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拙编《袁枚全集》问世后,学界不断有袁枚集外诗文发现.笔者除了发现袁枚《乾隆庚午、辛未、壬申手稿》、手抄稿《记游册》等重要文献外,亦发现了一些袁枚零散集外诗文,并陆续公布过若干.兹再集中公布袁枚集外诗51首,并略加考释,以推动袁枚研究的发展.这些集外诗可以增加我们对袁枚隐居生活与人际交往的了解,加深对袁枚思想的认识,并体会其独特的诗歌艺术魅力,是十分可贵的资料,弥足珍视.  相似文献   

2.
自拙编《袁枚全集》问世后,学界不断有袁枚集外诗文发现。笔者除了发现袁枚《乾隆庚午、辛未、壬申手稿》、手抄稿《记游册》外,亦发现了一些袁枚零散集外诗文,并陆续公布过。兹再公布一组袁枚集外诗,以弥补《袁枚全集》的不足,并作为笔者正在编校的《袁枚全集新编》的部分增添内容征求读者意见,以推动袁枚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袁枚骈文试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枚是清乾隆朝最具声望的骈文作家,其骈散观简洁明当、质实新颖,加之他一生学问广博,识见超卓,所以其骈文艺术极具特色。从“《小仓山房外集》的版本与流传”中可以看出袁枚骈文在清代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间出议论、长联纵横,体格创新、生面别开,用典博丽、属对精整和骈散并重、意致疏爽是袁枚骈文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4.
袁枚与赵翼交游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枚与赵翼相知相交40余年, 始于乾隆十九年,终于嘉庆二年袁枚去世。其交游的基础是共倡性灵说诗论,分别成为性灵派的主将与副将,但两人思想观念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5.
袁枚(1716—1797)为清代乾嘉年间之一代骚壜主,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氏,祖籍慈溪。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选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反改任溧水、江浦、沐阳、忆宁等地知县。乾隆十三年(1748)购得江宁一片荒地即旧“隋织造园”,改为“随园”;同年辞官归养于小仓山随园。除乾隆十七年(1752)一度短期改官秦中外,终生绝迹仕途,世称随园先生,晚年自号仓山居士,并自称随园老人或仓山叟。袁枚近五十春秋称雄于诗坛文苑,不菅无冕之王,舒位《乾嘉诗坛点将录》推其为“及时雨”宋江,坐第一把交椅。袁枚  相似文献   

6.
袁枚作为乾隆诗坛盟主,于少年才俊大力提携。其中既有思想与诗学观相近如黄景仁,诗弟子何士Yu,孙原湘,亦有思想与诗学观相关较大如姚鼐,并与之都结下深厚情谊,显示出袁枚宽阔的胸怀。  相似文献   

7.
袁枚之成为乾隆诗坛盟主与杰出的思想家,得益于其青少年时期的求学受业。其中既有家庭教育,私塾教育,也有学院正规教育,以及自我家教。这一时期袁枚不仅显示出非凡的才能,而且滋长出反传统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袁枚:美人诗     
说起清朝乾隆、嘉庆时期的袁枚(1716—1797年),那可真是大大有名。他是著名的清代诗人、诗论家,有《小仓山  相似文献   

9.
清代袁枚(1712—1798)作为乾隆诗坛思想解放的诗人、诗论家、性灵派主将,并作为成绩斐然的古文家、骈文家、小说家乃至编辑家、美食家,正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与读者的兴趣,有关论著亦不断问世。我以为,如果对袁枚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必须对袁枚的著作以及袁枚所编辑的著作作一番梳理,全面可靠地把握袁枚的直接资料与间接资料。  相似文献   

10.
袁枚是清代文学史上一位影响深远的重要作家,他的生平也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注意。笔者所撰之《袁枚年谱新编》,尝试在前人基础上作进一步深入与创新。年谱以追索谱主著述尽可能早的文本并将其作为年谱编纂基础文献的方式,为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作了新的尝试。同时,年谱亦未局限于袁枚的作家身份,而是从多个角度反映了他丰富多彩的一生。今选取袁枚辞官之乾隆十三年(1748)这一段谱文,以为示例。  相似文献   

11.
袁枚是有清一代成就卓著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家,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共同构成了他的思想基础。袁枚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是既尊孔又“进退六经”,持有一种怀疑态度;对庄子的思想却一直情有独钟,一生都“爱而颂之”,而且袁枚一生的思想言行与庄子的人生哲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清代文坛从袁枚到龚自珍个性思想的发展和推进。二人都重视“人”、“我” ,袁枚主张以人为本 ,带有古代民本思想 ,而龚自珍则提出“众人之宰 ,自名曰我”的命题 ,标志着近代人文思想的开端。都追求个性解放 ,重“情” ,而袁枚所作的是一种个体实践 ,可以说是“自立者” ,龚自珍在此基础上疾呼变革束缚人的专制制度 ,并立志“疗梅” ,为众人解缚。他们都可称的上“狂” ,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叛逆色彩 ,并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对才气的自信与自负。但二人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袁枚的狂仍可被统治阶级接纳和包容 ,最终走向了逸 ,可算是“狂处士” ;龚自珍却成为让朝廷上下无不心惊胆战的变革者、启蒙思想家 ,可算是近代的狂者。  相似文献   

13.
钱孟钿,“随园女弟子”之一,其父钱维城,乾隆十年(1745)状元,是当时深受乾隆赏识的文学侍臣之一。其叔父钱维乔,亦称名于时。其母金氏,外祖母杨姗姗,外曾祖母方京都能诗会画。在这深厚的家学影响下,孟钿创作了独具风采的诗歌,受到以袁枚为代表的具有主流话语权的诗人的高度赞誉。而孟钿平生颇多交游,不仅与闺阁姊妹交往甚欢,也与男性诗人进行诗歌唱和,再加之有随夫游宦的经历,为其诗歌创作注入了君子之气,给当时盛行的闺阁诗中吹进一股豪宕潇洒之风,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考索袁枚的词学活动及灌注其中的词学观念,可以为从一个侧面揭示乾隆词坛的词学面貌提供帮助.袁枚的词学活动及与之相关联的词学观主要见载于其<随园诗话>,其中词学活动大致包括以词交游酬赠、搜罗词作并录入载籍、创作与词有关的序文等三个方面,词学观则基本上笼罩于其"性灵说"诗论之下,均能体现出比较明显的个体特征与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5.
袁枚的两则涉红诗话一度曾是胡适先生新红学的奠基石之一。后来由于其学生顾颉刚先生的质疑,袁枚就成了对曹家的不知情者,以致他那两则著名的涉红诗话也被打入冷宫,不再被采信。然笔者根据袁枚的人际交往圈的考察后认为:袁枚对曹家不但知情,而且知之甚深。所以对袁枚《随园诗话》中两则涉红诗话的可信性和可靠性,不应再继续采取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6.
详细分析清代前期学家和学如钱谦益、王夫之、王士祯、赵执信、厉鹗、纪昀、杭世骏、薛雪、沈德潜、袁枚、翁方纲以及康熙、乾隆等对司空图及《诗品》的论述和评价,可发现他们都肯定《二十四诗品》是司空图所作。如果对此不加重视,在没有确凿语气的情况下武断地否定司空图的作权,是不慎重、不严肃的。  相似文献   

17.
袁枚"性灵说"的诗艺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宏道和袁枚是“性灵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都崇尚独抒性灵,但前者强调任情而发,后者有着鲜明的诗艺追求,主张诗文贵曲,独出灵机,对艺术表现方法进行了许多总结探索,认为天资禀赋和学力修养共同构成了作家的艺术才能,而艺术才能是诗艺追求的基础,这就使“性灵说”更趋系统完善。  相似文献   

18.
章学诚于《书坊刻诗话》中,指袁枚《随园诗话》中所言与画家童钰的生死交谊为诬。然而章氏于袁枚不同,文集中除此之外,绝无提及童钰处;袁枚诗文则有多篇纪念童钰,感情深挚,细节分明,不似章氏于事情多推断、猜测之词。就交往而论,章氏与童钰为同乡,但生平绝少交集,其知童钰,惟赖史家邵晋涵;袁枚戚友多人与童钰交往密切,童钰去世前八年,且有信致袁枚。就性情、志趣论,章氏与自然、诗歌、绘画无缘,经世思想浓重,保守自大;袁、童泽均爱梅、爱诗,性情恬淡、放达,可谓志趣相投。章氏因忌妒敌视袁枚,指袁枚伪造故实,实则是他自己昧于事实而妄言。章氏力倡“史德”之说,此处可谓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9.
袁枚在知县生涯中撰写过许多判牍,但其现存判牍的价值和意义却一直为人们所忽视。本文对现存袁枚判牍的形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所显示的技巧和思想倾向进行了初步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