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们的生存方式,终身学习教育思潮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一个因素,因此,必须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使人的生命达到全面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技术加速更新换代、信息急剧膨胀的时代里,人们只有想学、会学、能学才可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实现自己的“中国梦”.终身学习型社会鼓励人们不断地学习,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能力,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是每一个人的“教育梦”.终身学习型社会离不开终身学习文化的形成,因此,文章从终身学习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3.
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学习化社会,实现终身学习,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它一方面要求学校向社会开放,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多次受教育的机会,形成开放、灵活、发达、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一方面要求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使学习成为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4.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协调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学习型社会的本质是学习社会化和社会学习化,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发展知识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形成学习型社会,学习作为人们的新的需要、新的能力、新的观念、新的活动和交往方式,发展和改造人本身,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自由个性的生成,从而极大地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面临着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大飞跃--由工业化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它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向我们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大报告指出:“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工作者应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应成为学习型社会的先行者和示范者,教育战线中各行政组织、团队,应努力成为学习型社会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的深层内涵是人的现代化,也可以说是人的文化的现代化。文化转型意味着人的基本生存方式的深刻变化,它直接制约着我们能否在实质上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文化转型应坚持尊重历史、传统重建、文化整合的基本原则;面对现代化和全球化,我们的文化使命是努力做新世纪中国现代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建设学习型社会目标的提出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大发展,已初步具备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条件,因此,文章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四个层面来进一步分析当前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8.
学习型社会就是"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社会,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将成为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以满足每个公民的基本学习需求,有必要将学习权保障确立为学习型社会教育法律与政策的价值基础。相对于教育中的公平、效率等价值取向,学习权保障是更为根本、更具有统摄力、更符合学习型社会本质的元价值,它能够最充分地体现学习是人的生存方式这一本体意义。为此,应力求做到:(1)克服现行教育法律与政策中的工具主义倾向,重视学习权的自赋性格,使其成为由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2)明确学习是人的基本生活方式,针对学习的不同方式及其权利特性,构建有利于学习权实现的教育法律与政策制度;(3)遵循权利本位、机会均等、可选择性和弱势补偿等原则,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个公民的学习权。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班级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基础,把学习作为其建设的核心.建设学习型班级文化,必须形成共同文化愿景,注重制度文化的建设,重视团队文化的建设,实现文化自立,形成自觉的文化意识,使文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追求,最终实现学习型班级的价值目标,实现学习型组织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跨越农村地区这一步.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只有广大农村地区形成学习型社会,才有希望形成全国的学习型社会.形成农村地区的学习型社会,就在于发展农村基础教育,通过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使人口资源变为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1.
数字时代改变了传统的知识、文化传播模式,也为人类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及表达形式,人们对于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综合化。以高效、即时反馈为代表的时代特征,促进社会诞生了庞大的学习型人群,同时提高了人类的学习效率,让新知识的生产进入一个更高、更快的时期。迅速成长、丰富的虚拟世界推动人类社会机制实现重大变革,教育文化组织正在这场变革中实现互动与转型,一个全新的社会学习环境以及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正悄然形成。然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社会只有得到基本理论研究建设,大量的科研投入,对应的技术、服务支持,社会配套保障才能步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学习型社会被国际社会认为是现代教育研究的首要命题,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基本主题。学习型社会是一个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习具有终身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机会均等,实现全民教育的社会。学习型社会的产生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是增强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学习型寝室文化就是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来指导寝室文化建设,在寝室成员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建立共同愿景,树立团队学习理念,改变心智模式,实现自我超越和形成系统思考的习惯,把寝室文化建设成具有浓郁学习氛围、富有创造性意识和积极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构建学习型寝室文化要明确学习型寝室文化的特点和现实价值,找准构建学习型寝室文化的影响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推进构建学习型寝室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刘慧玲 《考试周刊》2007,(31):133-134
学习型组织是当前全球范围内致力形成的组织的理想化状态,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与学习型组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应注重培养学习型组织形成的土壤,在创建学习型学校的过程中,尤其强调教职员工与学生价值观的改变与形成。  相似文献   

15.
在地域、环境、文化、技术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罗布人传统社会形成了以渔猎为主的生计方式,同时罗布人还尽量采取其他生计方式以弥补食物的不足。改革开放后,随着新的农业技术的引进和国家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罗布人的生计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相似文献   

16.
信息社会开启了话语平权时代,话语权不再是少数人垄断的权力.粉丝文化等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话语方式,也在悄悄改变着权力的本质.粉丝文化等传媒互动方式改变了传统媒介单向传播方式,具有祛意识形态性.因此,政府需要传播、引导,并保证意识形态安全,利用互联网提高文化软实力,构建多元文化的生态共同体,从而对多元文化进行引领,赢得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生计方式在适应环境中形成,在个体的不断选择中发展。沙村是大理洱海边典型的渔村,村民在谋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多样生计方式,在生存样态选择中自主性、文化性逐渐增强。生计方式的改变对村落布局、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传统文化的回归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存方式、生存理念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新的恩想理念行为无时无刻地不在改变着传统的思维方式.终身学习是一种持续一生的学习方式,它是21世纪的生存方式,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9.
建立学习型组织,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生存和发展,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有利于幼儿园整体的发展,包括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之间合作更为顺畅、家校合作更为密切和有效.学习型组织的创设更有利于形成独具特色的幼儿园文化.  相似文献   

20.
作者探索了人的生存方式和人的文化的关系.认为:生存方式,是生命生存的具体形式,是生命在其能力基础上形成的具体现实客观的内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