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收到陈昕同志的三部四册书,《书之重,评之轻——陈昕书评选》《高擎火把的人——陈昕出版演讲录(上、下)》《出版经济学研究》,沉甸甸的、很厚重、很典雅,装帧艺术也比较讲究.心里先是一种震动,接着是一种油然而生的钦佩和崇敬. 在接下来举办的陈昕同志著作集出版座谈会上,领导满座、学者满座、高朋满座,大家对陈昕同志的学术成就、文化成就、思想成就、出版成就等作了比较充分,又比较客观的肯定性评价.我从编辑学会培养学者型编辑,培养编辑名家的角度谈了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2.
观点摘要     
陈昕: 出版体制改革不只是转企改制陈昕在接受《出版商务周报》采访时说,现在许多人一谈出版改革,就是转企改制,好像事业单位转成企业单位,改成股份制了,出版改革的使命就完成了。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完备的公司治理结  相似文献   

3.
我之所以特别看重陈昕同志对出版产业的经济学研究,是因为要做好出版产业必须严格按经济规律办事.严格按经济规律办事,是理性的科学的态度,是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4.
陈昕同志历年所著有关出版研究的文章约有百万字之巨,他从中选出一部分编为《中国出版产业论稿》,交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印行,并嘱我为之写一篇序.其实此书已有出版界前辈刘杲同志的序,以年辈与身份而言他的确是一位合适的作序人;我则不然,从哪一方面说都不合惯例.  相似文献   

5.
观点摘要     
陈昕:当前两岸可能合作的重要领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在《中国新闻出版报》撰文说:当前两岸出版合作重要领域可能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内容提供。在出版内容合作方面,两岸出版企业可以共同从海外遴选版权资  相似文献   

6.
出版史上有那么些人,就像是为书而生,出版事业成为他们一生的追求。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留下深刻烙印的陈昕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出版家。他享有"出版经济学家"的美誉,长于用精深实用的理论体系解读出版业。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入行至今,陈昕先生以他的理论和实践成为中国出版业历史变局的重要见证者。书业之缘"不知怎么我就进了这神圣地,出版成为我终身职业。"38年前上海市出版局组织处来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项文化事业,出版要讲究文化内涵,追求文化品位,故而有必要对出版进行文化研究。出版文化中精英与大众的分野,造就了出版活动多方面的差异,但在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下,二者各取所长,相互学习,在对出版使命的履行上终是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兼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陈昕为团长的上海出版代表团曾于1996年10月23日至11月2日赴日访问,对日本出版流通体系进行了考察。本刊将陆续择要刊登陈昕同志撰写的考察报告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最近,石磊和陈听同志就开展上海社会主义出版运行机制问题的研究,在《上海出版工作》1986年第二期上提出自己的想法。石磊、陈昕同志认为,当前上海出版发行战略研究的重点或主体内容应该是社会主义出版运行机制。所谓运行机制,是指一个有机体内部结构之间、系统之间、部分之间、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方式和各种过程的因果关系,是有机体运行的规律和功能。而出版运行机制是指在一定的出版体制下,为使出版活动能够正常运转而对出版这个  相似文献   

10.
出版集团化的“冷”与“实”□孙1995年底的一次研讨会上,上海的陈昕谈了建立出版大企业和大市场的观点,这大约是我听到的最早关于出版集团化的呼声。两年过去,这方面的讨论越来越多,“造大船”成了出版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在一些大型的图书订货会上,有些地区也...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一些出版企业和出版人出现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淡化并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市场浪潮冲击、企业经济压力虽是重要外在原因,而一些出版人对自身角色定位的认识不到位和没有全面理解出版文化使命的精神内涵是更为主要的内在原因。下面我就从强化出版人的角色意识和出版人应承担的文化使命等方面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强化出版人的角色意识在与市场共舞、与消费为友的同时,要想在坚守文化本质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2.
依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本刊《卷首语》 2012年先后阐述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与出版担当、出版坚守和出版使命的关系.文化与出版的关系是一个经典命题,还有许多方面例如文化安全与出版导向、文化资源与出版力量、文化繁荣与出版精品、文化振兴与出版立人等,既可以在理论层面又可以在实践层面作全面深入的探讨,以充分提高认识,认真贯彻六中全会《决定》精神,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3.
商业化时代出版人的文化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述出版误区的基础上,阐述了出版的本质与使命,认为出版人应当有社会责任与担当,有文化追求,有出版家的胸襟,去构建民族精神,塑造文明社会;并从出版者的角度提出了出版人的文化追求体现在办社的发展战略、产品的创新以及出版物的质量上.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世纪以来三次史学图书出版热潮的兴起背景及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分析,寻求学术文化与大众文化融合在史学领域的途径和趋向,并探索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肩负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这次会议主题是"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和出版人的文化使命",从企业的角度,我把它理解成"中国出版企业的发展和出版人个人的文化使命",可能更加实在一点。现在出版社都已经变成企业了,那么,这两个使命就更具体化为企业人的使命和文化人的使命。所谓企业人的使命就是企业要生存、要发展。  相似文献   

16.
出版的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出版业是否能够担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使命.英国、美国、日本这三个出版强国,近年来在出版管理、出版技术、出版贸易等方面所进行的各种创新,不仅促使传统出版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快速转型,也推动了出版产业的整体发展,进而稳固并加强了本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这些经验值得我们有选择地借鉴和思考,为推进我国出版创新与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朱宇 《出版广角》2013,(Z1):89-93
出版资源是出版企业通过文化创新活动,完成出版使命的基础条件,出版资源与文化创新二者具有紧密的联系。数字信息时代的文化创新是基于深切的人文关怀基础上的创新,需要出版人以开阔的全球视野、敏锐的市场观念和真诚的服务意识为导向的出版资源观及积极的创新出版实践。  相似文献   

18.
观点摘要     
陈昕:基础教育领域的数字化会带给出版商新的商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在对话圣智学习集团总裁Ronald Dunn时谈到:美国数字出版比较成功的可能是在  相似文献   

19.
姚磊 《出版科学》2007,15(1):59-63
本文通过对目前出版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说明目前出版企业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文化建设的表层化,没有扎根在企业中.文章针对这一现象,从体制、市场与竞争、文化整合、文化的个性以及实施五个方面进行反思,探索出版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障碍与误区.  相似文献   

20.
观点摘要     
陈昕:跨地区的并购应遵循市场化的准则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在《编辑之友》发表文章说:出版业的跨地区兼并重组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产业自身发展的必然之途,也是出版集团快速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