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任无锡太湖学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兼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新媒体中心主任、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大众跆拳道专家组特聘专家、大益三阶职业茶道师等。曾任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访问学者、西苏格兰大学商学院联合项目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伦理、茶道哲学、管理哲学等,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等5项,在《农业考古》《天府新论》《博览群书》等期刊发表多篇核心论文,相关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参编、参写著作2部,参译1部。  相似文献   

2.
作为六朝志怪小说代表作的《搜神记》深受各种思想影响,但人们却往往忽视了曾炽盛一时的阴阳五行思想对它的影响.笔者在天人感应这一命题之下,从谴告论、祥瑞说和五德终始说三个方面阐述《搜神记》中的阴阳五行思想.《搜神记》中之所以有这种浓重的阴阴五行思想,与当时社会深受阴阳五行思想影响及作者干宝本人"性好阴阳术数"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期"是指人的一生,"一会"表示仅有一次的相会。"一期一会"源自佛教的无常观,是指世事无常。"一期一会"的思想是千利休的弟子山上宗二在著作《山上宗二记》里首次提出的,后经江户时代后期的茶人井伊直弼在其著作《茶汤一会集》中引用,而作为茶道的基本精神广泛流传。本文探讨"一期一会"的思想来源,以及它在日本茶道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中,对文学理论批评著作《文心雕龙》进行现代意义的阐释无疑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本论文即从比较诗学视域,来谈谈对《文心雕龙》进行影响研究的理论现实意义、接受佛学思想影响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刘勰怎样创造性地借鉴佛学思想,创造出独步前人、有巨大影响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5.
找寻马克思宗教思想的演进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到他大学时为燕妮写的三部诗及博士论文附录《批评普卢塔克对伊壁鸠鲁神学的论战》,再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论文、著作中,考察论述了马克思是怎样从一位虔诚的路德派基督教徒转变为具有启蒙思想的、战斗的无神论者,乃至到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的宗教思想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6.
近三年来研究《马氏文通》的著作有4本,论文有70余篇,研究的角度大致可分为4个方面:作者马建忠及《文通》总述性的评论、《文通》的语法研究、《文通》语法观及语法哲学研究、对研究《文通》的著作和著者的评论.另外有些文章还从新的角度研究《文通》,为《文通》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茶经》"九之略"为切入点,对《茶经》之茶道取向和陆羽之茶道取向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茶经》之茶道是以宫廷为主体的唐代社会各阶层茶道的综合体,而"九之略"之茶道是文人茶道的独特体现。《茶经》在茶道取向上是以"精行俭德"为内核,而"九之略"在茶道取向上以自然为内核。"九之略"之茶道取向,正是陆羽的茶道取向,它对唐代以后茶文化的发展走向、茶道取向以及形成文人茶文化主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从建安文学的倡导者"三曹"之一的曹丕思想为出发点,从曹丕著名的"文气说"和著作《典论.论文》分析他得文学观点,肯定了曹丕的文学价值以及注重文学美学价值的思想,同时也以全方位的视角去发现去研究去探讨曹丕文学成就的真正价值,用正确的观点去看待曹丕及其文学作品对后来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水书是水族先民用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种古老文字书写而成的民族古籍.水书阴阳五行思想来源于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水书·阴阳五行卷》则是水族水书阴阳五行思想的集中反映和代表载体,按照阴阳相配、五行相生的理论,配以“四雄”择法,对水族社会中的丧葬、婚嫁、营建、节日、出行、占卜、生产等活动进行解释、预测和干预.虽然《水书·阴阳五行卷》科学成分与宗教成分并存,但不失为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对蒲鲁东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批判,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著作,本文将就学界对这一著作在中国的翻译、介绍和研究状况做一回顾,并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两文本为参照,就学界对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等问题做一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11.
卢梭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经典著作《爱弥儿》,对于教育界的影响举足轻重,特别是在《爱弥儿》中对于自然教育观点的论述,对于我国当今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于这部著作中自然教育思想的探析,为进一步的教育改革提供理念支持.  相似文献   

12.
《茶经》·《茶酒论》与法门寺茶道研究梁贵林《茶经》:茶道之元典。山水赋灵气,南方生嘉木。“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①先祖炎帝开华夏利用茶叶之先河。经过食用、药用两个阶段后,到了西汉,对茶叶的利用开始进入第三段,即饮用阶段。在此,可引汉...  相似文献   

13.
皮朝纲新著《禅宗美学思想的嬗变轨迹》出版[本刊讯 ] 四川师范大学美学教授皮朝纲先生美学新著《禅宗美学思想的嬗变轨迹》一书 ,近日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皮朝纲教授系重庆南川市人。 195 4年毕业于四川师大 ,留校任教后 ,曾担任中文系党总支书记 ,校党委办公室主任、副校长等职。现为四川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华美学学会理事。发表论文 10 0余篇 ,出版著作 16部。《禅宗美学思想的嬗变轨迹》是继《禅宗美学史稿》之后的又一力作 ,收作者 1996年以来所作美学论文 16篇。这些论文在《中国禅学》、《宋代文学研究丛刊》及国内各高…  相似文献   

14.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隆。字翁山.又字介子.广东番禺人.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清军南下广东时,曾积极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终生不仕清朝。屈大均平生著作丰富.因其著作中有反清思想.为清廷所不容.从雍正至清末的近两百年中.他的著作被列为禁书,其名也渐不显于世。直至民初修《清史稿》、新修《番禺县续志》及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等书中.始有其小传.另外近人朱希祖有《屈大均传》.邬庆时有《屈大均年谱》行于世,汪宗衍所撰《屈翁山先生年谱》.则在1970年刊行于香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屈大均的研究逐渐展开。在这期间召开了两次大型的屈大均思想研讨会:其一为1986年由《屈大均全集》编委会、广州诗社和番禺市文化局联合召开的纪念屈大均逝世290周年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屈大均的爱国思想、哲学思想、诗词和书法艺术等课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其二为1996年12月由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屈大均思想在岭南文化中的地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番禺召开.屈大均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入.会后出版了屈大均研究论文集。在这次会议上还举行了《屈大均全集》首发式。1997年《屈大均全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全集收编屈大均著作360余万字.是一部屈氏著作的大汇编。这为屈大均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展开提供了方便。本文就近20年来国内大陆方面屈大均的研究做一个简要回顾.主要涉及一些研究的热点问题,如屈大均的气质风范与人格精神、文学成就、史学成就等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李贽(1527——1602)是我国明代杰出的进步思想家,他以反封建压迫反传统思想的战斗精神,受到后来人们的重视。李贽还有不少关于军事方面的著作,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李贽的有关军事的著作,散见于《藏书》的有关评论和《焚书》的有关论文、书信中,更集中表现在《孙子参同》这一专著中。研究《孙子参同》,探讨李贽的军事思想,有助于对李贽的全面认识。这里,我依据明朝陈氏继志斋刊本《李卓吾遗书》十二种中的《孙子参同》,对李贽的军事思想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爱弥儿》与卢梭的自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爱弥儿》的教育意图 1762年,在相继发表两篇早期论文之后,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卢梭多次强调《爱弥儿》在自己全部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位置.在致友人马勒塞尔伯的信中,卢梭提到,"我的全部精神智慧分散于前两篇论文和《论教育》(即《爱弥儿》)中,三部著作不可分割,构成一个整体"….卢梭的这个说法一方面表明了《爱弥儿》的核心意义,同时也表明,由于注重写作技艺的卢梭有意对全部的"精神智慧"加以分别表述,那么,把握《爱弥儿》的思想意图绝非易事.努力把握两篇早期论文的思想意旨并由此溯源至卢梭的整体意图,自然构成了理解《爱弥儿》的先行要求.然而,从《论科学与艺术》最初的批评者开始,对卢梭意图的把握已经成为进入卢梭思想门径的首要难题[2].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说文》“气”字的形体、意义以及在《说文》中分布的状况进行了考察;对《说文》中有关元气、阴阳、五行等思想作了简要的概括和评析。针对某些学者批评许慎在《说文》中“杂以阴阳五行思想,淆乱违理,眩惑后人”等看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体大思精的文艺理论著作,其谈艺论文主要采取了折衷的思维方式,这在历来争议较多的《辨骚》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拟从有汉以来众多的骚辨出发,分析刘勰在讨论楚辞时对擘肌分理,唯务折衷研究方法的贯穿和运用,指出其局限性及对后世所造成的影响,启发我们以后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庄华峰汇编的《吴承仕研究资料集》,辑录了我国著名经学家、古文字学家和教育家吴承仕的生平资料及著作自述、研究论文、著述系年等,是目前关于吴承仕最全面、最系统的资料专集(其中大部分资料属首次披露),为研究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提供了一些珍贵资料.该书30万字,安徽  相似文献   

20.
《阿古利可拉传》及《日耳曼尼亚志》是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早期的代表作,目前学界对这两部著作的研究还很不充分。本文拟以《阿古利可拉传》及《日耳曼尼亚志》为依托,从中分析塔西佗的史学思想及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