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独立学院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已成为其面临的一项难题。毕业生就业状况不仅反映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效果及社会效益,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可以分析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影响其就业的各种因素,细化主体指标,有针对性地强化其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独立学院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生力量,其毕业生的数量与日俱增,独立学院就业率的高低显然已成了独立学院能否生存、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现状,分析了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结合独立学院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可以有效提升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3年,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颁布,依此意见成立的大批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于2007年加入就业高峰.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困难成为办学道路上最大的难题,独立学院在自身的品牌效应还没有形成,毕业生还没有完全被市场所接纳的前提下,其毕业生就业就更加困难了.所以,本文结合独立学院办学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创新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4.
杨丽卿 《文教资料》2011,(7):187-188
近年来独立学院快速发展,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毕业生人数与之俱增。在社会"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的大环境下,独立学院毕业生有其固有的特点。本文针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从社会、高校及学生个体三大层面上提出关于提升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以达到促进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兴模式,面对岗位稀缺的就业市场,其毕业生就业形势显然处于劣势。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及相关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毕业生综合能力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等现象是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旨在通过对江苏省多所具有代表性独立学院的调查分析,探索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和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6.
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数量一直呈现高增长趋势,严峻的就业压力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突出。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虽有其优势,但因办学时间较短,毕业生规模较小,以及社会认可度不高,其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较之一般公办高校更突出,也更复杂。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调研,对当前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为推动毕业生择业就业和独立学院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导向。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促进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权益保障,借鉴"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概括指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权益体系的具体内容,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权益受侵害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指出政府、用人单位、独立学院以及独立学院学生四方面应共同努力来完善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独立学院是中国国情下高等教育的特殊产物,它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推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而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更凸显其特殊性。为此,提出从六个方面构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立服务毕业生就业的理念,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服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软硬件"建设;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为毕业生就业搭建"直通车";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岗位信息服务;关注弱势群体,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援助。  相似文献   

9.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独立学院办学质量高低的硬指标,是独立学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质量的好坏,成为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影响因素。文章立足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情况,探究和分析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提升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展  张良 《文教资料》2010,(16):228-229
独立学院是新兴产物,社会认可程度不高,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度大,独立学院就业工作压力大。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特点和就业工作的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以促进独立学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往往由于各种择业不良心理而导致求职过程屡屡受挫。针对择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时刻保持积极主动的择业心态,并最终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竞争的社会,面对竞争和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初涉职场的毕业生表现出的心态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论述了心态调整在求职择业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常见的心态误区及原因,并探讨了如何调整心态,从容应对职场风云,获得成功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引导和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理性的择业心态,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大学生择业中存在的就业心理倾向和就业难引发了一些心理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关键是大学生自己要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振奋精神,同时也需要学校加强就业教育和就业咨询服务,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咨询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作者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毕业生还没有较快地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要求及时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和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调整择业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价值理想;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用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平常心去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属于他们自我发展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给高校毕业生带来了沉重的就业压力,其择业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程度不一的焦虑。因此,在高校就业指导中,有必要重视对毕业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合理情绪方法,缓解毕业生择业焦虑问题,以助其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趋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毕业生对就业问题的认识存在偏差,就业观念落后等造成的。社会各界应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正确认识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择好业、就好业。  相似文献   

17.
扩招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日益为社会所关注,而其中学历、毕业学校居“弱势”的高职生的就业情况更不容乐观。我们对在校高职生的期望薪资情况作了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从某一侧面来了解在校高职生们的一些求职意向和求职心态,以期在了解的基础上能更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指导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8.
从韩山师范学院毕业生总体上看,用人单位的评价或自评都是比较好的。调查中的各项指标中还没有低于理论平均数的。与其它兄弟院校相比,韩师毕业生在敬业精神、专业知识、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师范技能、指导课外活动、开拓创新等方面稍显不足。最后,我们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对我院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面对择业,毕业生表现出不同择业心态,从而对就业指导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为此,要从解决毕业生择业心态不平衡入手,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就业指导活动,强化就业指导各项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相似文献   

20.
The concept of job-hunt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This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while hunting for a job, graduates witnes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ir expectation of the nature of work and the demand for occupational types and the accessibility to a post and monthly incom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alary expectation and real incom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ental preparation for hardship and job satisfaction. Therefor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must strengthen their employment education, guiding students to foster a sound sense of competition, the concept of occupational position, mental preparation for vocational hardship so that students can rectify their attitude towards employment and adjust their employment concept, thus benefiting them in gaining a pos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