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名警察,工作之余,利用笔来歌颂警察,讴歌正义,宣传精神文明,既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又丰富了自己的思想。记得1986年10徽在闪光》发表在《中原铁道报》;随之,我的小说《红《安康日报》登了出来;接着,一篇揭露不法分子到安康火车站欲向旅客图谋不轨的稿子在《陕西日报》发表出来,紧跟着一篇结合自己如何查堵“三品”的经验文章又在《人民铁道报》刊了出来。一时间,我的写稿劲上来了,都要写上一阵;谁知后来相继投出去的一批稿子,上稿率却很低;这时,有位叫巴石的通讯员似乎看出了我在写稿上存在的问题,他说,你还是要多读…  相似文献   

2.
许振超报道可以说是我们国家新时期重大人物典型报道的一个里程碑。作为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他被中宣部确定为十年一树的重特大典型。而这个典型的最早发掘报道,则源于我们《青岛日报》。我们因此还获得了2003年度第14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3.
我是刊院学员,回顾一年多刊院的学习。收益不浅,成效显著。我是爱好新闻写作的青年,曾写过不少稿子,但是由于没有学习新闻专业知识,未掌握写作要领,投出去的稿子,都是泥牛入大海,杳无音讯。从一九八三年开始到一九八四年底共写稿件三十多篇,可是只被《陕西日报》采用了一篇,使自己大为灰心。就在我放弃写作的时候,我看到了《陕西日报》上刊登的西北新  相似文献   

4.
2004年4月11日起,中央各新闻媒体按照中宣部提出的“坚持典型宣传要坚定不移、坚持提高典型宣传的效果也要坚定不移”的要求,精心策划,认真组织青岛港桥吊工人许振超的先进事迹报道,生动地树立起一个新时期产业工人楷模的丰满形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宣传报道规模宏大从总体情况看,许振超典型报道规模宏大,版面安排、节目处理突出,亮点纷呈。《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法制日报》、新华网、《中…  相似文献   

5.
1994年10月5日,我在陕西日报《学习版》发表了一篇题为《行政“三陪”也堪忧》的评论稿。但没想到这篇稿子,不仅荣获94年度“陕西新闻奖”新闻言论一等奖、全国报纸理论宣传优秀短论二等奖、全国党报新闻奖三等奖,而且还被中宣部新闻局办的供领导同志参阅的《新闻舆论动向》摘要转载。这篇千把字的小稿子,为什么能获如此殊荣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此稿抓住了当前在各级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下级对前来检查工作的上级陪会、陪吃、陪玩这个焦点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其一,我为什么会想起写这篇稿子。这是由于在《机电日报》和《半月谈》杂志上看到的两则消息触动了我。一则是安徽省人大代表、朱庄矿矿长苏德鑫,成年累月不断有人前往他们单位检查参观,他既要接待、汇报,又得陪吃陪喝,有时一天就有七八次,这使他见酒就发抖。万般无奈,只好在酒杯上做文章,出钱请人将酒杯钻了一个小洞。一则是安徽某乡政府为了从应酬  相似文献   

6.
陶克强  陈健 《今传媒》2007,(10):15-15
6月30日,《嘉兴日报》在杭州举办"《嘉兴日报》评论记者工作机制研讨会".浙江省委宣传副部长高海浩,省记协主席马雨农、副主席傅上伦,嘉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武亮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浙江日报》《杭州日报》《新闻战线》《新闻记者》等单位的30多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对《嘉兴日报》的这一创新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7.
1996年,陕西新闻界刮起一股旋风。《陕西日报》、《咸阳日报》及咸阳各新闻媒体,同时推出一个重大典型──留印村。它犹如一声惊雷,把人们从计划经济中唤醒;它仿佛灯塔,照耀人们走向市场经济的阳光大道。 3年过去了,留印村现在怎么样?最近前去,那村,那人,都那么熟悉,当年的情形如同电视连续剧一般,在脑海里回映…… 典型的发现 人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留印这个典型的发现,纯属偶然。1996年5月的一天,咸阳市秦都区委宣传部部长李显武告诉我,秦都区领导想宣传一下秦都,可是搞了几篇,都没有…  相似文献   

8.
1993年10月16日的《陕西日报》二版头条位置发表了我的一篇文章《张明利的“名片攻势”》,读者反映比较好。10月27日,《陕西日报·经济特刊》又发表了我写的评论《学点市场心理学》。这两篇文章应该说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上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13家国家级媒体,集中宣传了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雷锋车”班组坚持四十二年免费服务群众的感人事迹,这个老典型从此走向了全国。作为连云港市委机关报,《连云港日报》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进一步宣传这面精神文明建设旗帜的重任,但难点是如何才能报出新意?  相似文献   

10.
写了多年农民的我,有幸碰到山区农民王生智,让我“风光”了一回。一篇800多字的人物消息《农民王生智走出山区资源开发新路》,先后被新华社、《陕西日报》、《华商报》、《羊城晚报》等13家新闻媒体采用,被评为2001年度陕西新闻奖二等奖。消息发表后,20多家企业到洛南考察,日本  相似文献   

11.
日前,一位通讯员指着《南阳日报》“十年的变迁”栏內《荧光屏前的故事》说,专栏开办时,当即想到了矿上电视机迅速发展这个素材很好,可我的稿子还没出手,同类文章已见了报,后悔莫及。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前段,当社会上吃喝风愈演愈烈的时侯,一位同事告诉我这样一个典型:某县县长在公宴上劝酒道:“酒逢知己千杯少,如今改革开放,要‘酒精’(久经的谐音)考验嘛!来,干怀!”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掀起学习当代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许振超的热潮,国内各重要媒体均对许振超人物典型给予挖掘报道,其报道量之大、覆盖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为近几年少见。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港口工人,许振超以自己自强不息的毅力,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工作作风,紧跟世界科技进步潮流、与时俱进的精神以及企业主人翁的境界,深深地打动了许多人,这是典型人物许振超引发媒体关注的原因。作为全国首次发现并第一个推出许振超,对这个典型人物进行系列报道的媒体——《青岛日报》,之所以早在2003年4月就对许振超进行了大量报道,也正是…  相似文献   

13.
“杨乡长,你提供线索的那篇稿子发表啦!”我手里拿着7月1日的《驻马店日报》高兴得手舞足蹈.杨前亮乡长看着报上登的那篇稿子面带微笑连声说:“写得不错,写得不错!”随后他  相似文献   

14.
要当记者,先说责任讲这个题目前,先讲一个故事。1980年一个青年作者向《吉林日报》投了一篇稿子,题目叫《钱被风刮跑以后》。大意是说作者骑着自行车在街上走,不小心撞上了一个老人,把他手里的一叠人民币撞落在  相似文献   

15.
我同何卓新、余辉音共同采写的《首都人民喜谈“没想到”》(刊于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北京日报》)一稿,被新华社评为一九八二年度得奖好稿。回顾这篇稿子的采写过程,我从合作的老记者和修改稿子的领导、编辑身上学到许多东西,特别是在选择报道角度、运用典型材料、认真锤炼语言几个方面,更是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6.
退休后翻阅收藏的图书、资料,乍猛间看到1950年《群众日报》(《陕西日报》前身)编辑部发给自己的“通讯员证”,这个只有纸烟盒大小的黄色花纹的“通讯员证”,伴随我整整半个世纪,已经走过了50个年头。 2000年 3月 25日,是《陕西日报》和她的前身《边区群众报》、《群众日报》从1940年3月25日创刊,至今已整60年华。更使我感到自己持此“通讯员证”的自豪与荣幸。1950年12月15日《群众日报》给我发了这个证,我珍惜她,爱护她。因她给我以智慧和力量,指引我不断学习和进步,使我半个世纪来精神充沛,…  相似文献   

17.
青岛港出了个先进人物——码头工人、吊桥队队长许振超,新华社与其他媒体进行了充分的报道。除播发了通讯《民族复兴的脊梁》、言论《向许振超学习》等通稿外,报道上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在扩大典型人物的影响力,让行行业业都重视学、能够学的效果上,形成了新套路。其做法是,围绕一个主题,把道理讲透,把先进性说细。这就是通过宣传《许振超的“绝活”》(通讯),讲明《“绝活”是这样练成的》(综述),以及产生的影响《青岛  相似文献   

18.
李瑞环同志最近几次对新闻界如何宣传贯彻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的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新闻事业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工作在联系群众方面更有其特殊意义。陕西日报是一张诞生于革命圣地延安的报纸。它具有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历史。今天学习六中全会的《决定》,回顾历史,我们尤其感到党报联系群众的重要。陕西日报前身是《边区群众报》和《群众日报》。  相似文献   

19.
魏莉 《新闻三昧》2005,(12):37-38
青岛港出了个当代工人阶级的典型人物——以“绝活”著称的码头技术工人、吊桥队队长许振超,国内各大媒体、包括新华社都作了充分的报道,新华社除播发了通讯《民族复兴的脊梁》外,还播发了言论《向许振超学习》等通稿,在行行业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引起了较强烈的社会反响。这是当今媒体宣传实现典型人物报道新突破、扩大典型人物宣传影响力的突出实例。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2月30日,我发在永州日报第三版上的一条新闻特写《“异蛇村”农民三审“十五”计划》,今年频频“中彩”:先是以最高票获2000年度永州日报好新闻一等奖,继而接着拿回了湖南省市州报好新闻、湖南省好新闻、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三个一等奖,并正在参加“湖南新闻奖”的角逐。然而,知情的人都知道,这条稿子在发表时并不顺利,它能获奖,纯粹是我百折不挠“争”来的。永州,历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人物———柳宗元,1200年前,他在愚溪河畔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近年来,永州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