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月亮,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的上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自《诗经》始,历代诗人便有着解不开的月亮情结。陶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的隐逸情趣,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独酌》)的飘逸心性,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  相似文献   

2.
试论李白的游仙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的游仙诗,曾为一些人所诟病。赵次公说:“白之诗多在风月草木之间,神仙虚无之说,亦何补于造化哉”(《杜工部草堂记》)。直到近人一些有影响的论著仍对李白的游仙诗备加责难。有的说得比较含蓄,如陆侃如、冯沅君说:“落魄的身世,逼他走上颓废的路(《中国诗史》);有的则说得很明白,《中国文学研究》中徐嘉瑞就说“李白在齐州,曾受符符录于高天师,所以他在文学里的宗教背景,是一种荒谬绝伦的道士教(中国的下等宗教)”(《颓废派之文人李白》);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李白诗选》的《前言》,指出“无庸置疑,李白诗歌内容中也存在着…  相似文献   

3.
月亮,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的上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自《诗经》始,历代诗人便有着解不开的月亮情结。陶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的隐逸情趣,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  相似文献   

4.
读了李贵银同志的《“慄深林兮惊层巅”臆说》(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11期)一文,觉得有些欠妥。笔者认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慄深林兮惊层巅”句在高中语文第三册里的注释是恰当的。首先,从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来说,“使深林战慄,使层巅震惊”乃是诗人将“深林”和“层巅”人格化了,赋于这些无情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从  相似文献   

5.
李白的游仙诗,曾为一些人所诟病。赵次公说:“白之诗多在风月草木之间,神仙虚无之说,亦何补于造化哉”(《杜工部草堂记》)。直到近人一些有影响的论仍对李白的游仙诗备加责难。有的说得比较含蓄,如陆侃如、冯沅君说:“落魄的身世,逼他走上颓废的路(《中国诗史》);有的则说得很明白,《中国学研究》中徐嘉瑞就说“李白在齐州,  相似文献   

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这首家喻户晓、传诵千古的《静夜思》,曾经惹动多少游子的思乡恋情,曾经让人在如霜的月色中兴起多少对团圆的渴望与思乡的缱绻。而他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歌》)又牵动多少征人思妇的离情别绪,在月夜捣衣声中传递出多少绵绵不绝的情思。翻开唐诗,类似李白这样借月抒写乡恋别情的咏叹,不绝于缕,绵延成一道月夜迷蒙的风景线。借月抒写人的情感意绪,源于《诗经》:“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  相似文献   

7.
月亮,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它情有独钟。有人把月亮比作美人,而思念万端。《诗经·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儿皎洁呀,美人多俊俏啊。慢慢地走动,姿态多窈窕啊,想念她我心焦啊!)有人把月亮当作知己,而结游永远。李白《月下蚀酌(其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记结无  相似文献   

8.
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天宝三年 (公元 744年 )曾漫游至武汉。当地的文人墨客齐邀李白到黄鹤楼一聚。这次聚会热闹非凡。畅饮之后,李白诗兴大发,但当他举笔欲书时,突然发现墙上已有一首七律,这就是崔颢所作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看罢,连赞“好诗”,搁笔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搁笔黄鹤楼  相似文献   

9.
在光辉灿烂的唐代诗坛上,闪耀着两颗永不陨落的巨星,这就是名冠当时、光照千古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如果说盛唐是唐诗的高峰的话,那末李杜的诗歌便是这座高峰的顶点。他们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历代文人总是惯于把他们的名字连在一起,称为李杜。是李杜并称,不分轩轾,还是杜优李劣?这个争论在中国文学史上长期进行着。争论的实质,是对浪漫主义作家如何评价的问题。从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的“时人谓之李杜”和白居易《与元九书》中的“诗之豪者,世称李杜”的话来看,早在盛唐,李杜就已齐名并称。再从当时一些诗人对李杜的称赞来看,李杜在盛唐时就是并驾齐驱,驰名诗坛的伟大诗人。我们先看他们对李白的评价。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篇中说:“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贺又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七也有类似的记载。这里可以看出贺知章所再三称叹和欣赏的是李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蜀道难》等篇。又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对李白作了极高的评价。他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并指出了李白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特色:“言多似天仙之词,  相似文献   

10.
李白作的赋超过司马相如么? 郭老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引举了李白作的《大猎赋》中的几句:“擢倚天之剑,弯落月之弓,昆仑叱兮可倒,宇宙噫兮增雄。河汉为之倒流,川岳为之生风。羽旄扬兮九天绛,猎火燃兮千山红。”郭老紧接着用极为倾服的笔调写道:“诗情韵调的清新激越,的确是超过了汉代的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之赋,反而不及李白此赋,未免有点阿其所好,揄过其实。这种议论就欠“平允”了。再说李白此赋,属于  相似文献   

11.
赠言是传达美好感情的重要手段,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桥梁。自古以来,人们就通过赠言这种方式来表达诚挚的祝福、善良的心愿,因此,古今中外都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赠言名句。李白的一首《赠汪伦》传诵千载,将他对汪伦的一片深情作了意味深长的比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人们将关切、思念、希冀、渴望等感情  相似文献   

12.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这是一首千古绝唱、令人荡气回肠的诗。唐朝大诗人李白十分赞赏,后人广泛传诵。李白与崔颢是挚友,他在晚年与崔颢相识后,对崔颢的才华非常赏识,也非常敬重他。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在江夏(今武汉)牛渚矶与崔颢认识后,两人关系十分融洽,遂成莫逆之交。崔颢在这年秋天写下脍炙人口的《黄鹤楼》。崔颢是唐朝著名诗人,汴洲人氏,生长于京城长安(今西安),少年时就胆识过人、才华出众,写…  相似文献   

13.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唐代诗人崔颢(704—754)这首曾使同时代的大诗人李白(701—762)甘拜下风的《黄鹤楼》,堪称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唐诗三百首》就把它列为七律的第一首。原诗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相似文献   

14.
李白一生挥金如土,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一千多年来,研究李白的学者对此多迷惑不解,因为李白既非官僚,又不是大地主,不知其“千斤散尽”从何处“复来”?裴斐  相似文献   

15.
一部中国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经”的发展史。“经”奠定了中国人的文化基础,造就了中国人的民族气质与文化个性,承载并涵养着民族精神。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矣子罕》)“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得其心,斯得民”“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孟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庄子·秋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离骚》)“风萧萧兮易水寒…  相似文献   

16.
范宽,名中正,字仲文,因性情宽和温厚,世人呼为“范宽”而传之.为北宋三大山水画家之一.画初学李成,继师荆浩,后又深悟“与其师人,不若师造化”,遂迁居终南、太华等地,于岩隈林麓之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领略大自然的真趣,对景造意.范的画落笔雄健凝练,喜以雨点、豆瓣、钉头等皴法为之,也因他生活在北方的关陕一带,画风画貌颇为雄壮.他传世名作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  相似文献   

17.
机智的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大家熟知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歌《赠汪伦》,诗歌表达了二人深深的别离之情。潭水深千尺,却比不上汪伦送别的深情,可见两人情义之深。然而,名不见经传的汪伦是如何结交上大诗人李白的呢?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汪伦本是安徽泾县人,住在桃花潭边一个名叫“万村”的小镇上。他与李白素不相识,却十分仰慕这位诗仙,很想结交他。然而李白大名鼎鼎,怎样才能请动他的大驾,到这个偏僻的山村小镇来呢?恰巧机会来了,李白遨游名山大川来到皖南。汪伦深知李白…  相似文献   

18.
陆游的散文在南宋“几乎可称独步”。《渭南文集》中的《入蜀记》“领异标新”,而其中的《过小孤山大孤山》更是这“可称独步”的散文中的佼佼者。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闰五月,陆游携家眷由家乡山阴赴夔州通判任。他取道长江,经过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于同年十月抵达夔州。一路上他游览了山  相似文献   

19.
从《诗经·月出》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到屈原《涉江》中的"被明月兮佩宝璐",到曹操《短歌行》感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到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到而  相似文献   

20.
怀素(737—799年)的狂草书,不但享誉后世,在当时亦已倾动朝野.李白就曾称赞他是“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又以“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等诗句,赞美其草书的激扬挥洒、除了李白,唐代著名的诗人如苏涣、戴叔伦等,都有诗歌推许怀素在狂草创作上的卓越成就、其中,尤以任华的《怀素上人草书歌》最为特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