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制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 )》(简称《标准》)中 ,将数学课程目标分为发展性领域和知识技能领域 .其中发展性领域包括对数学的认识、情感体验、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四个方面 ,情感目标首次在我国课程改革中提出 .有人认为《标准》只列出基本内容就行了 ,没有必要提出情感目标 ;另一些人则认为《标准》注意数学教育的情感体验 ,无疑对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1] .笔者认为《标准》中提出情感目标是对我国课程目标的一种完善 ,是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的 ,也有利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 .本文将从数学学习与情感…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 (以下简称《标准》)已在实验区展开实验 ,为使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为进一步推广实验提供参考资料 ,本文将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目标的陈述动词、知识观和学生观等六方面分析《标准》的目标体系 .1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看《标准》的目标体系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强调 ,要面向全体学生 ,确定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人格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 .在《标准》中的具体体现是 :(1)改变了以往课程…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我国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知识量无论是知识领域还是知识单元都经历"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两次循环,数量变化均呈现"正弦曲线"态势,其结构和内容经历了从"无选学"到"有选学",从"选学"到"选修",从"选修"到"分层选修"的过程。其发展变化历程对当今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有以下启示: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数学课程内容现代化应与学生接受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相适应;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应关注地区差异,分类设置课程,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编排方式的综合化要以主线统领,各知识领域内容相对集中,不宜太分散。  相似文献   

4.
傅赢芳  周均华 《数学教学研究》2007,(4):F0002-F0002,3,4
英国国家数学课程(2000)(下简称《标准(2000)》)与中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简称《标准》)为样本,从课程理念层面着手进行中英数学应用的比较.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数学课程目标及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它们是从3个不同的方面,由宏观至微观,逐层深入地影响数学应用在数学课程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李树良 《辽宁教育》2003,(12):49-50
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历经了五十多年的实践和理论积累,终于在二十世纪末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在这个“动荡”的时期,教师不仅要筛选自己原有的教学理念、策略,保持优秀的传统,改变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积淀下来的积习,而且要对这场变革的背景、含义、意义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技能,成为一个全新的、能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数学教学工作者。笔者把自己对《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学习体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对数学课程作了一些思考,今把它记录下来,以供同行参考,也就教于同行。一、案例《多位数…  相似文献   

6.
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数学课程目标呈现出若干新变化:从数学"双基"发展到数学"四基";从问题解决中的"两能"到"四能";要求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强调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的培养;进一步丰富了表述课程目标的关键词。教师应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变化,更好地指导教学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一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首要问题是课程目标的研究。课程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桥梁。课程目标不能等同于教学目标,两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迥然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中国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方式经历了"分科→混合→分科→混合"的循环式发展历程.中国数学课程发展历程中的混合编排方式实际上是数学课程综合化的一种形式.数学课程的编排方式反映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中.中国中学数学课程内容在向综合化的演进中,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或教育体制改革的强力作用,经历了一段曲折而艰难的历程,大体上可划分为8个阶段.中国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综合化的历程对当今数学课程改革具有以下启示:综合化数学课程应突出其"整体性",并通过具有"统整"作用的主线将课程内容组织在一起;综合化数学课程的结构体系应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设计需要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土化",其成功的推广需要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引发了众多的解读.其中,对课程目标的解读尤其引人关注,但是众多的解读缺失对《实验稿》的应有关注.通过对两个版本课程目标设置的比较,发现《2011版》:沿用了《实验稿》的目标体系;承接了《实验稿》的目标内容;凸显了《实验稿》对课程目标的发展;隐含了《实验稿》课程目标中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只有同时关注承传与变化,2001年以来的经验与教训也许才能对正在推进以及继续推进的课程改革产生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协助教育部搞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主持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研讨会”于2003年10月17日至10月19日在沈阳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人员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组成员、高校数学教育专业研究人员、省级教研员、专业报刊社编辑和部分一线教师。刘坚教授的主题报告拉开了大会的序幕,他阐述了两年来课程改革的经验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并对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具体工作进行了安排。孙晓天和马复教授的报告是基于对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表”反馈信息的梳理、分析与思考,分别从“相关数据分析”和“修改意见综述”的角度反映了主要来自实验区教师、教学研究人员的声音。《数学教育学报》王光明主编对数学教育类重要学术期刊上关于标准的学术观点做了综述,反映了数学课程研究领域学者的意见。上述报告为这次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研讨会提供了基本的事实依据。此次会议主要安排了三个讨论:一是就“标准的基本理念”、“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五个领域中的标准修订具体问题展开讨论。二是分小学、中学、教材编写者与报刊编辑三个小组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数学新课程的实验和推进工作”进行讨论。三是由标准组主要成员与会议特邀专家针对四个论题展开的交互式讨论。讨论中,大家对于数学课程标准的大方向表示支持,达成了许多共识,同时,在一些具体表述和具体内容的安排上也产生了一些争议。代表们表示,对数学课程标准进行建设性的完善是适当的和必要的,但不宜作大的改动。此次修订对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小学青年教师》杂志对此次会议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多名编辑作为大会的学术秘书参与讨论。在此,我们分三个部分向广大读者介绍研讨会的概况:《关于标准的修改意见综述》、《新课程:实践、反思与行动——刘坚教授访谈录》、《一切为了课程改革——对课程改革中几个热点问题的互动式讨论》。新课程给学校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的新的气息,我们已经从各个层面有直接的或间接的感受。我们为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愉悦的生活经历而高兴;我们为教师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快乐与自豪而高兴;我们更为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的美好憧憬而期待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0世纪以来中国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现代化的演变历程进行了梳理,从时间的角度把演变历程划分为六个时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为今后数学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过程目标是数学目标的核心组成部分。新课改以来,过程目标内涵与对应的行为动词不断丰富和发展。对新课改以来三版数学课程标准的定量研究发现,过程目标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基本态势,并表现出一定的内容特性与学段特征,不同内容领域对各层级过程目标侧重不同,低层级过程目标随学段递增,高层级过程目标随学段递减。这对数学课程教学提出了要求:以过程目标为抓手,挖掘课程素材,优化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  相似文献   

13.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即将逐步取代《数学教学大纲》,洋溢着时代精神和创新发展气息的新课程标准的制订,预示着课程改革的开始,预示着我国数学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也给她的实施者一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课程目标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实施应达到的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预期结果。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先后进行了8次全国范围内的课程改革,推动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对8份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文本分析,发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体系经历从"二级"到"五级"的演进,课程目标内容从"社会本位"走向"三位一体"的发展,课程目标演变表现出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过程、从一般化走向系统化与具体化、从分散化走向整体化与全面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与目标有很大变化。研究发现,“新课标”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遵循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新课标”课程理念突显了核心素养统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连续与发展,融入了时代发展元素。“新课标”课程目标体现核心素养导向,总目标是对数学学习的总体要求,学段目标体现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课程目标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从量的视角比较,发现义务教育阶段三版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在整体架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调整,核心变化体现在学段调整、核心素养融入和目标表征的转变.从质的视角比较,发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目标在内涵与本质、内容与表征两个层面实现了对以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继承与发展.同时,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创新与突破:立足核心素养的育人理念,全面落实数学“三会”;关注学生发展的阶段性,优化学段划分体系;秉承发展与联系的眼光,致力于学科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目标是数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经历了从重视“双基两能”到注重“四基四能”再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发展过程,对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也由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变为理解与习得以“三会”为核心的数学核心素养.这进一步突显了育人是数学课程的应有之义,强调学生要学会用数学的方式学习,也要求教师必须深刻领悟课程目标的内涵演变,与时俱进,结构化统整数学教学内容,并借助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形式,实施精准教学,促使学生学会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与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日本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 《教育科学》2000,(4):59-60
本文分析介绍了当前日本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其特点,并从中得到几点启示,期望能为我国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如同我国一样,韩国也在进行数学课程的调试和完善.分析韩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最近五年的变化可以发现,关注个性差异、协调群体的共同发展与个体个性化发展的关系,在1-9年级实现分层课程和个性化发展,按照一体化的思路、分阶段设置中小学数学各个领域的课程内容,既体现学段之间的关联性,又突出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差异,是韩国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分析与借鉴这些经验教训,可以加速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