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校企合作是协同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助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浙江树人大学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企业创新驱动、地方经济转型,提出"利益共同体"校企合作理念,并初步构建了科研契入型、实习带动型、中介搭桥型、政策引导型、专家联姻型、订单培养型等六种类型的"利益共同体",有效提升了校企合作积极性,在协同育人、科研创新、学生就业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
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的高职育人机制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育人中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多种形式的校企利益共同体,具有合作主体优势互补、合作目标互惠多赢、合作领域多元拓展、合作体制科学合理、合作机制灵活高效等特征。同时,以校企利益共同体为平台构建高职育人机制,能有效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校企利益共同体:实现校企利益诉求的有效载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是校企双方利益博弈的过程,在经济、政策、社会、人才、文化等方面又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校企双方建立利益共同体,通过组织、团队、制度、科研和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创新,最大程度地实现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院校实现质量提升、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及应用化工系在推进校企合作方面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强调要做好"开展订单培养、推进工学结合、共建课程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新顶岗实习"等五项主要工作,最终实现校企双赢的目标,使高职院校实现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5.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但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未能从真正意义上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该借助校企利益共同体这一新型载体,通过将校内专任教师送出去、企业兼职教师请进来以及校企互培共育等方式,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等与企业的实际需要高度统一且目标一致等优势,但也存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高校主动性不够、校企合作紧密度低、工学结合层次浅、学生在学校无法学到当前企业一线的各项技能等问题,对此笔者提出"校企共同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另外,不可忽视政府在完善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云奇 《高教论坛》2014,(10):80-81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以校企合作共建校企利益共同体为载体,将师资队伍的培养有效融入共同体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使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等不同层次有不同需求的教师在共同体的建设和运营中承担不同的工作任务,得到不同的发展空间,在完成利益共同体建设和运营任务的同时也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9.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具有独特的规律性,需要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等组织的共同参与。文章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为高职院校应遵循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政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外部保障机制,健全政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内部管理机制,为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整体提高和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围绕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内涵,将校企利益共同体作为重要的发展平台,通过校企联合支持,实施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目标管理,重构教师管理的基层教学组织,分类分层开展教师社会实践,运用发展性评价方法,营造跨越校企的教师文化,全面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中的技术技能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而文化方面的合作力度则明显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背景下,以企业文化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引领教学环节改革、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并注重以大国工匠精神涵养教育理念,以开拓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意识,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高职院校改革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背景,研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意义和现状,探索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途径,以期促进高职教育面向社会和企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经过长达十多年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提高,提出了“双向运行,五维一体”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方案从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团队和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都有独到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是目前先进国家通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我国高职院校实施的弹性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高职教育学制短、专业划分细、实践环节多等因素,以及受教学资源、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的限制,按专业群大类招生还处于探索阶段。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对部分专业实施弹性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实践证明,弹性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复合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及其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问题,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深入研究高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论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规律,构建"校企研"协同育人共同体和三方合作育人机制,汇集三方优质资源搭建职业能力提升"三平台",重构"三阶段"教学环节和模块化课程体系,创新并实践了基于校企研共同体的"三融合、三平台、三阶段"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问题,从质量角度透视,存在校内实训基地硬件薄弱、校外实训教学管理缺位的问题;从人本主义视角看,课程设置还不完善;从多元化视角看,学业考核评价体系的轻重失衡。为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应校内外相结合提高和监管实训教学质量,完善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发展课程体系,建立科学动态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支撑、以专业为中轴。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出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深化校企合作,在课程和教学过程的内涵上着力,探索并创新现代校企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外包是目前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全球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正在跨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本文依托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背景,分析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高职院校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开发企业岗位技能培训包探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用工荒"的厄运,一直困扰着大部分企业。无奈之下,企业只有将目光投向自己的老员工,因为新鲜血液不仅仅只是从外面"挖",也可以从里面"塑"。企业只有通过和学校有机合作,挖掘内部潜力,为老员工"量身定做"技能培训包,才能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