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 ,甘肃景泰县在芦阳镇发现十余张西夏文字纸张和一枚方形铁印。纸张大部分完好 ,字迹清晰可见 ;铁印正面为篆书 ,背面有两行西夏文字 ,有关方面正在研究翻译。据称 ,这次发现对研究西夏文化和景泰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以党项羌族为主体 ,在我国西北建立的封建王朝 ,始建于公元1038年 ,公元1227年为元所灭。景泰县发现西夏文字@高正录  相似文献   

2.
西夏是我国北宋时期以党项羌为首创建的一个具有封建性和民族性双重性质的国家政权,曾先后和宋、辽、金鼎足而立,历传10代,长达190年,1227年被蒙古所灭。“‘备一代典章制度’的西夏王朝覆亡后,其文献、文物多被毁损湮没。”但是随着西夏考古的发现和文献的整理公布,对西夏的了解也逐步明晰和深入,特别是西夏文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以下简称《律令》)等文献的公诸于众,使我们更有条件去深入地研究西夏文书和档案工作的各项制度。下面根据《律令》等史料对西夏公文稽缓制度作一粗浅探讨。西夏为了提高所属各机构的办事效率,对公文的拟写…  相似文献   

3.
党项拓拔氏的族源(族属)问题,为民族史学者长期以来争鸣讨论的热门话题。最具代表性的,是"鲜卑说"与"羌族说"两种观点。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出土资料及学者论述,对新出土的唐《拓拔驮布墓志》考察研究后认为:此志清晰勾勒出志主先世以鲜卑融入党项,再为吐谷浑名王,后内附唐廷的曲折历程,是党项拓拔氏源出鲜卑的新的重要实物证据。拓拔驮布支系(东山部)与建立西夏的拓拔守寂支系(平夏部)应同出鲜卑,后分支各为部落,独立发展,两者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拓拔驮布墓志》同"鲜卑说"史料及学者观点可互相印证,"羌族说"学者驳斥"鲜卑说"的论据颇多值得商榷之处。《拓拔驮布墓志》还对研究唐朝中央对归顺蕃将态度问题,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历史资料,志文中提及的"默啜之乱"、"六胡州之乱",可与史籍记载相互印证,值得留意。  相似文献   

4.
党项拓拔氏的族源(族属)问题,为民族史学者长期以来争鸣讨论的热门话题。最具代表性的,是"鲜卑说"与"羌族说"两种观点。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出土资料及学者论述,对新出土的唐《拓拔驮布墓志》考察研究后认为:此志清晰勾勒出志主先世以鲜卑融入党项,再为吐谷浑名王,后内附唐廷的曲折历程,是党项拓拔氏源出鲜卑的新的重要实物证据。拓拔驮布支系(东山部)与建立西夏的拓拔守寂支系(平夏部)应同出鲜卑,后分支各为部落,独立发展,两者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拓拔驮布墓志》同"鲜卑说"史料及学者观点可互相印证,"羌族说"学者驳斥"鲜卑说"的论据颇多值得商榷之处。《拓拔驮布墓志》还对研究唐朝中央对归顺蕃将态度问题,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历史资料,志文中提及的"默啜之乱"、"六胡州之乱",可与史籍记载相互印证,值得留意。  相似文献   

5.
西夏是11世纪至13世纪以党项羌族为主体建 立的西北地方政权,曾先后与宋、辽、金鼎足而 立。在长达190多年的国家管理中,西夏创造了 一套独具民族地方特色的管理体制。其中文书档 案工作是这套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 不仅渗透到西夏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 管理活动之中,同时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工作系 统和工作制度。西夏对中国古代文书档案工作法 制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夏文书档案工作在 中国古代文书档案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然而, 对它的研究却是非常薄弱的,不仅在有关中国古 代文书档案史研究的专著中…  相似文献   

6.
千古奇绝西夏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以来,随着西夏热的兴起,研究西夏文字和这个神秘王朝的历史,在国内外蔚然成风。与此同时,曾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的西夏时期留存至今的唯一佛教石刻——西夏碑,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有关专家评价,它是迄今所见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最有研究价值的西夏碑刻。一  1000年前,在黄河上游生息着一支能征惯战的英雄民族党项族。公元 1038年,党项首领李元昊,在我国西北建立了一个少数民族王国——大夏封建王朝。因它在黄河以西,所以历史学家称之为西夏。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  相似文献   

7.
略论《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的文献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的内容、取材、来源、分类、校勤、阅读等方面论证了该书的文献学价值,认为该书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西夏史料汇编,是一部研究西夏历史的大型资料工具书。  相似文献   

8.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以党项羌为主体,在我国西北建立的封建王朝,先后与北宋、辽、南宋、金鼎足而立。唐宋之际,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已经开始分离,但生产力远远落后于中原王朝的西夏,其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仍然结合在一起,在当时,文书就是档案,档案就是文书,文书管理也就是档案管理。文书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文书的安全。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物质上的安全,二是政治上的安全。物质上的安全是指要维护好文书,使之不受损坏,不散失,延长文书档案的寿命;政治上的安全就要保证国家机密不泄漏,保证文书不丢失,不被盗和不被伪造。西夏…  相似文献   

9.
编纂西夏法典是西夏出版史中的大事。《宋史·夏国传》载西夏开国皇帝景宗元昊“案上置法律”。这种法律书籍,是西夏自己编辑出版的本朝法典,抑或是借鉴其他王朝的法律著作修撰而成,难以确定。但在出土的西夏文献中确实有比较完整的西夏王朝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以下简称《天盛律令》)。西夏仁宗时期修订的《天盛律令》是一部系统、完备的王朝法  相似文献   

10.
依据西夏文<法华经>,对西夏语的语法、文体等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西夏语是以党项(弥)族的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西夏文体分单纯文体和复杂文体,而<法华经>是后者的代表.<法华经>是12世纪中期的译本,它是汉译本的忠实翻译,但不是直译,而是在深刻理解原意的基础上的意译.((法华经>的译语可暂时作为标准体之一.  相似文献   

11.
赵彦龙  张倩 《档案》2022,(3):4-9
西夏檄文属于官府军事文书范畴,用于发布相关的军事信息,或与他国进行军事方面的联系、沟通、协商及处理某些军事事项等。在与中原王朝檄文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西夏檄文的功用及体式均对中原王朝有所借鉴,其功用主要为告晓、声讨及征召;其体式均包含首称、正文、末称及押署,仅在首称年款与姓名的书写顺序上与唐宋王朝有所不同,但形式要素基本一致。西夏檄文的语言运用骈散结合,以散为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1205年,蒙古杰出首领铁木真以西夏收纳蒙古仇人为借口,发动了对西夏的第一次进攻。《元史》卷1《太祖纪》载:“岁乙丑,帝征西夏,拔力吉里寨,经落思城,大掠人民及其橐驼而还。”从此,拉开了蒙元帝国吞并西夏王朝的序幕。经过长达22年的征讨,1227年,蒙古大军第六次出征西夏。这次出征,给内忧外患交加的西夏王朝致命一击,西夏作为一个独立的封建王朝从此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按照封建社会的修史惯例,亡国之史,由一统天下后的王朝来编写,以利于统治者从失败者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从理论上讲,蒙元时期是编著西夏…  相似文献   

13.
从10世纪中期宋朝建立到12世纪中期元朝灭亡,历时400余年,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先后建立辽、西夏、金、元等政权,期间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民族战争更是风云际会。在不断的交战与最终的统一中,各民族的文化得以日益交流、交融。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就是在此期间相继传入全球各地,为世界人民所敬仰。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三种少数民族文字在三个王朝分别创制,并以政府的力量推行使用。在创造了具有时代和各自特色的民族文化的同时,中国北方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少数民族文献出版热潮,从出版物的文字种类、内容、形式和数量上,都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王晓玉 《兰台世界》2012,(22):69-70
西夏文化具有明显的多元性特征[1],在节日风俗方面,即表现为在保留本民族的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又吸收、融入了周边民族的节日习俗。本文现拟从民族节日、宗教节日和中原历法节日三个方面,对西夏节日风俗作如下分析。一、民族节日党项羌人早期居住在西北,"气候多风寒,五月草始生,八月霜雪降"[2]5290,对他们的生存造成极大威胁,他们不得不依赖大自然的恩赐和庇佑,所以早期西夏社会盛行自然  相似文献   

15.
10至13世纪是两宋和辽朝、西夏、金朝等政权对峙的时代,也是中国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的时期、在各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汉族和北方的契丹、女真,西北的党项等族彼此接触,相工了解、相互影响。他们的接触.既有人民之间的下等和友好的往来。又有战争与杀戮.宋朝和西夏前后有...  相似文献   

16.
西夏文书清退、销毁、归档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夏有完备的文书工作制度 ,从西夏的中央所在地兴庆府到地方州县都设有专门的文书机构负责文书的管理工作 ,这从西夏借鉴中原王朝法律并结合自己地域和民族特点编纂的王朝综合性法典———《西夏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以下简称《律令》)中就能够明确地反映出来。鉴于此 ,该文根据西夏法典 ,主要探讨文书工作制度中的文书清退、销毁和归档制度。西夏文书的清退、销毁和归档是文书管理的最后环节 ,也是能否使有价值的文书完整保存下来供后来的研究者们借鉴利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因此西夏国也相应地制定了具体措施保证其顺利实施。首先是建…  相似文献   

17.
近日来,随着中外媒体不断报道,号称“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再次引起世人注目。尤其神秘王陵被发现的经过,那个“谜一样的王朝”在历史上的消失,及西夏后裔今天的情况等,更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为弄清隐藏在这条新闻背后的一系列“热点”问题,日前记者循着王朝遗迹,在原西夏都城“兴庆府”故地进行了追踪采访,试图揭开“冰山一角”。  西夏王陵偶然被中国军人发现,有关专家无不为之震动:其规模竟与河南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当,且在中古时期的丧葬文化史上独树一帜!  关于西夏帝陵的记载最早见于《宋史·夏国传》,但仅记…  相似文献   

18.
蒙元时期的统治者,虽然消灭了西夏王国,但是对西夏的上层人士及西夏的僧人仍有相当宽容的民族政策,彼时原西夏王朝辖地被划为西夏中兴行中书省,宁夏路总管府,后并入甘肃行中书省。党项族成为色目人的一种,地位高于汉族人。蒙古统治者对各种宗教,无论佛、道,甚至基督教,均采取了宽松的态度。从这一大  相似文献   

19.
骆以军,1967年生于台北,台湾中生代代表作家。著有小说集《红字团》、《遣悲怀》、《月球姓氏》、《第三个舞者》等。《西夏旅馆》是骆以军耗时4年,在三度遭受忧郁症侵袭的情况下写就的杰作。2010年获得华文世界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红楼梦奖",组委会认为这部小说"以十一世纪神秘消失的西夏王朝作为历史托喻,以一座颓废怪诞的旅馆作为  相似文献   

20.
西夏文字是一千年前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创制并使用的文字,后世失传。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被重新发现,因识者寥寥,被称作"天书"。研究这种文字及其文献的"西夏学"被称为"绝学"。近一个世纪以来,在中外西夏学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西夏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国际显学,但迄今为止,世界上尚未正式出版过一部西夏文字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