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泽元  王开升 《教育研究》2021,42(3):149-159
师德是我国文化语境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话语,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才能够展开其应有的范畴,构建师德养成之道.在我国传统文化视野中,师德养成的本质是教师的自我立德树人,是一种"为己之学",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最大的师德所在.通过对"德"的文化发掘,可以发现师德之"德"应该由教师的道德转向教师的"德性",师德的养成要高扬本真自我的德性价值,让教师在日常实践和伦常关系中以身体道,通过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自我统整、诗意栖居而涵养自身的知识之道、人生之道和价值之道.指向德性的师德养成之路让教师能够无违本心进入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塑造人格的神圣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人格上,教师的师德相对于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深广的影响。师德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催育着学生的人格和品质,师德的影响不但广泛地作用于在校学生,而且通过学生和家长对社会产生影响。高尚的师德会影响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几十代人。因此,在道德水准上,对教师要求更高、更全面。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师德、行为对社会公众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而教书育人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师德素养。教师的师德素养归根结底就是要“以人育人,以德育人,以行育人”,终生做一名合格的“…  相似文献   

3.
时代在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水平也在不断地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师风师德要求,新时代更加注重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只有高尚的品格,才可以获得持久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教师要先有良好的师德品质才能够促进幼儿更好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求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背景,去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平,进而在此基础上去为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榜样。  相似文献   

4.
靳瑞 《陕西教育》2002,(4):9-10
师德建设关系到教风、学风、校风,乃至影响到社会风气.学校不但担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而且对社会道德建设也具有重要义务.因此要求教师既要有博大精深的学识,又要有德高望重的操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师的师德性质和内容.通过学习"七一"讲话,从学校的现实出发,我对学校的师德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由此可见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良好的师德会让学生走上健康、向上之路。为此,搞好学生教育,首先要抓好教师的师德、师风。  相似文献   

6.
师德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品格特征,如果将其内化成为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那么学生受益,社会受益。不图名利传当世,愿以诗书启后贤。我认为:德,是教师的灵魂;才,是教师的根本;而爱,则是教师的实质。春风十里,有个有师德的教师,学生之幸,国家之幸!  相似文献   

7.
正从党的十七大到十八大,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到"立德树人",从高层重语到社会疾呼,育德是上上下下对教育的一致要求和期待。德自何来?源于教化,源于濡染。对学生而言,能完成对其教化和濡染之重任的主体首推教师。欲成生之德,须先立师之德。观师德之现状,不容乐观。"最美女教师"、"山校坚守者"们带给我们的欣慰,不足以平息我们对大量教师正远离神圣、靠拢庸俗的担忧。近日于重庆发生的众多女教师应征富豪择偶事件,让我们的担  相似文献   

8.
一、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履行神圣职责的需要首先,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决定了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师德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教师的政治观点、思想品德、工作作风乃至行为仪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一时一事,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一世;不仅会影响到学生本人,而且会通过学生影响到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教师的影响力“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有必要首先尽可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使自己尽快步入高尚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9.
所谓师德,乃为师之品德。师德修养,就是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是除了法纪之外,用以调整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准则。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由于其教书育人的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群体的“师德”水准将会对社会和受教育者有更鲜明、更深远的影响,更为人所关注。《左传》中有句话,叫做“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又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实际上,就是说一个人要对社会有贡献的话,首先要立德,也就是做人;其次立功,也就是做事;又其次立言,就是写些书留传给后…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远远大于教师的知识对学生的影响。师德是真诚,是律己,是敬业,是奉献,是人格,是作为一个优秀教师所特有的气质。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以德育人。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平等交谈就是师德。我们时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有的老师常被学生围在中间,彼此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好不让人羡慕;而有的老师,学生见之不是低头躲开,便是张口无言。原因何在呢?在于架子。其实,教师只要放下师  相似文献   

11.
强教必强师,强师先立德。“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比较规范地对才与德进行区分,表达出以德为先的倾向,阐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并且鲜明倡导“宁愚勿小”的用人之道,给我们的道德建设以深刻启示。在硬件设施满足基本要求,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的今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说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技术的话,那么,良好师德师风就是教育战线最姜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教育界有句名言:"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此言旨在说明教师培育人、塑造人不仅是传人以智,更是授人以德,因此"德才并重,以德为主"才是教育目标的正确定位。既然为人师表,以师德为重,那么师德又作何解呢?师德乃师之魂也,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事教育活动的工作人员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诚然,秉行师德不是纸上谈兵,它需要每个教师自觉地实践修养,那么师德修养需要从何做起呢?当然从"修心"入手,因为只有"道德立于心",才能"工  相似文献   

13.
刘华 《中国德育》2005,(6):74-74
教师除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教学业务水平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师德建设不仅影响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还会影响到社会道德建设。所以,我校始终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再次提出,要继续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努力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师范院校更要成为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现在师范院校的学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教师良好的师德就会由学校扩散到社会上去,给社会文明以深刻的影响;教师良好的师德,受到学生、家长以至整个社会的尊敬和爱戴,会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13,(17):11
唐伟在2013年6月2日新华网撰文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师德的重要性应是最重要的职业前提。若一个师者师道德低下,就会耳濡目染影响下一代,成为教育和社会之忧。故而,加强师德考核,净化师资队伍,以保持教师和教育本身的纯洁性、高尚性已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师德问题不是今天才有,师德标准也早已有之。现在,将师德表现作为老师考核的重要标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相似文献   

16.
关注师德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教育的要求之一.我们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立德树人,就是树立德业,培养人才.欲树人,先立德.要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师德是做人的典范、行为的准则,是把职业修养和个人品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久前,我们曾对50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对师德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师生关系,二是教师的个人修养.教师的良心和责任、关怀和宽容,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魂。良好的师德是教师职业能力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承载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基石。教师作为青年学生的引路人,在民族复兴伟业中承担使命,并非简单地传播科学知识,更要注重道德修养的提升。教师必须要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优秀思想道德品质为基础,用严谨治学的师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以德育人,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这一崇高历史使命,无愧于“为人师表”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贡献。师德培养应该在教师培训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方成 《宁夏教育》2006,(12):64-64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语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按语>》。此语精辟地论述了德与才之间的关系,对古代的读书人增才养德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在重塑教师形象,注重师德建设的今天,此语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人借此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培育学生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以生活为基础的情境线、贯穿以学为中心的主体线、落实以育人为目标的素养线,以“三线合一”之力培育学生责任意识,增强担当精神,提高社会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只有做教师的才希望学生有好的行为吗?学生自己愿不愿意成为好学生呢?从本性上讲,任何人都不想做坏人,学生也一样,他们在内心也希望做个好学生。作为学生的教师要珍视他们心中的这棵幼苗,让它成为学生产生良好行为的动力。只要你善于用信心和真诚灌溉,他们就会一次次地给你惊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