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学需要被唤醒,阅读需要被重视。作为文化传播的又一股"清流",《朗读者》的走红让人惊喜,也发人深省。《朗读者》节目走红的成因包括:一是文字经典与真情实感的深度融合;二是主持人、朗读嘉宾和制作团队的走心合作;三是对社会现实和公众文化需求的高度观照。《朗读者》节目走红带给我们的启示有:一是文化经典的传承要点燃大众的情感火花;二是文化节目要不断创新才能走得更远;三是文化品牌建设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朗读者》是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其在同类节目中具有较大影响力。本文论及《朗读者》对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启示,拓展积累朗读素材的途径,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三个方面。以期从《朗读者》这一主题出发,推而广之,探索引领小学生阅读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以小说《朗读者》文本本身的结构为线索,跟随女主人公汉娜的成长历程,集中探讨她是如何从一种"无思"的状态逐步走向自觉的忏悔,解读朗读如何作为一种文化的力量唤起汉娜对罪的意识,对忏悔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角度为理论基础,分析并解读了小说和电影《朗读者》之间的异同,试图揭示小说和电影叙述的优势,展示各自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林淼 《文教资料》2014,(13):19-20
德国侦探小说家本哈德·施林克在长篇小说《朗读者》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性格复杂的汉娜形象,叙述了一名文盲女子汉娜为维护自己的尊严所造成的人生悲剧。本文以文本为核心、以时代背景为依据、以总结归纳概括的方法,从家庭、社会、个人三方面出发,力图多层次多角度、清晰明了地阐述汉娜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6.
《朗读者》中的汉娜作为集中营的看守,无疑是有罪的。但是,汉娜并非十恶不赦的恶魔,她也有温情、柔软、细腻的一面。汉娜之恶是由于无知、不思考造成的平庸的恶,也与当时整个德国社会的外部环境有关。在集体之恶中,个体也需要承担相应的罪责。米夏·伯格对汉娜的复杂情感反映了战后年轻一代对于父辈罪责的看法。小说中的朗读,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7.
央视《朗读者》节目以"主题"为主线的特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题教学"有着相通之处,《朗读者》作为比较成功的电视媒体资源,给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带来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德国作家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通过15岁少年米夏与37岁少妇汉娜的一段畸恋故事,叙述了两人费尽心机掩盖事实但内心又痛苦挣扎的心路历程,以隐喻的方式揭秘了德国父子两代人各自对待奥斯维新集中营纳粹的不同心态,提出了德国人如何看待和反思纳粹历史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54):188-189
在电视综艺节目越来越热闹的当下,具有中国特色和文化品位的综艺节目凤毛麟角。《朗读者》的出现,似一股清流,以安静、更深层次的探索叩击着人们的心灵,使之成为一档温情又温暖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这是原创综艺节目的一次尝试和创新,更为打造具有中国风格的原创综艺节目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0.
央视综艺《朗读者》的热播在今年又掀起了一轮文学热潮,旨在以朗读的形式分享阅读乐趣和其中体味的人生哲理,将文学魅力与综艺模式整合到一起,获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好评与喜爱。本文以《朗读者》节目为切入点,梳理文学与电视传媒几十年来的交互关系,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对当前现状的忧虑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Myra Barrs 《Literacy》2000,34(2):54-60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ole of reading, especially the reading of litera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writing. It suggests that the direct teaching of written language features is no substitute for extensive experience of written language. It gives a brief preliminary account of a recent centre for language in Primary Education (CLPE) research project on the influence of children’s reading of literature on their writing at KS2. Through analysis of children’s writing, the project explored the influence of children’s reading on their writing. Its findings highlighted the value of children working and writing in role in response to literary texts. It looked closely at the kinds of teaching which mad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o children’s writing and documented the impact on teachers’ practic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ational Literacy Strategy.  相似文献   

12.
13.
在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中 ,读者的地位一直受到忽视 ,直到 2 0世纪 6 0年代 ,文论家们才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接受美学学派为了考察读者的审美过程和审美感受 ,先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读者范型。读者反应批评大师沃夫冈·伊泽尔在研究了这些理论的优、缺点之后 ,推出了“隐含读者”这个概念。他认为 ,“隐含读者”存在于文本的先结构和读者阅读时的具体化活动中。本篇文章首先比较了“隐含读者”与其它读者类型 ,然后探讨了该概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翻译标准中的读者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史上的各种翻译标准,都是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不同的翻译理念而提出的。文章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考察翻译标准问题。通过分析“功能对等论”、“多元互补论”以及接受美学的“读者反应论”,对于同一原文,应该针对不同的读者给出不同的译文。换言之,翻译标准应该多元化,它是一个动态的体系。  相似文献   

15.
16.
17.
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服务机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应该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观念,充分发挥馆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馆员的潜能,以便为不同层次的读者的不同借阅需求服务。文章从图书馆管理理念、图书馆员的读者服务意识和人文素养、读者服务方式等方面探讨了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认为要做到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应该不断转变观念,树立良好的读者服务理念,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和服务制度;增强馆员的读者服务竞争意识,不断提高读者服务质量;鼓励并督促馆员加强业务学习,逐步提高馆员的人文素养;开展富有个性化的读者服务,尽力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借阅需求。  相似文献   

18.
Reader survey     
《TechTrends》1985,30(8):6-6
  相似文献   

19.
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挑战和压力,服务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和必然,文章就21世纪读者服务工作特征及如何做好服务工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周梅馨 《海外英语》2011,(10):304-305,307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ory of an Hour, and researches stylistic analysis in the perspective of reader positio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