是令全世界瞩目的时刻,这一刻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太空行走技术的国家。 看过翟志刚太空行走激动人心的画面.你一定也想当一回太空人吧?OK.现在就跟着小cool龙我一步步炼成太空人.向太空进发吧!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请随我去参观一家“医院”,看这里住的“病人”患何“疾病”,“医生”是怎样诊断与治疗的.借此吸取经验与教训.我们先看一“病区”,这里的“病人”由于基础知识不足,造成了各种错误。以上事实说明,基础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条件,下面再参观二“病区”。对因式分解的实质,可从五方面理解:(1)属恒等变形,即形变值不变;(2)结果应是整式之积;(3)对每一个因式,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4)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互为逆过程;(5)因式分解的对象是多项式,正确理解因式分解定义,是确保正确分解的前提.再参观三…  相似文献   

17.
晚上,女儿在写语文老师布置的毛笔字训练作业。“爸爸,你看我写的字好看吗?”女儿问道。我拿起女儿的大仿训练本仔细端详了一番。怎样评价女儿的毛笔字呢?如果说她写得很好,会不利于她修正笔画不恰当的地方;如果说她写得不好,会伤害她的自尊心。我从她的说话神态上可以看出,她是多么想得到我一句赞赏的话。我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平平,我觉得写毛笔字就像做数学题一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比如说,你写的‘某’字中的横这个笔画,你仔细对照一下字帖中这个字中的横,你看一样吗?”  相似文献   

18.
有人很感兴趣地问过我:“您刚工作时学徒生活是怎样的?”这问题真不好回答。直来直去地回答,那就是“我在青年教师时代,没拜过哪一位老教师为师,没有当徒弟的生活。”为什么呢?一方面是五十年代中期,老教师带徒弟的事还没怎么兴起;另一方面是我这人自小便被戴上了“个人英雄”、“目中无  相似文献   

19.
李佩忆 《四川教育》2020,(12):39-39
“人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意外闯入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封城、禁足、防疫……这些陌生而遥远的词涌入我们的生活。有一天,被困湖北的家长给我发来一段视频。视频中,平时文静乖巧的小姑娘正号啕大哭,吵着闹着要下楼、要出门。可是湖北疫情严重。为了安全着想,小朋友想出门简直就是痴心妄想。我看后很是心疼。班上的其他孩子应该也和这个小姑娘一样被困得焦躁不安了吧。  相似文献   

20.
<正>节日,通俗地来说就是值得人们纪念的日子。人们愿意过节,不仅是代代相传的节日,也包括一些新的原创节日。支持者认为,“造节”让生活更有奔头儿;反对者则持有不同见解。“造节”真的只是一场劳民伤财的消费主义的噱头吗?下面我想浅谈一二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