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迅的小说《社戏》,无论从篇幅还是从语言讲,对初一的学生来说,都是较难的。为了让学生能“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大纲要求),理解小说的中心,领会作者的感情,根据初中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讲授这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2.
正同样是看社戏,文学大师鲁迅并没有花很多笔墨去写看戏的内容,而是用大量篇幅描写了戏外天地,写出了"我"与小伙伴们的真诚友谊,为我们再现了他们童年时期的快乐,歌颂了农村孩子的淳朴品质和聪明智慧;当代作家王英琦在看社戏时,也将笔墨更多地放在了戏外。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的《看社戏》一文通过对一个民间豫剧戏班的描写,从文化因素和作者所见、所  相似文献   

3.
一、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小说,编者把它归为民风民情的单元,我们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感受平桥村的景色美、人情美、民风淳;2.理解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3.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一、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小说,编者把它归为民风民情的单元,我们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感受平桥村的景色美、人情美、民风淳;2.理解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3.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社戏》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反映儿童生活的小说,充满童真童趣,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于接受也易产生共鸣,我们利用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想象和联想,让其“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尝试着让学生达到“如临其境,物我两忘”境地。基于此,我设想让学生多读、多听去感受语言的情趣,语言的美感以及其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成分赘余是高考语知类试题经常涉及的一种语病.然而在学习语言的范本——语文课文里却频频出现这种病例.教学中若不及时指出.学生很容易以误为正,习非成是。为此,本文拟从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2007年7月第2版)之《看社戏》一文中,摘出部分赘余例句,试作评析。  相似文献   

7.
设计思路 《晋灵公不君》是人教社选修教材《中国经典文化研读》中人选作品。从当下人教社已出版的15本选修教材中,《中国经典文化研读》应该是比较有难度的一个选修模块。如何在高一的学生中解读文本?如何做到深文浅教?如何准确地把握教材定位?这是首先考虑的问题。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本教学设计定位为三个层次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单猛 《现代语文》2011,(9):97-98
【教学创意】 本篇是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内容,学习目标是要熟练背诵诗歌及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因此,本课拟从课文出发,通过听、读、品,把朗读、美品、探究合为一体,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从而最终学会鉴赏诗歌。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位个性独特的作家。张爱玲虽然蜚声海内外,其作品入选中学课本的却只有一篇《更衣记》,还是在选修教材里。那么这篇入选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的《更衣记》该教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我认为,《社戏》是鲁迅先生为数不多的以抒情写意的手法表现农村美好意境,表达人与人之间温馨和谐的小说.《社戏》所表现江南水乡诗情画意之情境与《故乡》《祝福》等小说所反映荒凉落后的农村生活及揭示人性之劣根是迵乎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姜丽 《学语文》2012,(1):16-17
【教材分析】《庖丁解牛》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中的自主赏析文章,属哲理散文,它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养生的道理。而“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所以笔者在设计教案时将“创造形象”与“说理”作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12.
《社戏》是一篇充满生活情趣的美文,作品通过记叙“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可爱形象,再现了自由快乐的农村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13.
欧宇 《成长》2021,(1):29-31
《社戏》收录在《呐喊》的末端,与同时期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故乡》《孔乙己》等直斥现实、无情揭露的篇章相比,显得“格格不入”,是一篇形式和内容都略显特别的小说。鲁迅的小说在语文教材中几经删减,而《社戏》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变更后,还能在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本文试图对《社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 《选择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学生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及发展统计观念等具有较大作用。教学目标: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初步学会分析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及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及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15.
《社戏》是鲁迅为数不多的透着暖意和亮色的作品,反映作童年时代的生活情趣。关于这篇散化的儿童小说的教学,一般都是围绕情节、人物和环境三要素,从内容整体感知人手,在把握章故事情节与结构层次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我”、双喜和六一公公等人物形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社戏><绝唱>两课教学可作如下构想: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常读常新的经典,人选教材的篇目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社戏》我当年也学过,可惜记忆已经有些飘渺了。为了教学,重新再读。先生对那方“乐土”、那淳朴人风的刻画,却一下子勾起了我对往事鲜活的回忆,发现还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社戏》是一篇充满生活情趣的美文,作品通过记叙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可爱形象,再现了自由快乐的农村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19.
《社戏》是初一年级一篇幅较长的小说,也是鲁迅先生作品中一篇展现儿童生活的精品,故事情节很简单,是用第一人称写的。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  相似文献   

20.
《高祖本纪》被编在苏教版《〈史记〉选读》的第三专题。对于选修教材,不能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在教学的设计上,仍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只不过在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形式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空间上具有更大的广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