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远生是中国新闻史上较早践行专业理念的名记者,其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主要表现在:首先,他在新闻工作中忠于事实,追求新闻的真实、客观、全面、公正;其二,他积极倡导并坚守言论自由思想;其三,他明确提出了“为民请命”和“指斥权贵”的报刊责任。黄远生的“四能”思想和“远生通讯”,是他践行专业理念的自觉,这些专业理念和职业操守虽然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对我国后来的新闻界带来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卢荫衔是《杭州日报》从事餐饮业报道的资深记者。他在很少有事件性新闻的餐饮行业发掘出不少有价值的新闻,在这一往往不被看重的报道领域做出成绩。他在申报新闻系列正高专业职务时提交的“专业工作业务总结”,对增强新闻发现力方面的业务进行了总结。本刊编发这份“总结”,便于新闻界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袁玉斌王巍报道:近年来,沈阳军区某高炮旅宣传科始终以《新闻与成才》为教材,对全科干部进行定期培训、讲评、会稿。仅去年一年全科有3名从事新闻工作的干部荣立二等功。宣传科被官兵誉为“功臣科”。沈阳军区某高炮旅宣传科被誉为“功臣科”@袁玉斌 @王巍  相似文献   

4.
许挺斐(申报副高):许挺斐的专业技术工作报告.先是集中介绍了他业务上的两点体会.一是“独立思考,求异求深”;二是“知难而上,探索创新”。这两点体会不是贴个“标签”,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内涵支撑。他围绕这两点体会,用很有说服力的采写实例.证明他在这方面的确下了很大功夫:并以得到的奖励和社会的认可.说明自己所取得的业绩。最后,介绍了他在新闻采写业务方面形成的三个特点:具备了“新闻多面手”的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5.
《新闻实践》2007,(7):19-21
根据县市报转型的要求,5月8日至19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9家县(市)报,各派出一名记者分别到钱江晚报和今日早报参加实习培训。短短12天时间,他们放弃了“双休”假期,不仅跟着指定的老师走街串巷、东奔西走,而且主动向两家报社的专家、领导求教,利用参加每一次谈版会、编前会、重大主题策划会、采访业务研讨会的机会,汲取“营养”,学习真经。为进一步扩大学习成果,本刊刊登他们在培训总结座谈会上发言中的精华部分。我们相信,这些同志的体会,对县市报的转型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车英 《新闻知识》2000,(1):29-30
一、勤奋好学一才子 求学深造赴抗大 何微(1916.7.23—1999.4.6),初名何畏,笔名米若、石冷。有人说:何微之所以成为中国当代的名记者,正因为他姓“何”,新闻中的六大要素即五个W加一个H(有人译为: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和如何)都是“何”;也有人说:“何”乃疑问词,或许正是这个“何”促使他不断求索,成为新闻学研究之大成者。这或许是历史上的巧合,但纵观何微的成长过程,我们不无悟出:时势造英雄,是中国共产党哺育了他,是中国革命造就了何微及何微这一代颇有成就的名记者和新闻学家。 191…  相似文献   

7.
艾丰是名记者吗? 有一次他去讲课,主持人介绍:“这是著名记者艾丰同志。”他马上更正说:“我不是著名记者,只是个有名字的记者。”他觉得,如果真的那么著名,何须别人介绍?  相似文献   

8.
胡乔木对记者工作很有兴趣。他曾说过:“我这辈子没当过记者,可以说是一件憾事。”正因为如此,他很喜欢和记者接近,同记者交谈。他关心记者的工作和成长,希望新闻界多出名记者。  相似文献   

9.
谷明刚的记者梦是从上中学时开始的。每次读到那些激浊扬清、文采飞扬而充满浩然正气的报道,他都会产生一种由衷的钦佩。同时还会想:我要是一名记者该多好! 高考了。谷明刚想的是上新闻系、学新闻专业,可录取他的却是警校。他的记者梦就此中断了4年。参加工作后,他成了淮阳县公安局一名刑事技术员。这时,他的记者梦又复苏了。在干好本职工作之余,他开始有意识地阅读一些新闻写作方面的书,琢磨报上每篇文章的标题、导语、写作角度和立意。慢慢地,开始“上路”了,“命中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县公安局领导看小伙子是块料,就提拔…  相似文献   

10.
知识林     
“名记者”、“好记者”、“红记者”指什么? 徐熊谈到——范长江赞成大家立志争取当一个“名记者”,但他更希望大家当一个受人民欢迎的“好记者”,一个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思想作风和才能都强的“好记者”。他说“作为人民记者,要有革命责任感,要为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而自豪,不要辜负党的信  相似文献   

11.
著名围棋手聂卫平说过:“我喜欢有胜负的东西。”朱珉辉也颇有这种理念。他说:“不想当名记者的记者不是好记者!”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09,(2):8-8
吴廷俊在2008年12期《新闻爱好者》中谈到如何认定名记者.说—— 名记者的“名”不仅是指“名气”.也不仅是对记者的知名度的一种评价,而主要是对其工作业绩、现实贡献和历史地位的一种评价。名记者不是自诩的,也不是由某个组织评选,  相似文献   

13.
一位档案专业的大学生 ,通过在实习过程中的亲身经历 ,感受到了档案工作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他归纳为业务上的弊端和档案专业教育上的问题这两个方面 ,并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业务工作细节问题多 ,档案馆设备落后 ;教学质量和教学理念存在问题。本文作者与他的同学们意识到档案建设“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并立志投身于档案学研究事业。  相似文献   

14.
国内新闻界     
培养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福建日报提出实施意见为提高报纸质量,多出精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福建日报最近提出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本报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他们的总体目标是:“九五”期间,努力造就和培养五至十名在全省,甚至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同时,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积极开展争当“三名”活动,做到八人参与。二、加强领导,从上到下,树立培养“三名”的强烈意识,积极创造条件,不压制人才。三、采取倾斜政策。提倡勤奋敬业,鼓励编辑记者集中精力多编稿、编好搞,多写稿、写好搞…  相似文献   

15.
柴静从2011年8月入主央视一套《看见》周末版人物专栏,就以一名记者型主持人的身份发问"记者如何看见?",深入事实真相、呈现事实真相,期间她的采访风格有哪些变化?本文将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探讨柴静的采访风格在访谈场中的形成,及柴静的采访是如何实现与公共议题对接的,并结合节目的个案,总结柴静采访风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对独家新闻的追求,应该成为一名记者的职业习惯。然而,在现实的新闻实践中,同质化的新闻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怎样在同一新闻来源中写出独家新闻,越来越考验一名记者的业务水准。很多时候,一名记者应根据所处媒体的定位,在对新闻题材进行全方位审视之后,再对新闻题材进行取舍,或在报道角度上视角独特,或在深度上深入挖掘,或在精度上精益求精,从而写出独家报道。  相似文献   

17.
新闻职业化的萌芽——重读黄远生的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洁 《新闻大学》2006,(3):28-33
黄远生作为一位体现了新闻职业化思想萌芽的名记者,其新闻实践与思想表现在三方面:首先,他是近代鲜有的一位自弃功名投身新闻业的名记者,身体力行地倡导了独立职业和新闻职业的“公共性”;其二,他反思政论,开创通讯时代,重视采访,追求新闻的真实、客观、全面、公正,这展示了他对新闻职业行为模式与准则的摸索:其三,他在忏悔中强调了记者职业化的“四能”素养,这是他新闻职业自律精神觉醒的明证。  相似文献   

18.
谌笛 《新闻窗》2009,(3):1-1
新闻界应涌现出更多的名记者——这是时代的呼唤! 要争当名记者,必须牢记座右铭——“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这是胡锦涛总书记一年前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赠送给包括我们每个记者在内的全国新闻工作者的座右铭:一个理论性极强、有着深刻内涵和一个实践性极强、极具可操作性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9.
感悟“千辆的士挽留节目主持人”五年前,长江日报老编辑巴兰兰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非常新闻》,其中一段情节记忆犹新:一名记者因揭露“黑社会”而惨遭杀害,开追悼会那天清晨,报社大楼周围赶来无数的士为他送行,汽笛一齐拉响,低回哀婉,特别悲壮感人。原来,这名记者曾经劝服过一位打算跳楼轻生的“的哥”,的土司机们记住了嫉恶如仇又助人为乐的他。这是小说的艺术虚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更多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的呼声越来越高。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了,名记者越多,新闻精品就越多;新闻精品多了,新闻传媒对社会的辐射力、影响力、渗透力就会越强,新闻事业就能更好地完成它所承载的任务。完全可以说,我们已经形成了有利于名记者成长的舆论氛围。但是,有一个问题似乎论及不多,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即:什么样的记者能称其为名记者?名记者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一)笔者愚见,对名记者,必须有一个客观标准。我们知道,所谓“名记者”,其实是社会对一个记者工作成就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