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造太阳     
"人造鸡蛋","人造水晶","人造卫星"……,聪明的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思考。2006年,中国科学家率先建成了世界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模拟太阳产生能量。"人造太阳",它可以挂在天上吗?它到底长什么样?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呀?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特征,可以使学生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发现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体验学习的价值,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也可以使教师在探究活动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现将本人与学生共同就“几种光源光照度的差异”的探究活动及感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方梦婷 《英语广场》2023,(21):71-74
石黑一雄的小说《克拉拉与太阳》借用机器人克拉拉的视角,围绕机器人能否替代人类的问题探讨了“人心”的重要性。石黑一雄通过描写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相处,探讨爱与“人心”,启发读者对后人类主义时代下的伦理道德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大海上的黎明,除了大海的律动与巨轮的轰鸣声,它的周围应该是静悄悄的,可是,中海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有一位见习政委总是在黎明时早早地起床,来到甲板上大声地朗读英语,他打破了周围的宁静,使得这里的黎明不再静悄悄。这位见习政委就是中国海运集团2007年度青年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获得者姚亮。  相似文献   

5.
诗歌《太阳公公要照像》,以照像为导入,让孩子感知太阳是人类的好朋友,感知诗歌语言的美:并引导幼儿创编诗歌。最后设计延伸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了解太阳对人类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孙昕昕 《海外英语》2024,(6):206-208
石黑一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首部新作《克拉拉与太阳》在叙事角度和技巧层面借助“非人类叙事”“陌生化”等表现手法等,激发人类重审自我、重审人类世界。在内容层面,该作品以机器人克拉拉在人类世界的一生经历为脉络,呈现机器人的身份构建及人类所面临的技术困境,表现了作者在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警醒世人谨防技术反噬、谨防以技术造成的阶级区隔等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7.
《中国太阳》讲述中国人水娃将个人价值追求同全人类命运相联系,选择永远离开地球,在宇宙中航行的故事.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中国太阳》的英译本发现,译者把握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整合适应选择度,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技巧,实现了译文在西方语言、文化、交际生态下和谐共生,向西方读者成功传递了中国声音,表明了中国态度.  相似文献   

8.
《今日教育》2009,(4):I0001-I0001
重庆市开县汉丰五校创办于1963年,1978年被定为原四川省首批重点小学。承载着悠远厚重的人文积淀,经过数代人的薪火相传、心血浇铸,汉丰五校傲然屹立于开县这片热土之上,不断聚焦世人关注的目光。  相似文献   

9.
2021年4月,诺贝尔奖获得者石黑一雄出版了关于机器人的小说《克拉拉与太阳》,关于AI的认知与人性思考成为人们对小说关注的一个重要之处。小说中克拉拉的认知一共有三次程度的变化,分别是二维平面、三维立体、四维时间,这些空间独特的放置,对应着克拉拉认知的三次变化,即物理的外部认知、自我觉醒、自我审视这一整个学习完善的过程。在机器人拯救女孩的故事背后,彰显了石黑一雄对未来科技无限发展的乐观态度与对人类如何透过AI形象认知自我可能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怀旧通常被理解为对逝去美好时空或事物的怀念,然而现代学者将怀旧客体重新界定为任何可以带来归属感的时空。科幻小说作为构建理想家园的一个重要手段,也在这一重新界定的范畴内。从怀旧视角探讨石黑一雄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首部长篇科幻小说《克拉拉与太阳》,通过分析小说主要人物的怀旧认知图式运作,可以挖掘石黑一雄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即鼓励人类重新审视人与人、人与非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石黑一雄通过怀旧这一方式构建理想时空,表达了对后人类社会里人机共同体、生命共同体的想象性建构,对当代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播种一个就够了,会结出许多的许多的太阳……这首《种太阳》是仇丽君从童年起就一直很喜欢的歌曲,她说她钟爱的教育事业就是播种太阳的事业,每当她面对孩子们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眸时,神圣感和使命感便在她心中油然而生。她希望用自己的工作和努力,用真爱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感受到太阳般的温暖和明亮。江海平原,钟灵毓秀,军人家庭出身的仇丽君,在工作上,全心投入,一丝不苟。在生活上,开朗大方,温文尔雅。闲暇时爱好写作、旅游和瑜伽的仇丽君,在进行学校管理工作时,却以注重工作细节、创新工作思路见长。作为一名科学教师,仇丽君立足课堂,钻研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她还热衷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人们说仇丽君在实践者、研究者、管理者等多个角色间穿行,从她身上看到了勤奋工作,热爱生活的一种知性美。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末,以蒋光慈等人为代表的“太阳社”提倡革命文学,在文学思想上强调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具有阶级性;文学创作真实再现了历史图景;文学批评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和思辨色彩;由于处于历史和文化的转型期加之成员自身文化背景、个性气质的影响造成了其思想极端化,结构模式化,批评较具功利色彩。这种现象值得我们进行反思和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13.
《太阳》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组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其选编意图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让其在学习中增长自然知识,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看待世界,同时感受说明文说明事物的方法。笔者近日听  相似文献   

14.
舞厅是民国时期上海市民娱乐的重要场所,而舞厅内最瞩目者当属舞女。为舞女者多因生存压力所迫而非自愿,做舞女需经历一系列“入职仪式”。舞女重视座位的“风水”好坏,看似封建愚昧,更深处或缘于生存焦虑的担忧。为了营业兴盛,舞女会戴上各种伪装“面具”、倾灌“迷汤”招徕与讨乐客人。舞女职业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有男女职业结构、实现女性解放,且部分舞女通过职业生活改善了自身经济地位。舞女亦是历史的亲历者,但史界对其关注过少,极易引起舞女群体的“历史缺位”。重绘昔日舞女真实生存样态,益于增强今人对上世纪30年代上海都市女性生存境遇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为推动我国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视阈下,依托大科学装置进行产业化人才培养,文章针对国际一流大科学装置以及集群的管理运行机制或产业化路径,对美、德、英、日等国际一流典型大科学装置进行了调研。通过比较分析其在产业化过程中人才培养的经验举措,总结了我国依托大科学装置进行产业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障碍,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看完娄庆华老师的文章,我最大的感受是:关于高考命题,我们可能更需要科学理性。考试命题确实是一门学问,凭经验来作判断,或凭它在实践中的种种现象来理解它的内涵,很多情况是南辕北辙,不得要领的。考试命题研究的关键,是通过题目来看命题的意图,通过命题的意图来看学科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判断一个考试命题的科学性,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命题的意图是不是体现了学科的基本要求与基本规律;二、命题本身是不是体现了你的命题意图。这是两个不同的层面,有着完全不同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林 《教学随笔》2008,(6):43-45
【佳作看台】嗨,我是月亮,学名叫月球,是太空的流浪汉,地球的儿子,地球人的好友。我时常受到地球人的赞美和尊崇,自己很  相似文献   

18.
《家教世界》2009,(1):29-29
  相似文献   

19.
上海、纽约都是国际化大都市,白玉兰、大苹果分别成为两个都市的象征物。上海、纽约都是移民城市、经济中心城市、文化中心城市,有着类似的文化特性:开放性、包容性、竞争性、创新性。20世纪下半叶上海发展的停滞、纽约发展的飞速,形成了这两个都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距离,也形成了文化的落差。从纽约中央公园与上海人民公园的比较中,见出都市文化空间建设的不同;从都市节庆文化的比较,发现两个都市文化之异;从文化体制、文化管理的比较,见出两个都市的差距。在都市文化比较中取长补短,可以推进上海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20.
记得第一次上这篇课文,我主要是抓住题目“番茄太阳”质疑,让学生读读找找文中几次写到“番茄太阳”,结合课文朗读感悟这三次“番茄太阳”的含义。这样上的结果是学生仍与作者有很大的距离。感觉是教师在硬拽着他们学习。而学生始终在文本之外看别人的故事.更不要说产生心灵的震撼了,而我自己读课文时,心里则涌动着一种感动、感激。那该如何将我这种成人式的感激与感动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与我一起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人物的内心,真切地去感受一番,真情地为他们的欢笑而欢笑,为他们的悲伤而悲伤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