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他的一双眼睛十分特别,左眼为淡褐色,右眼为淡绿色。就是这双迷人的双眼,让他在美国乃至全球拥有了大批影迷,甚至被网友评为帅哥中的"极品"。他就是米勒,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米帅"。  相似文献   

2.
谁是英雄     
她,不知姓什么,我们都叫她阿姨,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个子有些矮,梳着很短小的马尾辫。不过她有神的小眼睛使她显得十分干练。她是我们学校的一位校工,因为老家在四川.所以阿姨说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  相似文献   

3.
《同学少年》2011,(1):52-52
我们在各种媒体上,时常会发现将“明日黄花”错写为“昨日黄花”。如果知道了“明日黄花”一词的含义,就不会写错了。  相似文献   

4.
经常有人把“下里巴人”当成了人,中篇小说《壶怪》中便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5.
《三峡晚报》2011年1月14日A03版的报道《求财心切,少年魔掌伸向花季少女》中有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6.
我有一个学生,一直很努力,但是成绩却始终不见起色。他现在读高二,期中考期末考月考季考大考小考,统统和33结下不解之缘,真神奇。33,最中间,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甚至都轮不上“爱的暴力”——很少被哪位老师恨铁不成钢急了之后上脚踹。而且,他现在明显有一种破罐破摔的趋势,让人忧心。  相似文献   

7.
英雄树     
火车穿过闽南地区,透过车窗就会看见一棵棵一片片,高大的乔木站在山岗上,几十米高的身材,  相似文献   

8.
小女子不才,承蒙各位兄弟姐妹的支持和厚爱,才登上班长的宝座。原以为此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日子将惬意无比,哪知,我刚刚“走马上任”,身后的“三把火”就开始熊熊燃起了。  相似文献   

9.
“长耳善”     
李兵兵是班里出了名的"大善人",见不得别人有难。街上行乞的人,有许多是职业"丐帮"成员,连三四岁的小孩儿都知道,唯他不知道,总是见一个,施舍一个。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千姿百态的对联世界中,有一部分上联因为构思奇特而让人难以对出下联,这些“落单”的上联,便被人们称为“绝对”。从前有一位书生去看望岳母,在岳母家小住一日后便欲离去,岳母苦留不住。这时,天上忽然雷声骤响,接着就下起了大雨,岳母灵机一动要跟女婿对句,她出上联,若女婿对上了下联就可以回去。  相似文献   

11.
但是——是我们常常用到的一个词。我们原来有一个领导,就因为太爱使唤这个词了,外号就叫“老但”。  相似文献   

12.
阳光与乌云 太阳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把光明洒向人间的同时不让任何人接近它。其实乌云从来遮挡不住阳光,之所以人的阳光能被乌云遮挡,是因为人低。站高了,就永远是艳阳天了。  相似文献   

13.
15岁男孩钟晓磊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因为他看过我的文章,就写信给我,想请我帮助他:最近,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他“肥猫”。过去也有过同学叫他外号的情况,虽然他也不高兴,但并不特别在意。可是这次,  相似文献   

14.
吹“牛”     
预备铃响了,同学们匆匆地跑进教室。一不小心,小胖和小杉撞在了一起。“啪”,小胖手里的书掉在了地上。“对不起,对不起!”小杉说着,蹲下身来帮小胖捡书。  相似文献   

15.
李兴春 《中学科技》2010,(10):22-22
文艺界“笑星”幽默风趣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莫大的快乐。有趣的是,在动物界也有不少“笑星”,它们用笑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16.
班里有两个姓袁的女孩,娇小苗条的叫小圆,另一个叫大圆——这个最初的绰号已经带了不公平的意味。本文的第一句话告诉你小圆不是主角,我简单描述两句:小圆不算惊艳,但四五见钟情的魅力还是有的。  相似文献   

17.
《铁凝散文·疾步热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开头写道: 去年六月,我有十天时间在台湾访问。先是高雄,后是台北。看宝岛由南向北,节目紧密,令我感到用“走马观花”都不足以表现我们行色的匆忙,或者把此行称作“跑马观花”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无意中的遇见 初次见到梁准准,根本不知道他是何方人物。 那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那天,我的一个漫画迷朋友风风火火地跑到学校文学社拉着我就走,边走边说:  相似文献   

19.
肖慧明 《高中生》2011,(4):51-51
小林与小王是好朋友.他们的成绩差不多.兴趣也相同.因此无话不谈。进入高三以后,小林的成绩突飞猛进,小王的成绩却不见起色。小王为自己的成绩苦恼.尤其是每次看到小林的成绩后,他就更加痛苦。于是,小王渐渐与小林拉开了距离,并经常在背后对他说长道短。比如,小林考出了好成绩,  相似文献   

20.
我觉得赏识教育与其叫“赏识教育”不如叫“识赏教育”。因为只有“识”人,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赏”人。“识”是“赏”的前提,“赏识教育”的第一步应该是“识”,第二步才是“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